那年夏天
第0天 凌晨两点多醒来,半夜十二点多躺到床上。这一天真是马不停蹄,一路折腾。最难忘的大概是夜里在高速路行驶的大巴上,四个女生欢声笑语,调皮嬉戏,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单纯而放肆的快乐。她们的玩乐,和我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完全不同,自拍,唱神曲,发朋友圈。但我突然觉得,本质上并没有不同,这是只属于这个年纪的快乐。前段时间总是在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生存啊意义呀孤独呐自由啦,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但好像也总有些东西始终无法明白。但在那一刻,在深夜飞驰的大巴上,在黑暗里闪烁的屏幕前,四个女孩儿肆意玩乐,我情不自禁被感染着。 那一刻青春正好,贪欢无罪。 第一天 去学校的路上是绵延不绝的梯田,黄土高坡有着温柔简洁的轮廓,衬着淡蓝的天空和丝丝缕缕的白云宛如一幅图画。 这是我熟悉的地貌,竟感觉初次发现它的美。大概美需要隔着距离,或者时间。 中午分好组,同学们各自进班,一切还算顺利。晚自习顾同学在她的班级考试,同学们很安静的写题。看到他们衣服破烂,皮肤黑红,心里很同情,鼻子有些酸,仿佛看到小时候的影子,仿佛看到他们的未来在沉重命运前的无力无助无声无息。校园里孩子们看我们的眼神,怯懦害羞像小动物。人生从来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才会喊着要公平。我们的到来不知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怎样的印记,但愿是好的吧。 路上偶遇中午主动找他聊天的小不点,他会特意的看我,我对他笑笑,他会很开心的笑。 第二天 早上在睡梦中被外面的说话声和读书声吵醒,时间是五点二十分。出到外面,孩子们或坐或蹲或站,手里都捧着一本书,念着背着。上午联系这里老师开了音乐教室,里面有包装纸都没撕干净的钢琴,落满灰尘的手风琴和两个小鼓。我们的小老师竟然有两个钢琴十级,还有人刚好会拉手风琴。所以顺利成章让小老师们给大家上几堂不一样的音乐课,大家兴致很足,练琴,布置,调试......课上婧怡同学温柔细致耐心鼓励,陈老师歌声小心翼翼饱含深情,诗雨同学活泼开朗手舞足蹈......同学们却仍然拘谨小心,即使是在欢乐的音乐课。我猜大概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欢乐,但我猜这欢乐不会是来自这架尘封钢琴发出的陌生音符。 多么希望贝多芬对于他们不再仅仅是个奇怪的名字。 第三天 “我知道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这个世界 每天都有太多遗憾 所以你好 再见” 第四天 时间悄悄度过,感性的,也理性的。昨天晚上校长叫去县城吃饭,几拨素未谋面的人围坐圆桌,相互客套,成熟表演。这没有错。当中很多人也有着贫寒的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安逸的生活。山里衣衫褴褛的孩子其实是他们过去的影子,而他们走过的路也是这些孩子应该努力重复的。一路开车载着我们的是学校的语文老师,朴实亲切热心真挚,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有些拘束,但在路上却放松自如。我喜欢这样的人。大概因为人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吧。其实,即使众星拱月的席间领导,他们事故外表之下遮掩不住朴实的过去。但岁月一层层粉刷着每个人,一层层的过去叠加成一个不认识的自己。 这是一条逆流而上时间的河,我和过去的自己在这里重逢。 第五天 转折。如果埋下了种子,不好的事情迟早会发生。 当这里的老师主动把课推给我们学生的时候,就隐隐感觉到一些不对。风平浪静的过了几天,终于在今天下午爆发。小老师们做主题班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束缚太久的孩子们经过这几天的熟悉也一下子释放出来,吵闹声唱歌声游戏声太过喧嚣,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本该紧张复习备考的时间。校长决定停止所有上课和自习时段的代课。我有些意外。同学们更是激动。但冷静想想,其实有很多偶然因素:上午的毕业典礼,计划好的主题班会,周末前最后一个下午。加上敏感的时间点,扰乱了孩子们的心思,怕收不回来。我们二十多陌生人的出现,打破这里日复一日的平静,会带来好,自然也会带来不好。 第六天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 提心吊胆的春天” 第七天 很好奇黄土高原上为什么会出现一片火焰般燃烧的山石。 以为会是个普普通通的景点,却出乎意料的惊喜。红色的岩石峭壁,原始野性壮丽坦然,大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大师,加上岁月不漏痕迹的雕饰渲染,欣赏惊叹之外只剩敬畏之心。大雨夹着冰雹突然而至,抬头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早已乌云压顶。游人匆匆离开景区坐车返程,这雨好像在催促我们离开,而我们刚好也结束了游览,所以这雨来得刚刚好。下山时经过一片白桦林,一圈一圈或白或黑的树皮围绕着树干,很特别。石板路边的草丛里闪出一张黑红安静的女子的脸,看过去好像一幅油画。她蹲坐在那里,地上摆着几捆野蕨菜。情不自禁和她聊几句,同学过来买她的野菜,她竟舍不得浪费一个塑料袋。 第八天 生命还有那么多美好,没时间庸人自扰。 中午小雨断断续续开始下,天空隐隐雷声滚过,空气里溢满清新的味道。下雨天大概就适合无所事事,但无所事事的时间过得格外漫长。每当百无聊赖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很多人不喜欢想,就拼命找东西填满生活,以为这样就可以填满空虚,但空虚来自内心,而人心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这个时候就意识到自身的无奈和生命的无意义。特别是在厚重的乌云和滚动的雷声之下,内心深处原始的恐惧被唤醒,再次印证生命的渺小无力。音乐话剧诗词舞蹈游戏,我们沉溺其中努力抓住转瞬即逝的愉悦,却没想到这些都是我们自编自演自欺欺人的故事。毕竟,智人站到食物链顶端很可能靠的就是说故事。 第九天 校园里的粉刷工人好像是被忽视的一群人。 当教室外墙被刷成鲜艳的红色时,才开始注意他们。为什么又是红色?其中一个工人口罩都没有戴,砂纸擦墙的白色粉末在脸上落了一层,却丝毫不在意。他白着脸在窗外走过,好像京剧里的白脸小丑。还有一个工人时不时会在教室窗外看进去,嘴里说着话,好像在叮嘱一个认识的学生好好听课。早上去爬山,那棵远远看去轮廓像蒲公英的孤单的树原来是柳树,不由想起小时候那棵孤单的大柳树。从山上望下去,这里真是一个很美的村落,四面梯田环绕,整齐的庄稼和零星点缀的绿树,错落有致的房子,干净的天空和朵朵白云。山洼处有羊群在吃草,坐在山脊上放羊的妇女表情平静,浸染了黄土高坡相同的气质。 第十天 夏至,北半球一年当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十一天 离开的时候难免多愁善感,或多或少,哪怕是短暂的相聚之后。 总是会遇到各种烦心的事,我已经慢慢学会理性面对和尝试忘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冒犯了别人,自己却全然不知。小时候妈妈经常意味深长地跟我们说“话可难说了”,不爱说话的人往往也不会说话,因为说话也是需要练习的技艺。说话其实是为了更高效的交流,可是交流中其实倾听的部分才更重要。夏虫不可语于冰,人其实不是活在相同的世界,而是不同的小圈子,即使网络让信息和交流如此便捷,但人们还是自然的分成各种小圈子,每天看的东西甚至全无交集。人们穿越人山人海看过外面的世界,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依然安之若素,那些新鲜最终沦为一段段若隐若现的回忆。 十二天 本该神圣清净的佛门之地却游人如织熙熙攘攘。 难得的是在这样的喧闹纷扰中仍然有长跪不起的信徒,在午后闪亮炙热的阳光里手捻佛珠五体投地。院落的上空几只鸽子飞旋掠过,然后静默在屋檐,注视这群短暂逗留的客人。清风吹过,屋檐尖角悬挂的铃铛轻轻摇晃响声悦耳。讲解员口中遥远飘渺的宗教故事慢慢溶解在寺院明亮透明的空气里。人们在漆黑的泥潭里艰苦跋涉手里握紧若有若无透明的丝线。她不经意提到那个多才的和尚还有他转山转水转佛塔的诗句,不禁让人遐想诗句里浪漫多情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那么动人。就像宗喀巴和他母亲的故事。佛陀也曾是肉体凡胎,人世间的情缘也不能轻易割舍。 十三天 来青海湖,很多时间都在青藏高原漫长的公路上,两边巍峨雄壮的石山静默着,是阅尽千年风霜看尽世间变迁的静默。突然想到一个作家说过的类似的话,这些山才是主人,我们都只是过客,不管是居民还是游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间行驶,面前的高速公路无穷无尽的延伸,这个时候很适合戴上耳机听歌曲,就像电影一样给流动的画面配上背景音乐,窗外的风景顿时鲜活起来。 天空是灰的,天空是灰的。 201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