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要不要洗?在唐代连茶带沫都吃进肚子里!
泡茶的时候,常有茶客问,你怎么不洗茶? 我真心想说,有啥好洗的,你以为烫碗啊? 真要是不干净,你这一冲水能洗干净什么呢? 要知道在唐代,茶,可是连渣带沫都吃进肚子里的哟! 唐代饮茶方式以“煎茶法”为主, “饼茶”则是当时主要的制茶形式,又称为“团茶”或“片茶”。 那么煎茶是怎么做的呢,主要分成6个步骤: Step 1 备茶时,先用竹夹将茶饼取出, 放在火上炙烤,之后储放于“纸囊”中, 以保存茶香不外泄。 Step 2 等到饼茶冷却之后,将其放入“碾”中磨成粉末Step 3 接着用“罗”(筛子)来筛滤茶末, 筛下来的粉末盛于“合”(盒子)内。 Step 4 煮茶时需要使用“风炉”和“鍑”(茶釜)。 先注水于茶釜内,然后放置于风炉上煮沸。Step 5 水分为三沸, 第一沸,加入适当分量的盐花来调味。 第二沸,用勺子取出一瓢放在一旁, 一面以“竹夹”在茶釜中心循环搅动, 并用“则”(一种量器,用竹、铜等材质制成匙或箕状)量好茶末倒入釜中心。 等待片刻,茶汤如奔涛溅沫,则为第三沸, 此时将先前取出的第二沸倒入沸水中止沸, 使水停止滚沸,以培育汤花。 汤花薄的称为“沫”,厚的称为“饽”,细轻的称为“花”。 Step 6 至此,茶已烹煮完毕, 将煮好的茶分酌于碗中。 分酌时,必须注意沫与饽要分配平均。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