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琢磨|电影《月光男孩》——逃离中成长
成长,很多时候是一件被动进行的事情。我们不是在被时间推着走,而是被周围的一切,当然不只是长大,而是从一个阶段向着另一个阶段迈进。幸运的话,我们可以从这过程中知道自己是谁,并且想要成为谁。但是,经历不幸才是我们成长的常态。
抛去政治正确的言论,多数人都可以在《月光男孩》里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这无关种族或者性向,而是一个人。奇伦的成长分为三个部分:Little,Chiron,Black。这三个名字都是主人公,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胡安和幼年奇伦的相遇,大概是一场救赎和自省的碰撞。他们在海边的对话,正是全片的一个关键。胡安告诉主人公,自己小时候在月光下逐光奔跑,有个老奶奶拦下他并且告诉他那一刻黑人男孩是蓝色,因此老奶奶叫胡安"blue"。而小男孩反问胡安,他是"blue"吗,胡安却告诉他自己不是,并且对他说"有些时候你得自己决定你要成为什么",这句话里藏着胡安的无奈。胡安抱着年幼的奇伦在大海里面教他游泳,怀抱的姿势是一种接受洗礼的形态,或许此时的胡安希望主人公能够自己去转变自己的困境得到成长。

从Little到Chiron的交接点,奇伦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别人口中说的同性恋,思考母亲吸毒和帮助自己的胡安贩毒这之间的复杂联系,然而到此,第一部分戛然而止不再追究。跳转到的是第二部分影片一开始老师在课堂上讨论的基因问题。但是,此时的主人公似乎与同种族的孩子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他瘦弱,隐忍,甚至有些懦弱。他害怕挑起事端,也害怕自己卷入麻烦,此时的他还是不具备掌控自己或者他人的能力。相比第一阶段结尾处的思考,他似乎随着胡安的死,又被打回原型。

从Chiron到Black的转变更像是一种撕裂旧伤疤的重新愈合,在奇伦依然唯唯诺诺的外表之下,他周遭的环境已经有了一个更大的改变。母亲因为吸毒变得干瘦,暴戾和失去理性;胡安的逝世以及身边欺负他的人越来越放肆。这些无形的压力和伤痛终于在,他最信任的好友凯文的背叛下撕裂。前一天在海边的深吻和安抚,也成了伤害他的利器。 最终,他成长为Black,健硕、满口金牙和以贩毒为生的生存方式,这一切似乎让观众都开始怀疑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不是成年的奇伦,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时候的奇伦外在已经有了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资本,似乎人物已经成长到了一个尽管不完美但是却合理的状态,直到两个电话的响起。第一个电话是主人公的母亲,她在戒毒以后希望和亲人的碰面。告诉奇伦自己对他的那份爱和渴望被理解,这一切已经软化了奇伦成人以后的塑起盔甲。第二个电话是凯文打来的,奇伦从接起电话的那一刻,瞬间就变回了不善言辞,无法连续说三个词的他。两人见面以后,凯文不断在聊天的过程中提醒主人公虽然他的外在已经不再孱弱,当时内在依然是个小男孩。最终,主人公在表白自我的过程中开始哭泣。画面又回到了,那个在海边的月光下有着美丽蓝光的小男孩。


影片结束了,但是对成长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们从未真正思考过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帮助我们得出结论的是成长里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以为会离原本的自己越来越远,其实不论外在如何改变,我们已经能够越来越清楚自己内心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