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佛跳墙居然还可以这样。。。??

首先,原谅我想了一个这么“男默女泪”的文章标题,因为我实在想不出啥好题目了。真的想搞个来稿征集,征集民乐小短文,给钱给钱给钱!(反正给不多,我没有钱-。-)
《佛跳墙》-从美食精致到音乐的潮州文化
最近没有更新,是因为我出去野了一大圈。因为看了《潮汕味道》和《寻味顺德》馋的不要不要的,买了机票就飞去胡吃海塞了(打折的廉价机票😳)
鱼生真的太好吃了,鱼皮弹脆,鱼肉片的晶莹剔透,拌上五彩缤纷的配菜,给我三文鱼腩我都不换! 还有双皮奶,水牛奶做的奶制品味道是真的是香醇浓郁。。。


食


吃了各种美食,有一道菜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佛!跳!墙!(这里请一字一句的念出来,自带喜感~)也是因为吃了这道菜,才有了今天的民乐小短文~

小时候因为看电视剧,对于佛跳墙和满汉全席一直很好奇,电视剧里都演,这是皇上才能吃的美味。
传说有个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勒令御厨若再做不出口味翻新的菜肴就要砍掉他的头。御厨冥思苦想,翻遍各种烹饪大全,又请教不少民间美食专家,可还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最后他只好准备卷铺盖潜逃。反正也做不下去了,御厨在最后一次掌勺时,索性把各色素荤菜料拣好的放进锅里,在烹调上又使出了浑身解数。没想到这锅菜异香扑鼻,引得隔壁修行多年的老和尚爬墙张望。因此而未被砍头的御厨就把这道菜叫做“佛跳墙”。
宫廷美味~那得多好吃啊~光是看这几个字我就能掉下口水来~后来在长大一些,跟家大人一起下馆子吃饭,总有一些高端饭店在菜单的最后几页用超大彩图画着佛跳墙,价格:一小盅好几百。这次来广东玩儿,终于有幸吃上一小碗佛跳墙。
吃着吃着,脑海里浮现出,前些日子看民乐演出时,谭姐喜庆的笑脸,一边笑还一字一句的念:佛!跳!墙!魔性之极,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当时乐团演奏的那首曲子也叫《佛跳墙》,和这道菜同名。好了,我又要开脑洞了,那这二者直接有什么联系吗?
答:有的,但是不多。

潮州菜,精工细作,样式丰富,就说鱼生,切的超薄,用筷子夹起一片,透光~ 夜宵吃个白粥,倒要几十种菜色来配。
这种对佳肴的精工细作的人文精神,也反映到音乐作品中。潮州乐曲的一首曲子中参与的乐器很多,丰富却不杂乱,曲调不追求大气平稳深沉,非常注意每个音符的修饰和细节,活泼又灵动。尤其是潮州鼓乐,乐器配置有三十多种,热闹喜庆。
《佛跳墙》这首曲子并不是什么古曲,而是一首创作于2005年的新潮州乐曲。作者就是抓住潮州锣鼓乐这种“粗粮精做”的典型特征,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从织体、和声、配器、复调等入手,将至今还流传于潮汕地区的古老“二四谱”唱念读音再现于作品中。乐手们一边演奏乐器一边有节奏的齐声念佛!跳!墙! 整个作品立体有趣。
-------------------------------------------------------------------------------------------------------------------------------------
二四谱
二四谱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及福建漳州一带的一种古老的记谱法,多用于潮州弦诗乐、潮剧以及白字戏。其以二、三、四、五、六表示sol、la、do、re、mi。由于在二、三、四、五、六五个音中,三、五、六会因各种情况而变化,仅有二、四两音不变,故称二四谱

被誉为“华夏正声”的潮州音乐,其曲体结构具有民族格式特点,迎合民族审美习惯,它与我国古典诗词格律的起承转合有密切关系,曲调具有清丽、明亮或内在含蓄、淳朴典雅等特色。旋法以五声骨干音为主,虽有六声、七声音阶的运用,但实质是“奉五音”的关系。
这种具有音阶概念的数字乐谱,往往只在谱面上提示一下基本旋律骨架。历来弦诗的记谱只记骨干音,也称基本谱。基本谱给演奏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让每位乐人都可以根据手中的乐器特性,通过加花、减字、拆句、造句、润饰、叠催、移调、旋宫等变奏,重新结构曲子,并进行全新的演绎。而潮剧演员在演唱时,也能通过这种独具韵味的音乐演绎出潮剧唱腔的魅力。
----------------------------------------------------------------------------------------------------------------------------------------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一首古筝曲《过江龙》。经常有小仙女问我为什么这首曲子这么难听?为什么自己弹的和我弹的好像两种不同的曲子? 《过江龙》这首曲子就是典型的潮州筝乐,如同二四谱只标骨干音一样,潮州筝乐自由发挥的地方特别多,可以说是千人千曲,简单的一个声音,虽然书上没有标记任何符号,但是你可以用揉按滑等细腻的装饰音润饰,来弹奏出流畅华美的风韵。所以我觉得《过江龙》弹好了真的很好听,希望仙女们再学这首曲子也不要问我哪里轻哪里重,哪里揉弦哪里按音了,每次看见你们特别认真一边听一边标记号,我就特别惭愧-。-因为轻重都是我乱加的,你让我重新弹一遍可能就又变了哈哈哈
每一首筝曲的演奏,有70%必须经过左手的加工润色来完成的,这就是潮州筝演奏上所谓精细的地方,就象潮州人泡“工夫茶”那样的考究。尤其是在演奏“重六”调和“活五”调,左手还不止作一般的润色,而常常是要求一音三韵。所以仙女们,如果再弹《过江龙》《寒鸦戏水》《柳青娘》《西江月》。。这种曲子不妨试试放松自己,随意加几个装饰音,乐曲弹出来没准更加灵动优美喔~
你想了解什么民乐知识,请尽管给我留言喔~我能编就编。同时也向各位仙女征集小短文~有偿,如果你觉得我写的还有意思,帮我点个转发好不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乐器的可爱小知识。
学民乐,就来喜乐坊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