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卫普 - 繁花似锦巴洛克
几年前去苏州博物馆,印象特别深刻,灰瓦白墙,像一个清秀的姑娘。我自北方来,自以为见惯了紫禁城磅礴大气的建筑,又以为在美国这么多年也看到过不少欧洲建筑,去了欧洲才发现,更深刻的西方文化果然还是在欧洲。
安特卫普的火车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火车站之一,火车站门口临街,站在街对面,仿佛眼前看到的是一座宫殿。可惜因为出门前控制行李,没有带单反去,我全程又都在拍视频,只能去google了一下别人拍的照片来小小的展示下它的魅力。火车站是典型的新式巴洛克建筑,大厅里是穹顶,四周有壁画,镀着金的装饰,一瞬间便感受到十八十九世纪时的富丽堂皇。



安特卫普不只是比利时较大的海港城市,比起附近其他的几个大港,比如鹿特丹,汉堡,阿姆斯特丹, 安特卫普以它极高比率的天主教信仰以及巴洛克建筑而独树一帜。安特卫普在16世纪末的荷兰独立战争中,曾经作为荷兰诸省反抗西班牙势力的最大领导者,不过在1585年惨遭西班牙攻陷后,就被西班牙重点打造成为天主教前线。自此开始大举建设天主教修道院与华丽的巴洛克建筑,以此来‘矫正’这些荷兰叛徒的信仰。而在这些巴洛克艺术的背后便是全欧最有印象里的巴洛克大师-鲁本斯。
比利时不大,每座城市就更是袖珍,又因为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教堂,是比利时最高的教堂,出了安特卫普火车站走一会儿,便可以看到这座圣母大教堂(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圣母院从外观看与鲁本斯的巴洛克并无关联,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然而里面却藏有鲁本斯最负盛名的三幅宗教画《耶稣上十字架》《耶稣下十字架》以及《圣母升天》。来安特卫普要看鲁本斯,而要看鲁本斯的作品,就一定要去一下圣母大教堂。





巴洛克作为被大家熟知的艺术流派,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深远的影响了建筑,文学和设计。最流行的‘巴洛克’的起源之一是来自古西班牙语barrueco,既形容一种大型且不规则的珍珠,需要一定的时间被珠宝商去打磨,而这颗‘不规则的珍珠’也同样吸引了很多欧洲十七世纪的艺术家,驱使他们用画笔展示着绚丽恢弘的艺术景象。
和圣母大教堂的《上十字架》,《下十字架》属于相似题材的还有《竖起十字架》,现被藏于巴黎卢浮宫。看鲁本斯的画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色彩明亮有对比,看过真迹后想说怪不得他被称为巴洛克艺术的代表。
下一站,我们出发去一座让我彻底爱上比利时的城市,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