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绝不应该只是对文字的生吞活剥
《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是为教师、家长或儿童阅读推广者著写的一本书籍,意在通过书籍的介绍让大人们了解阅读后进行讨论的必要性。 当初买这本书,是想研究如何提高孩子阅读效果的。 在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同样是读书,每个孩子读书的效果相差巨大。 有的孩子能够轻松理解书中内容,并将这种理解力和思考力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而还有另一部分孩子,他每天也坚持阅读,然而却收效甚微。 问题出在哪里?本着对孩子阅读中的种种疑惑购买了这本书。 《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森。 如果你没有阅读完整本书籍,你可能会觉得他是毫无意义的一本书。因为在书籍前半部分阅读中会相对生涩、难懂,文字概括化、理论化,致使很多时候经常get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点。如果你读到这里就放弃了,那很可惜,你很可能会错过一本了解孩子阅读的优秀书籍。 是的,当我兴冲冲的拿过书籍看到第十章,却仍然云里雾里时,我几度要放弃了!因为我找不到这本书优秀的原因。但庆幸的是,我咬着牙读到了第十三章。还好我读到了第十三章。这才是书中最精华的一章。他包含了整个阅读讨论过程中问题设置的关键,教师应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如何启发孩子发现文本、情节背后的精彩内容。书中作者对十三章的阐述就如同画龙点睛,立刻将《说来听听》这本书由烂书升华到优秀书籍这样重要的地位之中。 书籍的十三章是“说来听听”模式的问题构架,也就是教师应通过哪些问题引导挖掘除文本、情节之外事物的问题。 艾登.钱伯森一直认为:阅读并非只是对字句的生吞活剥,他更像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场景所组成的戏剧。 而教师或家长则要帮助孩子参与到这场戏剧中, 变成剧作家,可以参与剧本的修改; 变成导演,可以对角色进行诠释; 变成演员,对剧本进行演绎; 变成观众,积极接受,并进行回应。“ 而这才应是阅读的目的。 文章的十三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关键的环节——问题设置。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在受教育。” 最好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化有形与无形之中的。 而如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本背后的情感、事物,乐在其中,这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很明显,钱伯森多年对儿童阅读的研究,让他掌握了这本艺术,也很庆幸他将这门艺术以最简短、最直接的方式教授给我们。 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针对文本进行思考?如何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品味遣词造句,掌握阅读的方法策略,体会人物的感受和情节设置的变化? 钱伯森在教师课堂问题设置上提供了几个提问问题的类型,包括基本问题、概论性问题和特定问题。 基本问题和概论性问题可以在讨论任何文本中提出,教师掌控起来较为容易。 但特定问题则需要教师对读后讨论这种模式运用熟练之后,针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提出。 钱伯森针对基本问题、概括性问题和特定问题的特点,列举出共23个大问题、47个小问题,涵盖了孩子对遣词造句、阅读方法、阅读速度、体会人物角色等多个方面的训练和思考,而且这些问题具体、相识,易于操作,对于不知如何下手的教师来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在阅读这60多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很明显的感受到自己血液的沸腾:”哇,原来一个文本可以探索这么多的方面!几个巧妙的问题就可以轻松引导孩子进行不同层面的思考。“ 简单举例说一说: 在基本问题设置上,作者主要是以考察孩子对书本的整体掌握”这本书中有没有什么是你喜欢的?不喜欢的?感到困惑的?” 概述性问题的设置,则重点注意联系孩子的阅读经验,提取孩子的背景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提问。如“你曾经读过这种类型的书吗?在读书籍时,作者在字、词、语法的使用上有没有让你感到不喜欢的地方?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相同的经历?” 而在特定问题则针对文本中细节问题,进行方方面面的考察。 如让孩子理解故事背景地点设置重要性的问题:”故事发生在哪里?地点设置在这里和故事有关系吗?换个地点行不行? 又如理解小说中主人公叙述事方式的问题:“故事中是谁在说故事?谁是叙事者?怎么知道的?是以第三人称叙事吗?这个第三人称是故事中的角色,还是我们并不知道的别人?” 再如考察孩子对书中角色的定位问题:“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你从谁的角度看故事?你只通过这一个角色看故事吗?还是有时候也会从其他角色看故事?” 还有许多许多在我们看来较难理解的话题,均在这一个个小小的引导提问中得以让孩子进行思考。 钱伯森为我们提供了一长串的问题单,让教师上课的过程中有纲可循。然而,仅仅知道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运用得当。 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度,更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理解,坦率。 “说来听听”的阅读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彼此平等,孩子敢于表达,说出所有关于阅读的一切。而不是时刻担心被人嘲笑、被教师批评,屈服于权威,又或者以老师的思想、意志为转移。 这一点,我需要极大的改进,动不动就想吼,课堂上孩子不敢发言,又或者总是试图去揣测老师的心意成为孩子无法独立思考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想要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自己应先掌握文本、挖掘含义。针对钱伯森提供的60个问题,为自己的阅读学习提供方法。只有自己先将这些问题内化于心,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