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30而立”,哈哈哈

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个会傻笑的婴儿,小时候的我们,会因为知了的叫声而欣喜,会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会觉得猫狗打架很逗趣。我们会因为树上结了果子这样的小事开心的傻笑,同样会因为不小心踩到了蚯蚓这样的小事而沮丧。
长大以后,我们不再觉得蚂蚁搬家是一件值得浪费时间去观察的事情。是年龄的增长麻木了我们的感官,我们很难像个孩子一样会心的傻乐,也很难像个孩子一样无理取闹的撒泼打滚。
我总觉得,胜任的角色越多,身上的担子越重,越难以解放自我。不是我们的天性不在了,是我们深深的把这些并不具有“标准价值”的天性埋藏了起来。以至于,孩子不知道原来妈妈也是个胆小怕黑的女孩。爸爸也是个顽皮执拗的少年。
放下功利心
其实不放弃做一个有趣的人,就是让我们放下功利心,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去做一些看起来并不具有“标准价值”的事情,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做的开心,本身就赋予了这件事情最大的意义。
生活不是赛道,没有竞技赛场上的第一和第二。所以,并不是卯足了劲,率先冲过了终点线,就是赢家。那些不喜欢旅行,不喜欢看书,不喜欢看展,不喜欢看电影,甚至不喜欢和没有“利用”价值的朋友吃饭的人,他们把生活活成了竞技场。
可当生活只剩下“值得”,便很难再拿着“取乐”的标准看世界了。
别把自己当回事
我听过被别人誉为5级孤独症患者的日常,自己排队两个小时去吃网红火锅餐厅,坐在4个人的桌子上,一个人对着一整桌的荤素菜品。她的解读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餐厅吃到了,无论对面是不是有个人一起,都很满足。“她觉得只要自己别当自己是回事,没有人会把你当回事。”这么听起来,还真的觉得挺酷的。
我认识一个姑娘X姐,只要不加班,每个周末都会自己一个人去洗浴中心泡澡,然后再给自己点上一碗拉面,一份蛋卷和一瓶烧酒。她的生活并不太富裕,但完全支付的起每周一次的享乐,这样的自我取悦是一周繁忙工作后最让她感到放松和愉悦的事,至于别人怎么想,她并不在乎。“太多的人就是过多的在乎了自以为的别人的眼光,才会活得很累,其实每个人在别人眼里,真的没那么重要。”
X姐的至理名言就是,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取悦,自己都不曾让自己觉得有趣,就根本无从取悦他人。
放下生活的尺子
大多成年人都在小心翼翼的生活着,拿着一把被称为标准的尺子来丈量自己的生活。28岁还没有结婚,不达标。30岁还没立住,不达标。40岁还没还完车贷房贷,不达标。我们很用力的生长,长到这把尺子丈量的边界,希望那个时候能让紧绷的生活松一口气,其实,这一路的胆战心惊,这一路标尺之下的生存环境,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取乐”的能力。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去你的30而立”,喊出了很多80、90后的心声。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说“三十而立简直是赤裸裸地不尊重人性”。嗯,在2500多年前古人总结出这句话的时候,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足40,所以30岁的时候,人生已过大半。现在人的平均寿命70岁,如果以古代的人生规划来禁锢现在30岁的人,未免太过苛刻。
我并不是主张每一个人都不要努力,而是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做该做的事;也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有趣的人。而不是仅仅被束缚在世俗的眼光下,被衡量在世俗的标尺间。
《论语》中关于“三十而立”后面的那句话是“不知礼,无以立”,其实三十而立,是“三十而知礼”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告诉我们30岁的时候要有车有房有存款,要嫁人生娃生二胎,而是告诉我们,当生命走过一半的时候,该知礼明德,活得通透,认真热忱的生活。
我很喜欢“进击的阿秀”里面说的一句话,生活百无聊赖,因为过它的人正蓬头垢面;生活风情万种,是因为你,有趣、有味。
生活不因生活本身多彩新鲜,生活只是一面镜子。因为日子再苦,也有光能照进来的地方。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