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的什么地方刷新了你的认知?
查看话题 >人生第一次看装置展,原来艺术家们创作时没我们想的那么深沉嘛~~
21号下午四点,作为成都新媒体人中的一员,被邀请参加了一场名为《WaveLength出厂设置》的沉浸式体验装置展览~

其实对于这场展览,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有耳闻。可以说是中国装置展览中规模较大,较被熟知的一个”网红展览”了。
之前计划和朋友一起前往上海跨年的时候,《WaveLength出厂设置》便是我上海三日跨年游中的一个打卡地。

庆幸它昨天转移至成都盛大开幕,让我得以有幸提前见到它的真容。
此次成都的wavelength展览地总共有两层楼。风格,个人认为以当今流行的蒸汽波、嘻哈涂鸦为主。因为这种大型装置艺术都需要在现场重新布置,所以在昨天的开幕式上,大部分艺术家本人也都来了。
///JAE KO

ABOUT
——
JEA KO(Korean,Paper carving artist)
展厅的入口处就是韩裔设计师JAE KO的作品——《流》。也是我个人认为在此次展览中最有深度也最有解构、重组,装置意义的一个展品。



JAE KO本人其实当天也有来到现场,在开幕式中做了简短的发言。这位长期生活在美国的韩裔设计师,对自然之美、对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见解,深刻却克制。在《流》这个作品中,她将再生纸重新卷好,通过纸卷之间的褶皱和间隙,形成一种山脉、冰川、河流的肌理感。这些材料看似简单却耗时耗力,见证了我们所属的这个有机地、可触地世界,并呼吁观众们关注自然、回归自然。
///Claudia Casarino

ABOUT
——
Claudia Casarino(República del Paraguay,1974)
进入展厅的第一房间,便是闻名已久的《uniform风衣》。艺术家Claudia Casarino将飘忽轻薄的网纱风衣悬挂与偌大的房间内,通过高低不对称的悬挂,营造出一种飘忽、充满立体感的科幻空间。


这样美的装置体验,自然也成为了看展必拍的打卡点,除了网红们不停在这里换装拍照外,之前上海展,超模何穗也为该展品贡献出了一张时尚大片。

///童昆鸟TONG Kunniao

ABOUT
——
童昆鸟(CHINA,1990)
还未进入第二个房间,就会被一连串诡异吵杂的音乐吸引,跟随音乐进入这个长方形的展厅,便可以看到一连串按照规律有序晃动的基本机械组件。而他们手里拿着的都是人体和动物的各种身体部位。两台老式电视循环播放着:苍蝇交配、男人吹号的画面。这一连串诡异的画面让我联想到的是英剧《黑镜》里面,人类被人工智能奴役,当高科技吞噬世界的那种苍凉颓败感。
回头看了一眼作品介绍,艺术家童昆鸟的这个作品《愚能晚餐》果然就是在讲述人工智能的故事。站在人工智能的反面去创造很明显被规定了程序的愚蠢晚餐,可笑又荒诞,映射着我们充满未知和欲望的新世界。
仔细看这个房间,发现还有奇怪的猪尾巴有节奏的敲击着迷你中式大鼓,而这个充满嘲讽的装置,规律的呈扇形包围着《愚能晚餐》。
童昆鸟喜欢将生活中能见到的这些不同的部件连接,呈现的作品在颜色、质感、结构、气氛看似一个整体,其实会产生更多的失控状态。童昆鸟说,他很享受这种“失控”。
不过,我始终觉得,虽然展览带来的现场体验很震撼,却依然确少一个作品应该有的“内核”。或许摒弃一些古怪华丽的噱头,更专注于能表达思想的创作,给人带来的震撼或许会更大。
///Gucci Ghost

ABOUT
——
Gucci Ghost(Trevor Andrew,CANADA)
知名的Gucci Ghost也出现在了此次展览中。
Trevor Andrew原本是一名滑雪运动员。在滑雪比赛中第一次赢得奖金,就用它来买了人生中第一块“GUCCI”手表。而人生中的第一件奢侈品,对于他来说是意义深远的。
一次万圣节他突发奇想披着 GUCCI 的床单,双眼处开了两个洞,在纽约街头扮幽灵四处游荡。自此,他就开始了恶搞 GUCCI 的涂鸦,并给自己起名为 GucciGhost。

而对于他的恶搞涂鸦,GUCCI官方一开始是准备起诉的。但惜才的GUCCI 创作总监 Alessandro Michele当时正在尝试做一次街头与Gucci的联名,使GUCCI更加年轻化。Trevor的涂鸦创意显然引起了他的注意。索性就跟他合作起来,这就有了现在这个火得不要不要的“古驰小精灵”系列。


此次展览中,可以看到大量标志性的Gucci元素,包括新一季的小精灵logo、煎蛋以及“made in china“字样等。而展览本身则被建立在巨大垃圾场的背景图中。Trevor说,他希望通过将那些大众认为“不好看”、“无意义”的事物赋予新的机制,让人们重新认识一些事物,重新思考事物的价值。“比如我将GUCCI的logo涂在垃圾箱上,那些原本被忽略的垃圾箱立刻变得不一样,人们开始关注它们。”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One Hundred Percent Real Made in China”(“100%中国制造”)。作品名字中的“Real”不仅是“Made in China”的形容词,更是代表了Trevor的心声——Trevor希望将他创造的一切变成现实,而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真实感受到了存在。

///Philip Colbert

ABOUT
——
Philip Colbert(1979,London)
和GucciGhost相邻的展厅摆放的则是波普艺术家,号称“安迪·沃霍尔的教子”的Philip Colbert的作品。他以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饮食及设计美学为基础,将之与艺术世界的经典及象征符号,例如Soutine及Bacon的画作中常见的肉类图像趣味演绎,从而与既定的观念及往昔的艺术作品隔代对话。他的作品中最出名的便是一个穿煎蛋西装的大龙虾了。



这次展览的灵感据说是他的自家客厅,将各式食物都变成可穿戴和使用的物品。
这种充满童趣和食欲的画风,当然也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多拍几张照片啦~


THE SHOW
做为沉浸式展览,使艺术品和观众能够交流、互动当然是一大看点啦。这个不断变换字母的液晶显示屏,就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
具体玩法是:打开视频,截屏,看看自己截图的东西和自己是否契合。算是一个小游戏吧。
///
他隔壁的一个展品也颇有意思,是纽约艺术家乔纳森·罗森的装置袜子。他将收集到的各种袜子拼贴成一块巨大的画布,再镂空刻出"I want to be found”的字样,镂空部分据说象征着没有实现的梦想。

FOUND by
Jonathan Rosen

这种立体的画作式大型解构设计让我想起了之前很火的另一位艺术家,thomas deininger,他将各种意想不到的废弃物品,利用空间的视觉盲点去堆砌,形成意向不到的3D艺术效果。就艺术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装置手法而已,更为震撼。


相较而言,这种立体写实的装置,似乎更具有观赏性。
///Henrik Vibsko

ABOUT
——
Henrik Vibsko(Denmark )
一楼展厅最后一个大牌艺术家的展品是来自亨利克·维斯科夫的《重力管弦乐团》。

没听过他名字的人看这里!去年最网红的铅笔眼镜,可就是他和Gentle Monster的款。

除了和知名眼镜品牌合作,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设计师、音乐家。


Henrik认为,时尚的概念应该要变得广阔,不仅仅是衣服,还可以是影院,音乐、芭蕾、绘画、装置等。“生活,我们每天的经历、看法、这些都是重要的灵感来源。”
这次的展览主题《重力管弦乐团》依旧是他擅长的怪诞、撞色风格。有一点诡异的倒挂着的管弦乐团,可爱中带着荒诞味,引来了现场不少网红们的拍照留影。

Henrik说,他想表达一种失重感。伴随着音箱里放出的,管弦乐的试音声,有一种”即使世界颠倒,音乐依旧与我们同在”的概念。
// Second Floor
接下来的二楼展厅几乎都是国内新兴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二楼平台上马丁·戈雅生意的展品有足足一个大房间,现场还有刺青体验环节,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马丁·戈雅生意是由艺术家程然于2017年创立的艺术家集体平台,成员主要是杭州职业艺术家、国美毕业生及在职教师。此次展览的作品感觉也是蛮统一的,音箱中播放着trap音乐。
画作和展品都带着反讽风格,笔法却童真、梦幻、有些带有街头涂鸦性质。
《是什么让今天的生活如此迷人如此与众不同》
后面的展厅还有北亚·弗伦德曼的《乡忧》,通过在服装上放上苔藓,表现一种生命力,同时也有一种被工业影响的生态灾难感。



以及格拉哈姆·哈德森的《上下》,将竹子制作的脚手架看作是一种语言,在城市空间中无处不在。


遗憾的是,此次展览虽然表达形式多样,却没有达到我心中想象的高度。太多的流行符号、涂鸦、荒诞、彩色宫殿,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之余,却对艺术家本身想要表达的观点,不甚突出。现在的艺术展览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够让人从心底觉得震撼的作品,却变少了。这也许也是我们之后的艺术家在未来创作的道路上,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不过,如果你只是想打卡打卡网红拍照点,拍拍美照看看著名的Gucci Ghost和龙虾人的话,就当我没说吧。
哈!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