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柴亮再现纯真的岁月光影(上)

这个寒夜,当你穿越萧瑟的长街和小巷,落满疲惫地跨入门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可会染湿了你的眼眶?

毋需山珍海味,毋需璀璨容器,只是这一口几十年来熟稔而亲切的味道,只是这一段不曾奢望却实在拥有着的朴素关怀,——顷刻便暖融了肺腑,扑落了雪花。

这张朴素而灵动的中国电影音乐专辑,将成为勾起你久远幸福回忆的一碗热汤,穿过几十年的光阴荏苒,味不变,情更浓。十二首曲子,每一首中你都会看见自己的故事。

专辑遴选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的十二部经典的中国电影音乐。之所谓经典,既是电影本身风靡一时,或为影史里程碑或为类型片发端,而主题歌或插曲更超越电影本身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几十年来脍炙人口,永芳不凋。

下面让我们跟随DJ阳光の非常音乐
来欣赏来自瑞鸣音乐的《映山红》

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曲:雷振邦

这一首在悬念跌宕的反特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出现三次、贯穿剧情的插曲,却出人意料地以满溢的感伤柔情和令人心颤的优美旋律传唱不衰。来源于两首新疆民歌的曲调充满了迷人的塔吉克民族色彩和纯洁的人性光彩。据说当年这首歌差点因为内容“不健康”从电影里删除,领导说:“这样会犯错误的!”导演赵心水哭着说:“你就让我犯一次错误吧!”
那一种相见未敢相认的泫然迟疑,在弦与弓的顿挫中悄然流露;黑白琴键重重敲击出昔日重来的惊愕,以及随之而至的令人晕眩的喜悦。这一切在片刻的低回和欲语还休之后,复苏成春天的温情融融,并很快推动到心潮澎湃的倾诉与畅想。浓郁地域色彩的旋律,草描出帕米尔高原的壮阔奇丽景色,更将那几乎缺氧的幸福感推展到顶点。
2
敖包相会
作曲:通福

1952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片中相爱的萨仁格娃和猎手桑布对唱的那首《敖包相会》也随之红遍全国。这首在原东蒙民歌《韩秀英》的基础上加工提升的歌曲,充满了草原的辽阔气象和恋人相会的浪漫情怀。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情歌《敖包相会》,使蒙古族“祭敖包”民俗顺利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
这也许是世上最美的一种等待:六七月间的科尔沁草原夜空深蓝,深得仿佛她的眼睛一样无法看透;祭敖包的人们喧闹而热烈,赛马、射箭、摔跤、唱歌,他悄悄地离开人群,寂静又有点焦虑地等待着幸福飘过来。小提琴模仿马头琴铮铮急奏,如将要跳出胸膛的心儿一般狂热;而后段钢琴晶莹的点染升华,则将这种无法言传的美妙期待像月亮一样矜贵地镌上了天空。
3
新不了情作曲:鲍比达

1995年上映的香港电影《新不了情》上映创造当年票房新高,并在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囊括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等六项大奖,这部细腻捕捉社会底层人性情爱的文艺电影,其音乐邀请到鲍比达和胡伟立两位大师操刀,感人至深,历久弥馨。
都以为歌中唱的是男女的爱情,鲍比达却说这是他悼亡慈父的哀思吐露,当看到片中女主人公癌症发作离开人世之际,这位不善言辞的音乐人心中应该遭受了多么大的创痛。所以这曲中的情,爱得深沉爱得广阔,在柔弱和黯淡中隐隐泛出动人的光芒。提琴呜咽如片片碎落的心扉,钢琴温暖慰藉,传递出超越生死界线的爱的力量。
4
较量
作曲:王黎光

这一段电影《天下无贼》的舞曲带出了影片的张力和节奏。影片的核心凝结为对道德失范的拷问和自我救赎的斗争,以群贼在火车上的斗智斗力为主展开情节,勾连生死涅磐的哲意比喻。傻根对于“天下无贼”的单纯执著感动了一对惯盗,狼群成了朋友,盗贼升华为英雄,世间还有人心。
小提琴那么昂扬着,既有故作轻慢的挑衅,也有棋逢对手的狡黠一笑;钢琴则密不透风地稳稳应承着,针插不进的绵延重围令提琴跳跃腾挪的轻巧身姿竟然逃不开方寸。较量,飙技,炫耀,男与女,正与邪,盗与非盗,天良与贪欲,这一场活画精彩的复杂图景,将惊心动魄的紧张度突停于不分伯仲的简洁收梢。
5
牧羊曲
作曲:王立平

1979年,一部《少林寺》横空出世,以中国精粹的武术文化轰动了世界,据说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主演李连杰和千年古刹少林寺从此天下知名。片中这首传唱最久最广的插曲《牧羊曲》,却全无格斗肃杀之气,而是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动人景色。
琵琶如潺潺溪水,缓慢而轻柔地抚过时光的旷野;提琴缠绵拉出青草在和暖阳光下蒸腾散发的清香;钢琴如远方层林尽染的山峦,温柔而敦厚地包容着往生万物。就在这波澜不惊的安宁画面中,巧笑倩兮的牧羊女儿仿佛音容浮现,挥着细细的鞭子,拈一朵山花簪在发际,流露出一段涵义隽永的明媚秋波。
6
大海啊,故乡
作曲:王立平

今天看来,这首歌远比它的出处——上映于1982年的电影《大海在呼唤》更为知名。影片中难得地以远洋航船的海上生活为题材,将现实与回忆交错,通过两代人的经历,描述了孟加拉、中国和斯里兰卡等各国海员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国际友谊。
钢琴犹如淡金色的阳光跳跃在粼粼海面之上,小提琴缠绵而又宽广地舒展开望乡的情怀,时而如一片白帆远远地映现在水天之际,时而如柔和的海风吹拂过额前的发绺。两种琴声就这样亦远亦近地观照着,凝结着,守候着。词曲作家王立平说过,他这首作品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爱”字,那种如同海洋一般深沉博大的爱,关于童年,关于母亲,关于家乡和祖国,关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一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