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从陆游家训看家教
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念念不忘守国、爱国、护国,时时不忘爱民、惜民、济民。子夜读书偶感成诗,告诫自己的孩子:高官厚禄不足为念,有了机会就要去救助民众。

陆游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段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这段家训的意思是:“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在陆游的影响与教育下,陆游两个儿子均是有名清官;孙子陆元廷,为抗敌奔走呼号,积劳成疾而死;曾孙陆传义,与敌人势不两立,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

陆游这段家训告诉我们,孩子的品行要从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务社会。而教育孩子,不是简单让孩子们掌握多少书本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多少分数,学得多少技能,而是要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让孩子们懂得宽容、厚道、恭敬、谨慎。

当然,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是分不开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损者三友,益者三友,现在学校统一的环境,一样的老师,为什么每个孩子成年以后的成就却千差万别,这样差距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涉及到家风的传承。

中国有句谚语:心迷迷一个,性迷迷一窝。所谓心迷,就是人在说话办事过程中出现的即时的个体行为,或者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采取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是属于表象的,起到的影响只能是一个人,而性迷,是人类在生命更迭过程中,留存在遗传的基因和血缘中的成分。孩子从出世开始受到先天因素比较大,如果父母能注意到对孩子存在于基因中的优良传统保护好,使得孩子们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十多年之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

当然家庭教育更重要的体现在父母的言行上,不少父母知道什么对孩子是好的,什么是不好,所以总是在言语上要求孩子做什么,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上完全是另一套。可是对于父母家长所说的话,也许孩子当时说听到了,但未必就能听得进,但是父母的行为却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父母喜欢读书,比告诉孩子多读书要好上很多,经常有人举例,做父母的整天迷恋麻将赌博,却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你能想到孩子能如何好好学习。
陆游非常重视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在小学的课本里有一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可见陆游的爱国情怀流淌在每一文字里。陆游一生写诗词无数,其中写给儿子的诗词也特别的多。除了这首人人皆知的《示儿》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五更读书示子》:“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暮年於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本文部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