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这部作品描述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六年的
小学生活,在这六年里,他收获了刻骨铭
心、终身难忘的人生启蒙。作者以孩子的
视野,描述了孩子之间纯真的情谊。在人
与人之间日渐疏远的关系,情感日趋冷漠
的现今,具有启蒙意义。 1秃鹤
当我们察觉到自身的缺陷被无限放大,为自己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因为这种缺陷似乎是天生的。让人不得不在意起来。 秃鹤一开始并不在意他的秃头,因为他并未察觉到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他观察到别人很喜欢摸他的秃头,便给别人摸。 文中这样描述他的转变: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这其实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他察觉到了自己的缺陷并做出了一些努力来改变现状。 他不再让别人摸他的头了、让父亲用生姜擦头皮以长出头发来,却毫无成效、最后,戴了顶帽子来遮掩他的秃头。 但班上的同学们戏弄他,争着抢着把他的帽子弄走,他几番争夺均以失败告终。 这其实是有某种缺陷的个人和集体相融时发生的摩擦,秃鹤通过让油麻地小学失去荣誉来报复他们,但同时也受到了大家的冷漠和避让。 最终他以精湛的演技获奖,他用这样的方式赎罪,也使他重新被接纳。 从中可以懂得,首先要学会接纳和尊重不完美的自己,调整好心态,才能在与集体相融中既不失自我,又融入集体 这让我想起《皮囊》里的天才文展,因为兔唇而遭受新同学的排挤和嘲弄 《奇迹男孩》里的奥吉,因为面部有缺陷而遭受校园霸凌 愿每个人都能善待他人,善待有缺陷的他 人。 2纸月 纸月转到油麻地小学,凭着自身的学识和聪慧获得了当地人的赞赏。纸月和桑桑之间有一种朦胧的,道不清说不楚的情愫。 那其实是对异性好奇心的懵懂,童年时的情愫总是那么纯真,童真帮我们剔除了邪恶的心灵。桑桑总能读懂纸月双眸里的话语,而班上的孩子们也捕捉到了他们之间的异常,并叫唤起来,鼓动着气氛。 桑桑会因为妹妹柳柳说他邋遢而咬牙切齿、会因为纸月看到他尿床的被子而流泪,会为了纸月和比他个头大的孩格斗
因为他想在纸月心中是一个干净,勇敢的形象。他是有能力保护她的。甚至当他从纸月的眼里听到了叹息时,他一直低着头。他在想,纸月肯定在心里瞧不起他了,这又使他难过起来。 当桑桑要离开油麻地小学时。书中这样说:桑桑无法告别的,只有纸月。但桑桑觉得,他无论走到哪儿,纸月都能看到他。 或许这便是懵懂时期的情愫,桑桑将会一直珍藏在心里,他也不会忘记那个叫纸月的女孩,纸月在桑桑的心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这是我们也曾经历过的童年。 3杜小康
杜小康的出场就与众不同,只他有一年四季的衣服,有皮带,而且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模样,与油麻地的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也几次促成了班上的大忙,他总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受到其他孩子的羡慕,生活似乎应该一直这么下去。 因为父亲的船和货都沉了,家道开始中落,杜小康因此不能读书了。为此他挣扎过,但以失败告终。 他和父亲一起来到芦荡把鸭子养大,并期望因此恢复往日的风光。起初,他不适应铺天盖地的孤独,后来他找到了和孤独和解的方法。 因为鸭群误入别人的鱼塘,毁掉了别人的希望,被扣下了小船和鸭群。而杜小康却通过这次生命的洗礼重获新生。尽管已经陷入一贫无洗的困境中,没有往日的风光和孩子惊羡的目光,他却收获了成长和坚毅。 正如文中所说:桑桑现在再见到的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的孩子了。 这次痛苦的经历给杜小康带来了思想上的蜕变,他收货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他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且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通过摆摊谋生并付诸行动 而曾经见证了几代人辉煌和热闹的红门,被人摘了去,那些曾经拥有的也一去不返。 而杜小康战胜了生活向他袭来的风暴,顽强的成长着,他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和寒风中的白杨树一样笔直的接受寒风的冲刷。 4秦大奶奶
油麻地人将秦大奶奶耗尽一生心血的土地置办了学校,并通过妥协,允许留一块土地给秦大奶奶。 她似乎赌气般的,有意的让鸡鸭鹅闯进油麻地小学里,打扰上课的氛围。在苗圃上滚来滚去,压坏那些树苗。 她不妥协,不离开这片土地,即使被人抬到新的房子里,她仍然在夜间躺在她原来的土地上。 她救起了乔乔,并且开始有了转变。从前,没人可以撼动她搬迁的决心,而现在她却主动的搬出了油麻地小学。 她开始围住鸡鸭鹅,不让它们越过去。下雨的夜晚,关好学校的门窗,喜欢看孩子们玩,守着油麻地小学的豆荚。她已经把油麻地小学当成自己的家了。 我想,或许是那次孩子们情真意切的喊着:“奶奶”,把她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让她意识到,尽管她没有子孙,但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那么亲切的喊她奶奶,让她孤寂的内心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宽慰。 她时常在校园里走,看着孩子们读书、玩 耍、嬉闹。尽管她已经听不大清,但这样的默默陪伴就足已让她心满意足了。她也慢慢的被接纳,真正的成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员了。 她因为捡漂在水上的南瓜而丧生,秦大奶奶永远地与油麻地的人们分别了,她再也回不来。全体师生都为她守灵。 虽然生活还是要继续,但我想,人们会不会不习惯再没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再校园里走动的情景了。他们也许会怀念那个曾经的秦大奶奶给予他们的美好的时光。 也许我们的人生里也遇到过一个注满了时光的人,深刻的隽藏在深处,不曾忘记,也不想要忘记。 5桑桑
桑桑经历了生死,但他明显还不懂死是什 么,因为在孩子的眼里,死亡是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书中这样说到:“桑桑自己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桑桑只是从大人的脸上看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桑桑甚至希望自己生病,因为生病了就会被关怀,这很贴合孩子的心理。 桑桑在得知自己生病以后,并没有消沉,放纵自己,而是努力改正以前的缺点,并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人。 桑桑害怕喝药,温幼菊的话给予了桑桑力 量。每次桑桑喝药时只要想到温幼菊的话语和轻柔的歌声,他便会坚强下来,把喝药看成是一种悲壮而优美的事。 最后,桑桑的鼠痔被治好了。书中这样说:“桑桑虽然没有死,但桑桑觉得已死过一回了。”桑桑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了。 最后桑桑要离开油麻地小学,他告别这片他热爱、成长、收获友谊的土地。永远的告别,但油麻地在他心里是永远长存的。 正如文中所说:“他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 人,都是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 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 或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