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爱情故事品后感 18:启示与思考---乡间文化与都市文化
在上一篇里我们将东剧的整个故事脉络回顾了一遍,从本章起,我们将进入到总结环节了。
那么作为一部时代性很强的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能够引发我们哪些思考呢?又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无论是戏曲、文学、影视、绘画、音乐等都不可能脱离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创作,因此剖析这两点是我们深度理解艺术作品的关键前提。
而东剧恰恰在揭示这两个方面是很突出的,这也是为什么说东剧要优于许多同时期同类作品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本节里,我们就先针对这两个要点中的第一个——东剧中所蕴含的文化问题进行论述。
自从人类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城市文明后,就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体系:一种叫做乡间文化,另一种叫做都市文化。
乡间文化源于我们对自然的适应,而都市文化则体现了人类高度的社会性。经过长期演变,这两种文化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存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大部分已被都市文化所占据,但并不表示乡间文化就离我们远去了,现在仍然有一些人生活在乡村,即便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也能时常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那么对于现代人来说,特别是城市人来说,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两种文化呢?
一般说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看到了都市文化中的缺点。认为都市文化是浮躁、虚伪和功利的代表,因此对都市文化采取厌恶和摈弃的态度,而对象征着安宁、平静和朴素的乡间文化产生了向往。这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渴望归回自然的情怀。
另一种观点则看到了都市文化中的优点。认为都市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象征着现代、时尚和开放,持这种观点的人对都市文化采取了赞褒和拥抱的态度。
那么东剧的作者/导演是持怎样的态度呢?
我认为他们是倾向于后者的。
东剧作者/导演将自己的观点寄托在艺术形象中,通过塑造莉香和三上为都市文化的代表,完治和里美为乡间文化的代表,以他们之间的情感碰撞来揭示这两种文化间的关系。
首先,他们认为这两种文化存在互补性,是可以共存的。
回想剧情,无论是莉香和完治的相互吸引,还是他们在交往过程中的许多温馨有趣的画面,都让我们感到这两人有种天然的默契。作为观众,我们也非常希望他们能走到最后,成就一段不了情。
完治和莉香的爱情,本质上是两种文化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他俩的结合也象征着两种文化的交融,这正是作者/导演所希望的。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了这两种文化存在着对立性。
我们之前说过完治和莉香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不同,而观念不同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正是文化的不同。
完治和莉香之间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是两种文化冲突的结果。也正是在描述两种文化对立的过程中,作者/导演流露出了自己的时代性倾向。
他们将莉香所代表的都市文化作为新文化,将里美所代表的乡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或旧文化,从完治的视角出发,以完治对她们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向我们阐述观点。
结果我们都知道,完治没有选择代表新文化的莉香,而是选择了代表旧文化的里美。
这在艺术表现上是一种反写的手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皆有采用,比如说我国的文学巨作——《红楼梦》。
书中同样塑造了以林黛玉为新文化的代表,薛宝钗为旧文化的代表,以贾宝玉的爱情观来诠释作者的思想。同样贾宝玉也没能选择代表新文化的林黛玉,而被迫选择了旧文化。
这种手法非常厉害。
因为悲剧性的结局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反思,让人们正视现存的问题。当我们在为莉香的付出无果而鸣不平,为完治的咫尺错失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其实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赞同了作者/导演的观点。
所以这种手法要比单纯的正面表述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那么借着这个引子,我们顺便补充一下先前提到过的一个问题。
我们之所以老在完治是否爱莉香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就是因为完治从未在剧中直接表露过对莉香的真实想法。但这一点作者/导演其实是有暗示的,我们来看看完治和莉香在爱媛的这段对话:
莉香:“东京怎么样?”
完治:“嗯。。。有好也有不好,或许我比较适合这里也说不定,可我也喜欢东京”
莉香:“不想回到这儿来吗?”
完治:“咦”?
莉香:“爬树摘水果,在后山玩探险游戏,台风来时会充满兴奋的时期,你不想回到那时候吗?”
完治摇摇头
莉香:“为什么呢?”
完治:“怎么说呢?看了很多事,听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才有了现在的我”。“不可能丢弃的,以前和现在遇到的那些人”
这段对话乍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过是两个人在谈论对两个地方的看法。
但如果有人看过原作漫画的话,就会记得完治曾在自家窗台上遥望着夜空,对里美说过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莉香就是东京,失去了莉香也就好像失去了东京”。
这句话可以说是整部东京爱情故事的点睛之笔。
因为如果在完治心中是以一个人来代表一个地方的话,莉香是东京,那爱媛呢?
爱媛就是里美。
我们再把这两个人名放入对话,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莉香:“我怎么样”?
完治:“嗯。。。有好也有不好,或许我比较适合里美说不定,可我也喜欢你”。
莉香:“不想回到里美身边吗?”
完治:“咦?”
莉香:“和她一起重拾过去的回忆?”
完治摇摇头
莉香:“为什么呢?”
完治:“怎么说呢?遇见了你,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才有了现在的我”。“不可能丢弃的,无论是过去的里美还是现在的你”。
这段话清清楚楚地表明,完治对莉香的感情是复杂的,但要真让他回到过去,他却不愿意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生活进步了,他在奔赴东京与莉香相遇的过程中,他的人生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渴望继续向前,他不想也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完治在莉香离开后独自在海边苦思冥想了两个多小时。
也解释了为什么完治在三年里不断打听莉香的下落,久别后仍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发现莉香,重逢时又是一副恋恋不舍的表情。
因为他当时所思考不仅仅是选择谁的问题,而是他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人生。
在他下定决心赶到车站的那一刻,他想通了:他内心深处所真正爱和需要的人是莉香,他所向往的是都市文化!
我们再回想下和贺在结尾对完治说的:
“我在想现在的你,跟莉香一定能够顺利交往吧”。
这句话其实提示了在没有莉香的日子里,完治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融入到了都市社会,现在的他和莉香也已经处于同一个文化体系中了。和贺看到了这种变化。
但对于完治来说,莉香已经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失去了莉香也就等于失去了对东京这座城市的信仰,失去了通往更高生活水平的金钥匙。而他和里美的婚姻只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妥协。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场爱情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应该是莉香。因为虽然里美得到了完治的人,但莉香却得到了完治的心。
如果照此解释的话,我想大部分的东剧迷们,特别是喜欢莉香的观众,都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吧。
但是作者/导演的这个意图又是不能被直接说破的,因为他们必须要将完治身处两个文化间博弈、取舍和抉择的挣扎状态给表现出来。
试想下,如果作者/导演指向明显地告诉我们结果,比如完治干脆地选了某个人,那整部片子就会显得很肤浅,也就没有被人谈论的价值了。
所以在被观众埋怨不地道的背后,是作者/导演对于艺术创作的良苦用心。
以上是东剧作者/导演对于文化的见解,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两种文化关系的理解是非常辩证和深刻的。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又可以从中吸取些什么呢?
我觉得第一点,对于不同文化,我们应当求同存异。
每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我们需要承认这种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适应。
拿和东剧相关的乡间文化和都市文化举例。
我们既要追求都市文化中的进取元素,保持向上的动力,也要吸取乡间文化中的平静惬意,学会放松自己,时刻让自己保持好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其次,宽容对待。
我们对于不同文化,无论是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引申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我们都要平等地去看待。既不要过度地渲染某种文化,也不要刻意地去贬低某种文化,歧视某种文化。大部分的文化都是值得尊重的,而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第三,不要妄自菲薄。
不管你处于哪个文化体系中,都不要为自己的背景感到自卑。所谓“存在即合理”,既然这种文化能够保留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
对于乡村人来说,不要总把自己看成是土鳖、落后的代表,其实你们正具备着大多数城市人所缺乏的品质和羡慕的生活。
而对于城市人来说,更不要因为现实中的遭遇就埋怨或憎恶都市文化。因为正是一代又一代的都市人不断进取,不断开拓才造就了我们现在发达多彩的社会人文。
所以身为一名都市人,我们应当感到自豪,要用更为开放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拥抱变化,去适应变化,这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