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st day in Boracay
凌晨2:30落地,缓存了一个昼夜,还是想将有关Boracay最后一日的故事写下来。

下午summer更新了公众号,这期的vlog还是关于古巴。“独居在高处的老人用她听不懂的西班牙语讲述着城市的故事;从头到尾一身pink的粉色卖花人自顾自地摆弄好每一束小野菊,仿佛与世隔绝;没有鱼竿的小男孩反复跳入水中又爬上岸,就这样'荒废'了一个午后...”“这座城市抵触着所有与资本主义有关的东西”“需要留白。”

在Boracay的最后一日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旅程。Boracay,相比于 “长滩”,我更愿意用这几个字母来指代她。
与其说是一日,不过也只是早上10点到中午1点的几个钟头。而这一日之前,在Boracay的每一日都有些浑噩。走在Friday Beach的时候,双脚踏在浪里的时候,哪怕是坐在海边餐厅看日落,都有些不清楚自己为何而来,为何存在于此刻。过去的一年,太多次浮躁的出走,说来也倒不是一定要给旅途下如何的定义,只是与自己对话这简单的仪式仿佛已经错失许久。

这一程,一个人安静地听风声,用眼睛发现颜色,用鼻子吸入灰尘,终于有血有肉。
几日在Boracay的天气都比预报中好太多,这一日也是烈日当头。一开始就决定要坐tutu去D-mall度过一些时间,那是城市中心的mini town,又落在白沙滩附近,值得好好重逢。经历着熟悉的拥堵和颠簸,这日临近Friday Beach的途中还多了许多修路的工人。扬尘纷纷扬扬地飞散在这一段本就不算齐整的道路上,在大日头里就像舞台谢幕从天花板正中央落下来的无数闪片一样。
下车后我想着拍拍卖遮阳帽和手机防水袋的菲律宾人,他们深褐色的皮肤和草帽的线条令我很着迷。没料想他们前几日都是蜂拥在此,不知疲惫地询问和跟随,这一日却稀稀落落不易捕捉。便想着边走边看。D-mall的店铺算是紧凑,虽然本身不大,区域划分也并不明显,但餐厅、纪念品店、小吃铺还是默契地守着各自的领地。说来奇怪,菲律宾是热带气候,水果却不多,好在各种小店招牌都很特别,是取自夏日的色卡。


不能下水,也不想挣扎着寻找某物。在椰树下找了一处阴凉地,铺开向同事借来的彩色纱巾,终于达成第一天抵达Boracay就想做的事。两年半前乘船去冲绳的时候也是一个人趴在甲板上看海,眯着眼嗅海风,放空一切把身体交给空气热胀冷缩的感觉大概等同于一次全身心的马杀鸡。
白沙滩上有很多推销水上项目的当地人,也就是“小黑”。诚实地说我并不厌烦他们,虽然价格虚高,大部分小黑却会识人眼色,不会反复纠缠。在我不远处,有两位小黑靠着椰树根歇息。我觉得他们之间的位置恰好,椰树的根须也自然得很,就拿出手机拍了一张小照片。两位小黑发现我在拍他们,配合地做出手势。见我一个人,他们便走过来,我以为是要向我推销项目,却伸来两只手。
“hello,what's your name?””maggie.“ “oh maggie,i am jerry.”
“where are u from?China or Korea?”“China”
“the sea is beautiful” “yeah yeah.”
在Boracay,不止一次感受到笑容就像是通用的piso,恐惧、对立和一切紧张的空气都能因此缓和下来。虽然之后与他二人的对话也没能免俗地扯到了水上项目,但一些适当又轻松的寒暄让人感觉并不太坏。

说起这张照片,实际上当时阳光有些刺眼,随手一拍也没多留意,回程翻看却发现成片意外理想。摄影和偶遇某种意义上大概是一回事,喜欢 “不经意” 的概念。
思忖好久要不要讲下一个故事。
在沙滩上又吹了会儿风,想着约摸11点起身去找牛骨汤吃。两个小女孩提着几串彩色贝壳跑过来,问我要不要买。我说不用。不知为何她们就在我面前径直坐下。我对小孩子不怀恶意,但听闻菲律宾沙滩上的小孩子会用陪玩的方式讹人,这时候还是难免生出些担心。
“Korea or China?” "Korea."我的心里敲着小鼓,今天一个人来,又是返程日,不想招惹什么事端。
沉默不语。
然后花头巾的女孩子开始在沙子上写什么东西。我一看,原来是韩文。
她们不说话,一个写,一个看着。我便也不说话。
花头巾的女孩子写完了擦掉,擦掉了又写上。这么两三分钟过去,开始自言自语,我仔细听着,原来是在念自己写的韩语单字。在我这样一个陌生游客面前,做出这样的举动,不知道该用直率还是直接来形容。
“a” “i” “na”
“a i na”
好像是她自己的韩文名字。
前一日去坐拖曳伞时和一个韩国人同行,船上友好的小黑交替用中文和韩语和我们交谈。没想到这么大的小孩子也会说韩语,想来也是从讨生计的父母那儿学来的。她这样一说,我倒是不知道她是想要我教她还是在检验我是不是真的韩国人。
“your name?aina?” 我问,她点头。
“yours?”她问。
“maggie”“maggie?”说着,她又在沙滩上开始用韩文写我的名字,却没有对。
蹩脚的英语和只会简单读写的韩文,我和她都一样,就在彼此裤裆面前不过几个巴掌大的沙滩上你来我往。
她笑了,我悬着的心也放下。
“how old are u?”“ten”
话未说完,又跑来一群小男孩,个子矮矮的,花头巾小女孩让我猜他的年龄。
“eight?”一阵哄笑。小男孩脸上有点不悦。原来他已经13岁了。
赤脚跑在沙滩上,卖贝壳串儿, 或者堆沙子靠合影赚钱。我把手伸进包里拿出早上没吃完的木糖醇给两个小女孩,她们欣然接受,不失客气。剩余的干脆也分给男孩子,结果被13岁那个一把抢过,剩下几个拥上来和他扭打起来。
晚上离境的时候被告知长滩一粒沙一粒贝壳都是不允许被带离的。回想起白日发生的事,只觉得我已经过了满沙滩找贝壳的年龄,她们的眼前也不该只有这贝壳。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背光,后来怎么调色也调不出和这一日其他片子和谐的色调。《shells》,暂且让我取这个名字吧。

或许是看到我和几个小孩“打成一片”,收拾好东西起来,几个小黑隔着五六米朝着我试探性地say hi ,我笑着回应,又多听到了一些夸人好看的单词。这里的人皮肤晒得黝黑,但眼睛里还是有些亮光。回程路上听导游edison说海边的平民不懂节育,孩子很多,助手dengdneg年纪不大却已经是7个孩子的父亲了。生活不易,哪里都一样,苦中作乐是一件本事。
前一天晚上爸爸特意发来信息,让我去尝尝当地特色牛骨汤。查了攻略,在D-mall里就有一家地道的店叫做smoke。Boracay禁烟,一路上问了好些保安,才搞明白这个单词他们读作“smo-ki”。
说到在D-mall最喜欢的地方,要属绿皮超市(后来看许多人都这样称呼它)旁边的一条小街。这条小街聚集着杂货店、水果店、蔬菜店和肉店,大概是很多本地人采购食物的大本营。来Boracay的第一天我就在这里转了好久,杂货店主收拾摊位,鱼店老板开着水龙头打理闪着银光的海鱼,肉店小电扇呼啦啦地转悠,小学英语课本上才有的大肉腿截面图一块块的搭在铁板上,还有蔬果店的南瓜、胡萝卜和茄子晒在阳光下边都特别好看。

边走边看,快走到街道尽头。三位类似工人的本地人在肉店外站着吃盒饭,老板娘坐在店内扇着扇子和他们交谈着,看上去很是熟络。三人都穿着红色衣服,恰好有只贪嘴小猫徘徊在脚边要食儿,画面生动得紧。我悄悄地在一侧记录这个场景,觉得好玩拍了好久,他们发觉,笑着转过身跟我打招呼。



“I really really like you!!!”
“reall?like me?”
“yeah!very much!”
“oh im so happy”
老板娘也在店里咯咯咯地笑起来。
毫无保留地赞美和表白,真是这个热带小岛最好的伴手礼。
光顾着互动,到smoke已经需要等位了。店面不大,装餐食的碗碟也简单朴实,想来本地人和外国人都爱去,又开在这条市场街里,味道该是不差。只是时间确实不太合适,纠结了一小会儿,还是决定放弃午饭再走走逛逛。
走出小街区,马路边tutu拥堵着,刚好衬了心意,让我为走回酒店添了个由头。不经意地边走边看,倒是偶遇了这一日几帧惊喜shots。



D-mall所处的小镇呈一个口字形,站在McDonald所处的主街道就恰好处在封口的一横处。“口”字芯儿里嵌着一条七八米宽的绿色小河,不急不缓地淌着。主路上空排布着结实的电线,来这边几次还没见到过小鸟。由于是单行道,这一片总是容易堵车。瞥见不常走的“左边一竖”也有些斑斓的小店,便踩着碎石过去看看。
记得苹果似是温带产物,却意外成为了在Boracay最常见的水果。小哥红色铁架的小摊儿很早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七八种“Fresh apple”看起来十分诱人。无奈我确实更爱菠萝芒果,拍完照便离开了。


早上过来得时候途径了一所学校,离D-mall不太远,心里也是痒了好一阵。回酒店正好顺路,没想到上坡过去恰好赶上中午放学。还未走到学校门口,就遇见了各个年级不同的学生,几个一群地聊天,或是叼着被稀释过的巧克力色的冰棒。一个高年级的男生手上戴着个大金表,穿了一双可时髦的凉拖,个子高高的,走在队伍前面。低年级的女孩子穿着白衬衣和红色格子裙,三三两两。再小一点的孩子怯生生地在路边排着队。学校门口有交警护送小朋友过马路。虽然马路并不宽,看上去不过三五米,交警还是尽责地把控着tutu和学生的秩序。

我觉得他们可爱得很,忍不住在校门口驻足许久,遇见几个可爱的小女孩,我说想拍一张照片,就一起停下来对我甜笑。


小一点的孩子大多有家长来接,大一些的就自己搭车离开。小伙子们都很开朗,看见我在拍照一连摆了好多pose。

从学校离开后,又继续步行了一小段路。路边有一个偌大的篮球场,挂着好些彩旗,若不是几个男孩子在打球我还以为是路边马戏团之类的场所。Full of color,full of smiles,一路上迎接色彩与笑脸,鲜活的Boracay真是令人着迷。

十二点退房,导游让我们一点四十集合,我掐着时间倒也不紧不慢。只是过了S1,一路上店铺敲敲打打,路不好走,恰巧遇到同事搭tutu一代经过,便跳车顺风回到酒店。刚刚下车,听见有人say hi,一转身才发现是刚刚学校门口那对姐弟。我喜欢这种与当地人产生联系的感觉,虽然短暂,但余温良久。
最后一站是酒店门外的CT MALL。因为距离近,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光顾这里的7-11,收银小哥已经与我们很熟悉了。每天他都会用一句“how's today ,madams”招呼我们,虽然其中许多次的“today”才刚刚开始。
这是最后一次与他greeting了,他一大早就知道了我们要离开的消息。结账的时候他问:“你们几点离开呢?”我说大概是两点吧。他撇了撇嘴,也不唱歌了。我说能让我给你拍一张照吗?他比了个yeah,把一个努力不苦涩的笑容送给我们作为最后的道别。

这一程,还有许多乡间小路没有看,上坡处的小球场和路边的可口可乐小卖部也无暇造访。坐螃蟹船离开Boracay的时候下起了雨,大巴窗外的稻田也被浸湿。
走过的路有机会再走,遇到过的人能够重逢。在相遇这件事上我算是个悲观主义者,“再见”就近乎“永别”。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度踏上这片土地,也不知再过多久关于它的味觉就会褪色。此刻,我已经比自己想象中更加想念这座小岛。所以暂且,就让篇贫瘠的文字作为我心中对于“Boracay”这个单词的释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