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今天介绍的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克里斯坦森教授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与一个人的人生规划,本质上是相通的。
书中给出了一个思考战略的框架。战略有三个要素:重点、调整与执行。
重点,即一个企业的愿景。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使命。在之前的《品格之路》一书中我们也提到,人的幸福往往是在献身于”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的过程中获得的。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金钱只能减少我们对于工作的挫败感,而若是要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必须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一旦找到了这样的工作,我们就能像巴菲特一样,每天“吹着口哨上下班”。
调整,就是如何及时调整战略,在周密的计划于偶然的机会面前如何抉择。这里,两位管理学家简-麦克米伦与瑞塔-麦格拉斯提出的“发展驱动计划”非常有效。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说你在思考战略的时候,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假设才会是成立。在面对逃离“北上广”的问题上,我们要问自己:“满足那些条件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有所提高?”面对一个追求自己的异性,我们要问自己:"满足哪些条件她或他才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伴侣?”面对现实,想清楚假设条件,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执行,说的是资源的配置。对于公司来说,如何为不同的目标分配人力、资金和时间。对于个人来说,如何分配精力给工作、家庭、身体等方面。企业与个人往往会陷入追求短期利益,因为边际成本太低,多加一小时班就能多发一个订单,多写一章论文,多挣一笔外快。而这些时间如果放在陪伴家人,锻炼身体等项目上难以看到明显的收益。可真到了需要技术迭代,需要回归家庭,需要享受生活时,却发现长期以来短视的资源配置已经让我们的企业或个人生活陷入穷途末路。
本书是克里斯坦森教授罹患癌症时完成的,诚意之作,值得反复精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