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面







字 与 面 type & face
古人云:「见字如面」。如今数字化的社会,不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我们都很少能够见到手写的字了。今天依然存在的、介于公私空间的文字界面,莫过于家家户户门上的信箱与其中的手写字了。「字与面」项目邀请大家一起,关注居民信箱上的手写文字,探访背后精彩的故事,同时通过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数据分析,用另一种视角还原愚园路上的「百姓」生活。因字见面,不仅见人,也得以窥见生活的面貌。
百家姓
在我们一行人「众包」拍摄的近四百张信箱照片里,出现了逾150个姓氏,出现频率较多的姓氏如「周、赵、钱、王、蔡、顾、孙、张」等,在中国传统百家姓中排行也比较靠前。换句话说,百家姓中的前32个姓在这片街区里都出现了,人口的流动留下了何等深厚的印迹啊!
写在信箱上的很多姓氏字具有手工的美感,我们决定把这些字从它们的背景中提取出来,只保留文字的造型与邮箱背景的颜色,成为既像魔方,又像骰子的装置。每个人生来获得怎样的姓氏,一般是无从选择的,但姓氏背后的家族力量、个人经历又无处不在地影响地着他们,并流露在一方小小信箱之上。
类型学
在对这些信箱照片进行「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自然呈现为不同的类别,便多了一重通过「类型学」展示它们的冲动。尽管这不是科学的研究,只是局部「考现」的结果,因此也总会遇到「既可以归为这一类,又可以归为那一类」的处境。
姓氏型、全名姓、订阅明细型、门牌号型、单位型……如果这些还在我们的想象之内,那么自明身份型(自称信箱或报袋)、开洞型(大多是门上一个横着的洞,也有竖着的)、地点方位型(通报主人家的方位)、空白型(外形取胜)、传递信息型(给邮递员传话)则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和惊喜。当一张信箱的照片同时属于好几样类型时,就会被归入「综合型」。愚园路上的信箱传递给我们太多的信息——信箱主人们写字画字的修养;制作或改造信箱的动手能力;广泛的阅读:新闻、时政、体育、美术、历史、健康、汽车、社科、旅游……;以及幽默的生存智慧。
城市考古
信箱「考现」的过程也是城市「考古」的过程。寻访信箱的路上,我们获得了许许多多意外的见闻。我们见到了还未开通下水管道时建造的「联排厕所」,它们差点被误认为胶囊公寓或群组房;弄堂里凸起的井口封上了井盖;不大的窗台上晾晒着满满的运动鞋;房子外墙上钉上塑料布就可以为停靠的电动车遮风挡雨;很多楼道里成排的照明灯泡连接到不同的开关……
希望手工制作的信箱能长长久久留下去,希望手写的信箱能一直成为社区中的风景。
希望我们今天的「考现」能成为一份属于社区的独特记忆与档案。
____________________
策划:厉致谦、沈健文
照片贡献者:王越洲、卢一帆、马琴、祝逸、栗子、方圆、匡敏、叶君晖、刘璐、沈健文、厉致谦
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粟上海社区美术馆·愚园,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1088弄愚园公共市集二层
时间:2018/12/31—201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