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行因吹丝挺
查看话题 >我做房地产那些年之(一)雷人の案名
2005-2010,我专职做房地产,从文案广宣开始到执行总监,又负责全案策划营销。作品在东三省和两个沿海城市都有,不敢说作品多多,但绝对故事多多。6年,我经历了房产从默默无闻到爆发式增长到行业寒冬的全过程,“冬至”的时候我就全身而退了。也正是那几年的一波三折,让各种神仙老虎狗都闻风涌入了这个行业,见证过奇迹,也经历过笑话。
房地产的故事我打算写个系列,今天这篇只写案名。
“案名”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楼盘对外宣传的名字,或者说叫“艺名”也不为过。之所以有艺名,是因为诸多小区本身备案的名字基本都惨不忍睹,譬如:黄河路三所二巷回迁项目、氧气瓶厂三号院民房改善工程、姚家葫芦屯居民住宅小区……经过各大小地产营销代理公司一琢磨就摇身变为:枫蓝国际、江华一品、龙府名门……
一句话:高大上、有面子、好卖。
不信的,去找个高大上的售楼处现场看看,如果证照都全的项目,售楼处都会把证照公示出来,表明自身的合法性,好让购房者安心下定。
土地证上的名字绝对会让你大跌眼镜+憋出内伤。
下了大本钱的开发商大老板们自然是不允许自己的项目叫那种名字的,然鹅那个什么人都能涌入地产行业盖栋楼的年代里,诸多连"thanks”都不懂什么意思的土豪(这里是贬义词)土财主土皇帝,对于取名字这件事是最头疼的,于是都撇给代理公司,口头禅是:“你们是专业的,你们都有文化,你们取什么名字就是什么名字,全听你们的!”
当然,世事往往事与愿违——
某年某个城市的土豪驾临我们公司,抛给我们一个他认为是最大的难题,就是给他刚投资的一个项目取名字,其实项目本身很不错,周边莅临四所大学院校,紧邻城市主动脉,小区门口有地铁规划,紧邻一个蔬果生鲜批发市场和一个超市,可以说要多完美有多完美。
拿地的土豪是个八零后,目测很活跃、很亲民,对我们这些乙方的人很热情,介绍完地块的基本情况之后,就抛题了:
“因为紧邻地铁和大学院校,出行方便,影响周围的人群偏年轻,所以我打算楼盘定位是面对准备毕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准备置业结婚的年轻人,而且都是小户型,总价也不贵——所以!案名一定要年轻!要前卫!要新锐!要时尚!一定!一定!一定!”
好么,那时候就有“重要的事说三遍”的习惯了。
取案名的任务,那个八零后爸爸限定我们48小时,然后要围绕案名开展SLOGAN的确定、LOGO的设计、全套的VI。
Team都是年轻人,头脑风暴一下就取了好几十个符合“年轻!前卫!新锐!时尚!”要求的备选案名,譬如什么“N度空间”“蜂巢”“自留地”“头舱”“试管”“FO地MO”“像素”……之类的,喜滋滋地等着八零后爸爸来选。
48小时候,当八零后爸爸来到我们办公室看到那些备选案名后,脸都绿了,憋了三分钟,最终还是爆发了:
“我觉得我跟你们强调得已经够多了吧?我说了,我们的项目是面对年轻置业群体的、都是小户型,面对大学生的、要吸引年轻人第一次购房的,所以一定要年轻!一定要前卫!一定要新锐!一定要时尚!你再看看你们这些,这叫什么啊?”
当时我们都蒙了:还想怎样啊?
八零后爸爸不快乐地走了,24小时候,我们总经理接到了他的电话:案名他自己决定了,不用讨论了,也不要再想了,开始设计字体做LOGO吧,案名就叫——青年大学城!
消息传来,我们全办公室都傻了——老大你是认真的吗?你接到的是电话还是短信?你确定是这五个字吗?青年大学城?????
我们总经理一脸无奈加疲惫:我确定……开始做吧……
办公室里就在一片破口大骂中开工了,主创设计师鼠标都不想摸一下,来了句冷笑话特别经典:“哎妈呀,还吵吵什么必须新锐必须时尚呢,还一定一定一定!三遍一定!我还想给他起个外号叫‘三遍’呢,拉倒吧,也别‘三遍’了,直接叫缩写吧!”
她说的缩写,是指“三遍”的拼音缩写。
我私下里问过老总:他真是八零后吗?你确定?
老总说是的,八三的,属猪的,比你还小一岁呢。
当时我就惊了:不至于吧?我爸都不会起这种名字,是他爸给他压力了吗?这不是他原创吧?
老总就说:你别管了,带大家专心干活,别挑事。
这个案名我特么能记住一辈子。
第二次比较雷人的案名不是一个人敲定的,是四个人。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被老总叫到办公室,来了四个土豪,各出一份钱拿了一块地,准备做个楼盘,要取案名。
然鹅这次比较轻松的是,四个合伙人决定自己取名字,不把这个苦劳交给我们。
我拿了个本在旁边准备记,他们四个就讨论了起来:
土豪甲说:我啊,刚从法国回来,有一件事情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卢浮宫里那个名画,《日出印象》,哎呀那叫一个美!虽然我不是学美术的,我也没啥文化,但是吧,站在那幅画跟前,我就是能感觉到那种美!太震撼了!太震撼了!我决定了,我们的楼盘,就叫日出印象!
土豪乙说:日出印象谁都知道是个名画,但是呢,作为楼盘名字不妥,太抽象,人家一听——日出印象——你是干嘛的?咖啡店吗?画廊吗?不够直接!楼盘的名字必须直接,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楼盘,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啊,应该去掉两个字:印象,再加上两个字:花苑。这样就能看出来是个楼盘了!
土豪丙说:叫日出花苑啊?不行!什么叫花苑?稍微有点口音的就读成花园!满大街的楼盘都是这个花园那个花园,多土啊!我们的楼盘,必须高端!那肯定定位的都是金字塔的顶尖群体,绝不能是普通老百姓!叫花园的楼盘都卖不出高价,你信不?要我说,花苑俩字不能要,要替换两个有档次的关键字,比如——国际!
土豪丁说:日出国际啊?啥玩意儿啊?日出国际就能听出来是小区了啊?后面再加俩字吧!得让人能一眼看出是个小区!
经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讨论,最后四个人得出一致结论,再不改了,就叫——日出国际名流小区。
我特么心里一万台重型蓝翔跑过。
开完会,我回到办公室,所有人都看我,问我有结果没有。
我说有了,我把本子撇给他们看,大家都笑疯了。
我们的文案提了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这案名,英文名咋拼啊?
当时我们设计LOGO的时候,基本上99%的开发商都有个硬性规定:LOGO下面要放项目英文名,显得洋气!
设计师又来能耐了:F**k out famous person park
他特么还敲在了工作QQ群里,结果大家笑了半小时。
笑归笑,最后活儿当然不能那么做。
当年,搜房网的本地分站论坛搞了个“评选年度10大雷人案名”的活动,因为吐槽人数众多,还被置顶了,第一名就是我们的“日出国际名流小区”。
搜房网本地分站的摄影编辑跟我买了同一个小区,前后楼,我俩因为业务上有往来,经常一起吃饭什么的,关系不错。他直接丢给我一个评选界面的截图,问我:这是不是你们公司负责的那个小区?
我说:滚!
评选结果当然毫无悬念,拿第一了,那楼盘一下就火了,名字被改编成各种版本广为流传。那四个土豪中有一个不干了,命令我们老总给搜房打电话,让把那个帖子撤了。
到头来也没撤成。
《我做房地产那些年之(一)雷人の案名》 https://www.douban.com/note/703422664/
《我做房地产那些年之(二)雷人的甲方》 https://www.douban.com/note/704574886/
《我做房地产那些年之(三)“一拉克”的秘密》 https://www.douban.com/note/705640116/
《我做房地产那些年之(四):别惹设计师》 https://www.douban.com/note/70902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