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十六)
岳神的祭祀
这里要论述半人半兽的山岳神的问题。
这些神没有记载固有的名臣,好多山的山神被统一化,具有共同的姿态,祭祀也相似。
住在山川的超自然的存在,有妖怪、鬼神,岳神,形成三个阶层的分类。这种超自然的差等,对应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先秦文献中记载,神灵是有等级的。祭祀上的等级性差异,反映着当时的封建礼制。
礼记中反映的是四方神和怪物的差等,山经则是岳神和山川鬼神、百物身的差等。怪物是四方神的手段。礼记的怪物观和之后的祥瑞思想接近,山经中的鬼神有自身的神格,是独立的存在。和岳神没有本质的不同。
岳神有半人半兽,但其它山川鬼神也有类似的。两者具有同质性。
如果一群山的岳神是均一属性的话,是不合理的。神田喜一郎认为,这里有将个别山的岳神试图统一的痕迹。这种统一,是因为山经成书时,将全篇体裁调整了,大概是妥当的解释。如果认为全部是山经编著者将其统一的,也存在问题。山经编录时,将若干的山都包括的祭祀仪式存在的话,就不能说岳神的统一是根据山经编著者构想的事,况且,他不应该会任意安排和恣意生产。……连绵的山川的祭祀方法,有望祭。遥望山川祭祀的时候,自然地,一连的山都一并祭祀。……山经中岳神的统合化并不整齐,存在矛盾,绝对没有图表式的东西。可能山经编录者的脑中有若干岳神望祭的知识吧。殷代就有几座山合祀的祭祀形式。山经的岳神统合,不单单是为了编录上的体裁而已。
山与山的样子也有不同,有高低大小区别,从而影响了神的序列。大山有大神,小山有小神。山经岳神祭祀的统合化,应该是在这种倾向的背景下形成的。
岳神的权能是什么,具体的不能知道。但东山经中有一则:“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
摘要
山川超自然的存在左右着这个世界的祸福,在有着这种信仰的社会中,记录这些超自然存在的山经,绝非虚诞之书。山经有作为巫祝们仪式之书的一面,确实是实用之书。非要说的话,山经有关岳神祭祀的记载本身,含有礼书的体裁,山经可能是由周礼春官职掌的,恐怕不是祝史们管辖的吧,山经和祝史、巫祝的关系,可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