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湿疹日记
湿疹差不多是从我出生就陪伴着我的东西,从小到大各种不同的形态我好像都得过了,原因基本上通过多年试毒(作死)可以判定为过敏导致的,不到一岁的时候得的耳道湿疹害我妈第一次被医生骂;后来每年夏天会在手腕和关节、脖子起红疹,原因当年不明,后来意识到我对海鲜过敏;高中的时候仁济的医生开的炉甘石治好了这一种湿疹,迅速就转移回耳道,而且反反复复,耳道湿疹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本科期间被一个医生怀疑为胆脂瘤,给我开了一周的那种副作用好几页的药把自己吓得半死,不过后来换了另一个专家,在她自己的房间里,我坐在她对面,她拎着我的耳朵,边上大概有十几个学生,她拖着京腔“你们看,zhei个就是耳道湿疹,湿疹你们知道吧,这个就是长在耳朵里的,不要当成中耳炎“,听了这话我算是安心又无奈(毕竟不是肿瘤对不对),然后就用应对湿疹的办法,过去的几年里都注意不过度清洁,注意保湿,即使这样也避免不了汗胞疹(毕竟要自己刷锅洗碗),嘴唇起水泡和春季伴随着花粉过敏的耳道湿疹,但是急性到需要去医院的湿疹大概已经有6、7年没犯过了。
直到本周二,我起床之后发现左手尺骨桡骨的凸起两侧各起了一小块红疹;
而现在是周六,湿疹已经从一小块恶化到了一大块,最严重的急性湿疹的症状全部都有了,并且还包括了非皮肤类的症状;本日记要回顾期间发生的、吃的一切,以及自己采用的一切治疗方法,以观后效。
1月8日 周二 起床后摘掉护腕发现左手尺骨桡骨的凸起两侧各起了一小块红疹,没有水泡,大约直径1cm,初步推测原因:腱鞘炎的护腕戴的时间太久,房间暖气很热导致出汗起了湿疹,并且前一天晚上因为手疼贴了云南白药药膏(12月就有轻微过敏症状)又贴了冷敷凝胶;应对:好好涂了护手霜,完全没管,也没有抓;
1月9日 周三 起床后没有恶化,虽然前一天戴了护腕睡觉,但是仍然还是一小块,不疼不痒;变化发生在午饭之后,忽然红肿并且可以看到有小水泡;推测原因:戴着橡胶手套用热水洗锅对橡胶过敏了,中午喝了一小杯羊奶(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晚上去boots买了E45止痒的cream,因为担心GP会开有类固醇的药膏(而我认不全),想着先自己解决,毕竟这么多年斗争史还是很有经验的;
1月10日 周四 前一晚涂了药膏之后戴上了护腕,起床之后尺骨侧的比较严重那块明显好转,当时非常激动和朋友说了之后继续涂上了药膏,觉得可能第二天就会好了;但是,可能是因为早饭喝了一大杯羊奶,白天情况不断恶化(而我到了下午才意识到可能的原因),本来都快要好的地方又开始起疹子不说,原本干燥的创面开始破裂渗液,晚上继续涂药膏,戴上了护腕(希望重复前一天晚上的效果)
1月11日 周五 起床之后摘掉护腕,发现并没有变好,反而很痛(药本身是对症的,因为右手本来有很轻微的一点点已经消失了)涂药的时候能明显看到创面扩展到了2cm长;红肿,渗液,没有再喝羊奶,也没有再戴橡胶手套洗碗,洗碗的时候也用的冷水;晚上发现还是非常疼,就又去了boots买了绷带在涂了药之后包起来,并在NHS的网站搜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大概确定了情况;唯一的缺点是:因为在手腕上,加上在死线前,很像是我受不了压力割了个腕…
1月12号 周六 起床之后摘掉绷带,由于昨晚的渗液已经干在了上面,所以揭下来的时候痛不欲生,早上左手甚至完全不敢沾到水,用单手洗的脸。又去了一次boots,这次买到了炉甘石洗剂(只要1镑25算是很惊喜了)和过敏药;涂了炉甘石之后再次包绷带,坐火车出门,一路上还是很痛,创面大概已经扩展到了3cm,并且肿的很厉害,到朋友家拆掉绷带,发现问题还是出在绷带会粘掉渗液,这样反复担心会感染,3点开始转用湿敷法:涂上药膏之后包上打湿拧干的绷带,再在外面包上干的绷带,这样的好处有几条:不会粘掉渗液的结痂,冷水会镇定,不那么痛和痒,并且会防止无意识的抓碰到;今天第一次尝试是到晚上11点左右拆除的,绷带里外都已经完全干了,之前还有一点担心,但是这次摘掉的时候完全没有带下来结痂,并且整个创面基本上干燥了,也缓解了一些红肿;会继续使用!非常痛苦而快速的用不太热的水洗了澡,晚上12点左右继续包上了,不过这次因为手滑拿成了另一管保湿霜,都挤上去了索性涂开了,又补了一点E45,明早拆开再观察;
1月13日 周日 湿裹法一整晚(大约8小时)洗脸之前拆除,可以看到绷带上还是有渗液的颜色,但是和昨晚涂的乳膏混在一起,皮肤整体还是柔软的,取下来也没有撕心裂肺的疼痛,可见如果需要涂药膏,并且位置方便湿裹,这个方法至少可以缓解疼痛,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会把药膏蹭到被子上。效果:今早拆除的时候观察了一下,尺骨侧较严重的部分还是有小水泡,但是桡骨侧的湿疹缩小了一点,并且明显疼痛比昨晚减轻了。用温水冲洗擦干之后涂上了炉甘石洗剂收敛,后者干了之后涂了厚厚一层cream再次裹起来(其实没太搞清楚先涂哪个,已经不记得高中的时候的流程了)。在看NHS网站的时候,说到湿裹最好是用ointment因为油分含量更大,cream是因为使用感好过前者才格外常见,今早补货绷带的时候(居然3for2)想买之前看到的那个牌子的一罐却没找到,但是看到了拜耳一款专门处理湿疹的保湿膏,药店的小姐姐表示这个比E45的强效一些并且也不含药物成分,先买回来涂涂看。回到村里之后又去村里的药店,看到了拜耳同系列的ointment,这个是那种半透明的油膏,比cream会好涂很多,因为粘稠也可以保持比较久,我拿了个小碟子和E45的cream1:1混着涂(因为后者可以止痒)。今天洗澡前换了2次绷带,面积还是那么大没变化,但是最后一次几乎没有渗液的痕迹了,也不再刺痛只是红肿,希望是好事(因为只要还没消肿皮肤就还是脆弱的随时会再次破裂感染,一切都是未知数)。另外把沐浴露换成了Aveeno的燕麦沐浴露,刺激很小也很润,因为昨天担心lush的沐浴露清洁力太高乱七八糟的精油又容易过敏。洗完澡擦上炉甘石,干了之后再次包上绷带,今晚要写论文,希望不会影响它修复。
1月14日 周一 1月15日 周二 因为在写论文(其实一直在写论文只是死线终于降临了)所以没有什么余力好好关注湿疹的状况 除了仍然红肿一片之外 感觉也并没有什么好转,到周二就是一整周,湿裹法的镇定舒缓效果都是有的,而且裹上之后干什么事情真的都方便很多(比如打字,睡觉至少不会蹭到被子床单上;ointment粘稠,遇水也不用太担心(是的是还是得自己洗碗刷锅),今天开始感觉湿疹周边的皮肤开始发皱,不知道是不是里面在慢慢生长的效果,唯一的问题是上午上课回来换绷带又看到了很久没见到的渗液,可能是因为早上出门着急没来得及先涂炉甘石。
1月30日 周三 之所以断更这么久,并不是因为湿疹好了,而是因为忙到湿疹只要勉强能忍我就忍着了也没有什么心思去仔细管他,加上爸妈来了英国忙碌指数呈指数增加。那么半个月以后的状态如何呢?我在1月20号去接爸妈的时候停止了湿敷,主要是因为裹着纱布真的还是挺吓人的,并且那个时候伤口已经基本上干燥收敛好了。但是我这绝对是个反面教材!只要湿疹还没完全好,或者是只要还有一点痒,晚上睡觉的时候其实还是应该裹上。我自己都记得我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在抓,完全无法控制住自己,醒来就是一片红(还好这个时候已经快好了)。目前明显能看到原本伤口的部分比起周边并没有色素沉淀,只是明显干燥,那个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修复,但是已经可以正常沾水了。右手有一块很顽固的,目前是一块圆形的伤口,因为过于干燥且轻微开裂,每天还是要涂上油膏才不会痛。算起来整整一个月了,尚未痊愈,有待继续观察。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