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台北
18年匆匆而过,我被突然丢在了19年的门口,像个小孩,惊慌失措。
-------
8月底,整个人被掏空,于是决定规划个长假消失一下。
对台湾好奇了很多年,尤其是人文方面,我想我要去找一个答案。恰巧某同学要考试,匆忙之间难再约人,索性把这次定位成了一个人的探索之旅,准备在台北和周边走走看看。
10月13日晚上,抵达台北已经是夜里11点,捷运也已收班,我坐着大巴去往台北车站转的士。路过一条河,夜色多宁静。

行前在airbnb上定的民宿,吸引我的是布满整个客厅却不觉得乱的家居布置,还有房东常年旅居日本不在家(极度担心会尬聊)。然而在我打开第三道门时,房东拿着牙刷满口泡沫赫然出现在我面前。诶,失策了...
由于提前上网预约了导览,所以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故宫博物院,捷运转乘公交。可能不是开往市中心,所以捷运上的人并不多。捷运驶出地下,看着街面上灰白色的旧旧的墙,像是武汉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房子。有天问房东,房东跟我讲说,台湾很民主,你要拆、他又不同意,这事就没办法推进,只能维持现状。
故宫博物院的导览主要带着参观了书画,导览的奶奶年纪很大了,但是听得出对这些画的喜爱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原本两个小时的导览,讲到了三个小时。书画馆不可以拍照,后来看其他展品也都没怎么拍照。展出的馆藏会定期更换,下次再去看到的也可能是没看过的。

从故宫博物院出来又开始下雨,犹豫了一下,坐决定坐车去大稻埕。大稻埕迪化街过去是卖干货药材的地方,那一带的建筑都有骑楼,很特别。距离港口很近,可以想象,过去有多么繁华。
路过霞海城隍庙,下雨天也是香火鼎盛,上网一查,原来是月老庙。站在门口看着参拜流程,犹豫良久最后还是走掉了(活该单身=。=)。看书上讲说,台湾人喜欢拜一拜,并不拘泥于信仰,确实后来路过了好些个城隍庙,可能只是祈求保佑的方向不一样。有信仰的人不孤单,拜一拜也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附近还有些文创店和展览,当时在办大稻埕国际艺术节,整个10月会开展一系列活动。一路逛逛看看橱窗里的海报和布置,伪文青的心思在泛滥~
夜幕降临,夜市也陆陆续续出摊了,导去了宁夏夜市,短短的一条街上(真的很短,我是想着保成路夜市的规模去的),面对面的都是摊位,马路边的店子也是卖吃的,家家都不重样。买了个烤鸡肉串又转头买了烤杏鲍菇,一个人连小份都吃不完,又浪费了,带了一个释迦就准备回去了。街对面就是一家50岚,看得我有点激动,想到可能半夜3点还睡不着,最后还是忍住了。

第三天早上起来雨已经停了,便散着步去了中正纪念堂。

一楼有蒋中正和夫人的生平、大事记,日本旅行团一波一波的来,一个大陆团都没有,所以大事记里面跟大陆相关的内容可以想象。

还有一些字画展。

正点都有交班仪式,交班在4楼、蒋中正的坐像前。我上去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圈圈圈圈围了好多人,对踢正步那些不感兴趣,重点看了下坐像下面的蒋公遗嘱。看完之后就是这个表情😢。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是因为没分出胜负----这也是民宿房东说的。
出来之后就差不多快中午了,吃了点东西就坐捷运去北投准备泡温泉。这边的温泉大多是裸汤,洗好澡之后光着身子下水,保守的人实在不好意思去大众汤池,最后在一家叫青磺名汤的店要了个单间。冲澡之后自己放水自己兑凉水,一个小时,泡完出来皮肤滑滑的。人很疲倦,坐在外面的沙发休息晾脚。看着有老夫妻或者情侣一起来的,也有年轻小伙和基友们一起,算是大众休闲活动了。啊,怀念那个池子,如果再去台北,还要再去泡温泉。
出了温泉馆,整个人都轻飘飘的,飘着飘着就去了北投图书馆。很漂亮的木质建筑,里面也是很安静,从图书馆外面的长廊看出去,有好多人在下面玩水,后来才知道这水就是从地热谷顺流而下的温泉水。天然的亲水地,动与静的结合,设计与人文相融,特别的和谐。
进到图书馆,读完了这本书。

时间尚早,想起黄姐的推荐,便又坐公交去了法鼓山农禅寺。农禅寺是一个建筑师设计的寺庙,晴天时,阳光会将一面镂空的佛经投射到地面上,外面开放的空间里有湖有睡莲,各种独立又相依的空间营造了一种平静的氛围。我在湖边挂着耳机坐了好久,直到晚课时间,听到僧人的唱诵,才起身来到佛堂外。晚课也邀请信众和游人一起参与体验。在佛堂外,看着天渐渐阴下来,有种疏离的宁静。
网上在天晴时拍的傍晚的农禅寺非常美,可惜阴天,就只拍成了这样。

晚上回来以后,决定第二天去宜兰追鲸鱼,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去搭火车。两站捷运就到了台北车站,到得太早,站台又很小,看起来和轻轨站差不多,但是天没亮,显得有些暗。看着人潮来来往往,随手拍拍拍。

看鲸鱼的地方在宜兰头城,将要抵达头城的一段是海线。

从头城火车站出来之后就开始下暴雨,小地方打不到车,貌似又错过了公交站,前往码头的路举步维艰。走了许久,遇到一家小饭馆,索性进去吃一顿先。时间尚早,店里没什么人,店家看起来也都是一家的,听他们谈起某个亲戚礼佛的事,讨论得好不热闹。窗外的雨渐渐停了,透过乌云露出丝丝微光。
吃饱饭之后又继续向码头走去,雨停之后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许多。太阳渐渐穿过云层露出身影,正午也开始有些热了。宜兰赏鲸的行程是开船到龟山岛,环岛或是登岛,并去更远的海域捕捉海豚的踪迹。幸运的是确实看到了海豚,返程时还偶遇了彩虹。
船上有一对夫妻,年纪可能跟我爸妈差不多,说我和他们的女儿长得好像,聊聊之后对我独自旅行表示惊讶并表达了祝福。我也想有人一起去旅行,只是成年人的生活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刚刚好。


第四天依然准备去新北浪,去忠孝某路的捷运站转上了去野柳的巴士,巴士行驶的路线一直伴着一条小小的河,回来查地图才知道是基隆河,从淡水分流而来。想象会不会是很久很久以前,地壳变化裂出了一条缝,海水顺势流入...讲给房东听,房东说他也不知道...
野柳是一个地质公园,很多风化的石头,最出名的是女王头,说是女王的脖子因为风化而变细,可能某一天会细到断掉🙏,好多人排队合影可能是为了留下断掉之前的这一刻吧。穿过人海往里走,人就少了很多。


偶遇一个台湾老伯,聊了几句。他说他是台二代,老家汉口~我告诉他我老家也是汉口~~知道我是一个人出来玩,热情得要给我留电话、让我有事打给他,可惜我买的是上网卡,无法联络,辜负了他的一番好意。



从野柳出来准备去九份,被一个的士司机拦下了,问我要不要拼车,说刚好有两个韩国妹子要去十分放天灯,可以拼车一起,于是上车同行。
千与千寻的取景地九份自是不用多介绍,老街狭窄隐蔽的路口往往让第一次去的人寻不到踪迹,后来还被好几个人问路。老街像各种城市的著名弄巷一样,布满了各种小吃店并且人头攒动。
人多就发慌,还好看了廖作的书,知道怎么避开人潮。

漫山错落的房子得继续往上走才看得出这一步一景的别致。偶遇一只高冷的猫咪,跟着它后面走了一段,走街串巷变成了爬梯赏花,心情好得不得了。


饿了,找了一家景致好的小店,要了一份三杯鸡和茶,边吃边看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一个时代的变迁,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故事。
坐到下午4点多,又坐不住了,回老街转了转,吃了碗赖阿婆芋圆😊在观景台等着夜幕降临时的灯火通明。傍晚时分,海面上出现了白色的光,一盏两盏三盏...那是海面上的渔船,渔船上吊着无数的大圆灯泡,远看像星星一样闪耀。

来的那天,飞机降落之前,看到了下方点点白光照耀,一下过于兴奋,常识掉线,还以为脚下是星星😳😳😳。还好从野柳出来看到好多渔船上挂着的灯泡,联想了一下,才把常识捡回来了=。=


在外面撒了两天,后面一天决定在市里逛。早上去了台湾博物馆(当地的叫法不是这个),博物馆坐落在一个公园里面,特别雅致,有肥肥的松鼠跑来跑去。展出的一部分是微生物,放大来看,都有种繁复的美。还有讲一部分讲大象的展览,刚好前两天在一席上看到讲萧语富的古生物清修,展馆的厅里也正播放萧语富的采访视频,神奇的巧合。

参观的人不多,一楼大厅可以预约导览,导览的奶奶从这座博物馆的历史讲起,讲到顶楼的发现台北。晚上回去讲给房东听,房东大叔超不屑地哼了一声:多少年了,还在讲发现台北。

博物馆出来就去了松烟的文创园,文创园给我的感觉就是文化+卖货,卖的东西跟天地的集市差不多,手串项链、包、手工皂、cd什么的,摆得特别美,像我这样审美极弱的都觉得好看。

展也很多,有个人画展,有市政建设展等等。看了个电力公司的展览,刚好有新入职的员工集体参观,一个经理和一个高工模样的人物带着新员工参观,高工讲到电力公司的历史,讲到水电站,满含对工作和公司的深刻情感;经理最后作总结,拿起了一块牌子,讲的是当年要办展览,到处搜集与电力公司有关的实物资料,方文山捐赠了一块电力公司旧址的门牌,这个展也是社会关注下的缩影。
还有一个展,讲的是台北各区修建公租房的历程,在过程中有调研、有民众的参与,一起让公租房更加宜居。

这种拧成一股绳的聚力,让大家过得更好,就是台湾给我的感觉了。
松烟对面是一个超大的诚品,顶楼是书店和文创店,随意转了下。下来之后看到一群坐轮椅的人在松烟的广场上交流。在武汉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坐轮椅的人,我想只有市政建设对残疾人方便到一定程度,他们才会出来聚集。这样看,台北真的是宜居城市。
坐公交去了象山附近,天色渐晚。去象山有两个原因,一来是看台北夜景,二来是《我可能不会爱你》里李大仁和程又青吃饭的居酒屋就在山脚下,想着要是人不多可以去吃吃看。阴雨天爬山的辛苦省略一万字,但伴着转头就可见的夜台北还是觉得很值得。越往上人越少,快到山顶前的一段路有点黑,实在不敢一个人走,等了一会来了一个妹子于是跟人讲说可不可以一起走..

可能是阴雨天,竹村居酒屋并没有像网上说的很多人。点了鸡肉串、贝子烧和竹村烧,前面俩味道还可以,竹村烧上超级多蛋黄酱,本就不爱吃可见的酱料,勉强尝了一些。坐在门口的吧台上,看着陈柏霖代言台湾啤酒的广告,哇,好帅吼!😍蓝后就在回去的路上买了罐台湾啤酒😳一个人喝什么酒...


当然,房东是个爱吃爱喝(酒茶)的人,所以我一个人喝闷酒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一罐啤酒我一个人喝不掉,他给我倒了一杯,剩下的自己解决了。那晚加拿大的客人Andrew也出来喝茶,我的蹩脚英语+房东的翻译,勉强可以跟Andrew交流一下。一起聊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哪里,去哪些地方玩过,还有不要在冬天去加拿大😊我倒是很期待在特别的季节去感受下。
倒数第二天去了淡水,讲起淡水,就是周杰伦长大的地方,我并不算他的歌迷,所以也不是朝圣之旅。更感兴趣的是淡水的历史。

淡水先后被西班牙、荷兰、英国盯上,占领此地作通商之用,先后又被明清收复。所以淡水的历史,也是台湾的历史。


联票景点最后一站是沪尾炮台,参观完之后就离云门剧场不远了。云门剧场是新建的,原先的排练场大火烧毁之后,民众自发发起了募捐,政府也拨了地,于是才有了淡水的云门剧场。云门剧场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看舞蹈的剧场,更多是精神意义上的存在。

下午的时候房东发了微信给我,说我明天就要回去了,喊我早点回去聊聊天。我去便利店买了几罐台湾啤酒,房东做了煎饺和皮蛋拌豆腐,就着他淘回来的60年代的唱片机,聊了聊国内不能说的话题,他还开电视给我看国会吵架。多的好像不能写了。
最后一天下午就要返程了,一早去参观了市政办公厅,就是蔡办公的地方。参观路线是固定的,有专人带领。介绍了建筑和历史,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展览。

随后去西门町吃了个早午饭,接着直奔糖村买了一堆牛轧糖和土凤梨酥。回来各种寄和送,自己留的也没几天就吃完了。
回来之后还买了个凤梨,复刻了一下土凤梨酥,酸酸酸酸的,也很好吃😌。

回来之后总是想起台北,飞机上空少温柔的台普,每一顿被认真对待的饭和饮品,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看起来土土的又干净无比的市容,还有那些看得出来的热爱--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这座城市,无一不叫人印象深刻。虽与大陆同宗同源,但经历的一切又让它带着不同的气质。
此次是初见,一定还会再来,和喜欢的人一起,挑一个晴天去阳明山徒步泡脚,去花莲感受太平洋的风,与海生馆的生物一起入眠,梦里穿越到未来。
但愿,不会等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