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的哲学

大概六七岁时,每次放学回家,父母常常都还在外;那时候我还略高于家里的灶台,抵不住饥肠辘辘,我便站在板凳上给自己炒一碗鸡蛋饭。
起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笨拙:盐放多了、油放少了、鸡蛋糊了、切辣椒切到手指了、和汤圆面用了热水……为此闹过不少笑话,正是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我开始慢慢变得不再那么“笨拙”。
在我“学习”做饭的过程中,我也有老师。只不过,总是在我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单方面地认他们为师,也并未正儿八经地叫他们一声“师父”。而那些被我视作老师的人,在一次次用美味收服我的同时,倒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心得。
他们是我日日操劳的母亲,有时候她简单炒个洋芋片,只用菜籽油、盐这类再简单不过的调料,洋芋也是真香;
他们是我沉默寡言的父亲,有时候他炒个丝瓜,与母亲不同,他更愿意调味。丝瓜要就着蒜末,长丝瓜切成大小均等的条,先靠大火断生,再下适量的水,出来的丝瓜自带清甜味道,汤汁呈乳白色;
他们是我个个巧手的姑舅姨妈们,在那些大家走亲访友的日子里,每家主妇的拿手好菜都能在一场家族宴席上惹得夸赞,水豆豉、羊肉火锅、腊肠、珍珠糯米丸子、青椒肉丝、炒鸡杂、豆腐乳……
如今漂泊在外,逢上周末有机会做饭时,我也倾向于在熟悉的材料与味道中找寻属于故乡的记忆,执着于内心的那点安全感。仿佛时过境迁,我舌尖的那点念想,并未发生丝毫改变。
不知不觉间,有一天我也被贴上了“会做饭”这个标签;甚至在需要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场合时,末了竟然也会主动捎带上一个“喜欢做饭”的“爱好”。
其实说来惭愧,“会做饭”于我而言,更多是将家常菜蔬、乡土配料一遍遍重演,只为重现味蕾深处第一次的惊艳。做饭本是极具烟火气的日常小事,新意之外更多是融入平常的重复。在一遍遍主动选择的重复中,我并未想象过有更多的新意。
总不过是一蔬一菜,再寻常不过。固步自封,如一场不醒的梦。
我所有的“老师”中,与我关系最亲密,教给我最多的,却是我的母亲。她并未教给我太多的菜式,反倒是一些关于“习惯”、“原则”的内容。而这种习惯、原则,可以让我有能力拥有一个规整、高效的做饭体验。
做饭前先有规划,安排好轻重缓急。这个原则,适用于大到一场大型家族宴席,哪些东西需要提前备好,准备到什么程度;不同菜之间按照怎样的先后顺序完成;不同材料之间怎么搭配。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日常的一顿饭,最耗时而简单的事情先准备好,然后交给时间,比如煮饭、煮汤;抽身出来,就可以去准备细致活。
有备无患。在开火热锅之前,所有的材料都是准备就绪的。该洗的菜、该切的菜、该备的料……已经备好的一切,分门别类;炒菜时,需要一样拿一样,样样随取随用;炒好一样是一样,样样清清楚楚。总之,充分而有条理的准备,必不可少。
提高时间的复用率。其实,做饭之前的规划与安排好轻重缓急,本身就是在提高做饭的效率。而在做饭的过程中,其实还可以进一步节约时间。
比如,等待菜熟的过程,并不是需要一直干等着或者干盯着锅里,这时候可以随手收拾灶台:哪些是之后不需要的调料,这时候便可以收好放到原处。注意,一定是放到原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用完后归位,方便下次快速找到。
哪些是现在可以先洗洗的,这时候也可以先洗好。灶台、厨房地面上脏了乱了,也可以随时抽空整理。这样做的效果,是在一餐饭做完之时,基本上厨房会和一开始一样干净整洁,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色香味俱全,注意整洁。这一点是我母亲多次强调过的,比如,菜好起锅时,不能铲得盘子边缘上都是汁水或者菜,而要让菜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地在盘子里。如果菜是为客人准备的,尤其要注意菜的“仪容”;上桌之前,可以用干净的布擦干净盘子边缘的汁水。
以往母亲做菜,最忙的时候便是春节;尤其在我还小的时候,团年饭、正月里的家族宴席,基本上都是母亲一个人主办;有时候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父亲或者前来拜年的姑舅姨妈们会帮帮手。在香气氤氲的厨房里,大锅小锅们都在忙活:煮猪头与猪尾,汩汩声不断;土鸡炖胡萝卜,颜色鲜艳;粉蒸肉、扣肉,蒸锅已经上气……快了,不一会儿就可以坐上吃团年饭的桌子,听到那每年一度的鞭炮声了。
慢慢地,我开始成了母亲的帮手,备菜、切菜;甚至开始炒菜。起初仍旧是笨拙,少不了“老师”的指导。终于,我上了道。在我独立负责备制饺子馅、包饺子的时候;在母亲身体不适而我能独自做完一大桌菜的时候,母亲终于不再责备我,开心地用筷子夹菜。是的,母亲并不是一个轻言细语的和蔼老师,但这样的母亲,直接而让我印象深刻。
已经进了腊月,在外漂泊的我,只能在法定节假日回家。电话那头的母亲叮嘱道:快递不让寄香肠,所以只给你寄了腊鱼、豆腐乳、猪油;你拿到腊鱼,不用洗,只用切成小块分装,放在冰箱里;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就用温温水洗几遍;猪油你装好放在保鲜,可以吃到四五月份都不会坏;炒菜清油和猪油混着放,炒出来的菜好吃,不是干戳戳的……
我说我好久没有做过腊鱼了,母亲又说:你怎么可能忘呢,那年你就做的很好,在我们家做工的人都说好吃,你肯定还会的……
我在电话这头喃喃:是的,我知道的!心里却在想着,快过年了啊,我的母亲啊!

————————————————————————
微雨归家燕成夏
2019年1月13日
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素园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