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乡村艺术季两日见闻
延平是福建南平市下的行政区,坐高铁在古田北下车,包车约40分钟到本次艺术季的举办地巨口乡九龙村。
这次艺术季的缘起是2017年延平区政府邀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来做乡村资源调查,在发现了大量风貌完整的古厝和传统村落后,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对日渐凋敝的乡村做一些什么,筹备一年后形成了2018年3月的巨口计划——保护遗产,振兴乡村。乡村艺术季作为整个计划的先锋项目。

王姓是九龙村中的大姓,接我的司机姓王,民宿的主人姓王,在村里闲逛时候偶遇了几个人也都姓王。村民们对于艺术季的态度积极。
他们认为艺术季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村容村貌。包括道路、楼房外墙的粉刷以及对村中礼堂的修缮。九龙村的村礼堂建于人民公社时期,在艺术季前修缮一新,并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九龙堂,作为展场和村民日常公共生活的空间。

礼堂是村中集会的重要场所,也见证着村庄的兴衰。巨口乡上埔村一个近千人的礼堂一片凋敝,村民们甚至在礼堂内外晒起菜来。人口的流失使礼堂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乐观的村民认为艺术季的举行改变了当地人的思想意识,不少人家愿意回来花钱装修自己的古厝,为之后开民宿做准备。这一成本大概在20万左右。

当然也有理性的村民,觉得艺术季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什么。我在九龙村中著名的三口井边遇到的这位王姓村民在南平买了房,长居南平,但经常会回来看看儿时成长的地方。据他回忆,九龙村上原来有三个小卖部,三口井边上人来人往。1992时村里大约有1500人左右,是人丁最为兴旺的时候,但随着香港澳门回归,20世纪中后期的打工潮也卷去了九龙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后来九龙村上的小学停办了,村民们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只能去到城里。到城里一旦买房,就会被房子拴住了,“再也回不来了”。


到达的那天晚上,在村里偶遇了本次艺术季策展人之一丁枫博士和她的助理。她带着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夜游,发现了一个仅晚上可见的作品——古驿道边的精灵守护者,用菲林片和夜光胶制作的蓝精灵。这是只有大地艺术节才有的不期而遇。


作为大地艺术节的明星,越后妻有、濑户内海已极为成熟,从艺术策划到配套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说已到美术馆级别也不为过。不管是带着何种目的、多高期望去的观者,总能在越后妻有的田间地头或是濑户内海的跳岛旅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但如果,你想看一个大地艺术节是如何从无到有,特别是艺术改变乡村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可以到巨口乡来看看。当然,这种改变是很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困难。

最后说一下这次延平艺术季之旅的成本,高铁车票来回689,民宿150大床房,包三餐,这三餐非常丰盛。高铁来回九龙村包车220,巨口乡其他乡村包车110。总计1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