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人情关系的吐槽
现在拒绝别人加微信连客套话也省了。
“呃…我不加微信的”
“我今天还在删人”
“今天加了,过几天我就会清人,你还要加吗?”
……
2018年删除了近300个微信“好友”。
对人情关系的冷淡甚至反感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
在一个快速成长变化的年龄段,否定过去的自己是个人进步必经的过程。尽管它带来蜕皮般的阵痛。
不会自爱一直是我性格心理中的巨大缺陷。我常常看轻自己讨厌自己,所以我无法包容别人的愚蠢,所以我无法接受“老友们”在思考和审美能力上的原地踏步。
审美粗糙,精神贫瘠,面目相似,泯然众人。看见他们,我就看见了千千万万个苍白且空虚的灵魂。而我对陌生人的热衷好奇,也被消解于对相似无趣的担忧中。
对人情关系看似绝情的冷淡,恰恰是因为对感情的珍重。顾诚诗云: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您避免了一切开始。
是的,因为害怕失去害怕离别的伤感,所以克制扼杀了感情的开始。
我始终认为,关系是一种束缚,友情、爱情、亲情,莫不如是。
单以友情论。诚然,在人情往来的过程中,在杯酒美食的热闹中,空虚得以稍解。但在热闹欢腾之后,是更大的空虚。社交饮鸩止渴般的麻醉功能,无法从根本上帮助我正面孤独,接受孤独。
何况,绝大多数的社交都是毫无营养的浪费时间!真正有营养的交流并不多!
日久生厌,独处自在。倒不如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沉迷电影、书本、高山、远方,自得其乐。
反思这种孤绝心态的来源,当然是经济上的独立和自我意识的逐渐自信。
在人情关系中确立自己的社会位置和个人价值,是儒家传统驯化千年的结果,它根植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思维中。
而反抗精神和怀疑精神似乎是我与生俱来的能力,我怀疑传统,反抗主流。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是值得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
而矛盾的悲剧性就在于,人是社会动物,我无法避免的要陷入生活这张无处不在的大网中,我无处可逃!
昨天看了一篇老舍先生的杂文,可爱至极!
他发牢骚说有一种文章最难写,就是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他说邻居二大爷去世了,在政府机关上班的二大爷的儿子请老舍先生写挽词。碍于邻居关系,不好拒绝。可邻居二大爷一辈子平平常常,根本无甚可写。实在烦透了的老舍先生,在文章里吐槽了一句可以赠给一切二大爷的挽词:“你死了不能再见,想起来好不伤心!”。
套用此句,送给“老友们”:
“删了你不能再见,想起来好不后悔!”
(略略略略略略~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