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试图弥补的童年遗憾
查看话题 >这世上最普遍的无知,就是把高度敏感当做矫情
文/方非
图/unsplash

小侄子楠楠去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们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应他的要求,我爸、我妈、我哥、我嫂,还有我一起去送他。一路上,小家伙有说有笑,对幼儿园充满了期待。可是,看到幼儿园大门口聚集了那么多家长和小朋友之后,楠楠的脚步明显放慢,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
我们连哄带拉地把他送进班级后,便躲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悄悄观察。只见楠楠自顾自地坐在角落,一言不发。每当有老师和小朋友靠近他时,他都会侧身躲开,把头低下。谁也没想到,往日活泼调皮的楠楠,一进幼儿园,竟成了一只瘪气球。
这时,走廊上有一个小男孩因妈妈转身离开而嚎啕大哭。楠楠一脸惊恐地望向门口,然后立刻用手堵住耳朵,吧嗒吧嗒掉起了眼泪。
我妈实在于心不忍,走进教室一边帮他擦眼泪,一边轻声说:“楠楠听话,不哭了啊。你看幼儿园多好呀,有那么多老师和小朋友陪你玩儿。下午放学的时候,奶奶一定第一个来接你,好不好?”
楠楠却不为所动,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哭喊道:“我不要,我害怕!”
这六个字如芒刺一般,生生扎进了我的心脏。
我想起了自己的种种经历:小时候转学到新班级,战战兢兢几个月,不敢大声说话;节假日逛商场,没走几步就被促销喇叭和拥挤的人群弄得头晕眼花;上班时,总觉得星期一上午特别难熬,因为偌大的办公室里坐满了人,每天都特别希望同事们出去见客户,这样办公室就会空旷舒适许多……
我把这些烦恼讲给朋友听,他们总会送我一个“矫情”的标签。那些对别人而言毫不起眼的事情,到了我这里,总是被无限放大。似乎,只有我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难道,我是个怪物吗?
最近读到《高度敏感的力量》一书,我才明白:我不矫情,也不是怪物,只是高度敏感而已。这本书一经出版,便畅销多国,许多高度敏感者从中汲取力量,重新认识了自己。它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进我心上的裂隙。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高度敏感性研究专家卡特琳·佐斯特。作为一名高度敏感者,她不仅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还积极地为更多同类人发声。为此,她经常组织活动,举办讲座,还创建了高度敏感者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家提供咨询建议。她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并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和案例,写成了这本书。希望更多的高度敏感者可以抛弃世俗的标准,勇敢地发掘自己的独特潜力。
整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高度敏感者做了一一个简单的速写,让我们了解其基本信息,并对自己的敏感程度做出清晰的判断;第二章引入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讲述众多高度敏感者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自己的柔弱共处;第三章具体介绍了使高度敏感者变得强韧的资源和策略,帮助我们学会运用天赋,遇见更好的生活。

一、判断自己是否为高度敏感者
高度敏感者天生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能比其他人更深入、敏锐地感知并处理内外刺激。他们常常能感觉到别人毫无察觉的事物,然后立刻进入一种持续激发状态。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研究表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大约有15%~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者。
简言之,高度敏感者的特点是:极易感受到刺激,而且对刺激的反应也更迅速、更强烈。
比如,有的人对疼痛特别敏感,一点轻微的刺痛,也会令他们痛哭流涕;有的人对辣椒特别敏感,饭菜里稍微放点辣椒就会让他咳嗽、打喷嚏;还有的人特别善于察言观色,可以透过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出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等等。
以上这些人,就可以说是在某个领域内高度敏感。卡特琳在书中列出了30个关于高度敏感者的表述,我随机摘录5个,你可以对照一下,做个简单的自测:
1.我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非常敏感,我的感官印象经常使我感到不适;
2.即使我有兴趣去参加一个聚会或一个大型活动,活动中的人和事也会很快让我感到疲惫;
3.只有当我感到我的工作有意义,并且可以发挥我的长处时,我才会在工作中感到舒心;
4.其他人觉得我的观察细致入微,感觉灵敏;
5.从小我就觉得很多人不敏感或者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上述的每一个表述都对应着一个生活中的敏感领域,如果你十分认同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说明你在这些方面是高度敏感的,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对其多加关注。
二、高度敏感者的挑战与优势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高度敏感大致可分为4个范畴:移情能力,认知能力,感官敏锐性以及灵性。每一个范畴都能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具有移情能力的高度敏感者,总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但有时会因为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区分开来,而心力交瘁。
具有强大认知能力的高度敏感者,习惯于精准思考,逻辑性强,并善于寻找科学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不喜欢展示自己的情感,还会对情感外露的人感到不安。
感官敏锐的高度敏感者,总是能够注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们总是经历着一场又一场感官盛宴,同时,他们也非常容易心烦意乱。
拥有灵性的高度敏感者,可以感受到另一个“世界”,他们的第六感相当敏锐,但他人的不解和质疑又会让他们压力倍增。
对高度敏感者来说,刺激往往无处不在,而且总会把我们折腾地疲惫不堪。但是,正如谚语所说: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一种糟糕的情况都有好的一面。)除了花式刺激,丰富的感知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美好。
高度敏感者面临的优势与挑战,具体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是一名高度敏感者,可以对照上图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找到自己的潜能所在,并试着将它们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
三、最好的生活状态:敏感与强韧共存
绝大多数高度敏感者在面对刺激时,都经历过漫长的自我怀疑:为什么只有我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别人都不能理解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然后,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社会,我们开始屈服于外界的各种刺激,抵抗内心的真实感受,一次又一次地逼着自己去合群。最终弄得遍体鳞伤,甚至迷失自我。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看似积极的修正,其实只是被动的逃避。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没有错,你只是拒绝认清自己的本质。
请记住,高度敏感虽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挑战,但它确实是我们的特殊天赋。你要做的不是与它抗争,而是勇敢的接受它,学会享受它,并从中汲取让自己变得强韧的力量。
对高度敏感者来说,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敏感与强韧共存。当然,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还须经历一段漫长的旅程,一般分为以下9个阶段:
感知→信任→允许→体验→加工→原谅→成长→集中注意力→享受
接受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信任自己的直觉。允许所有不好的感觉出现。认真体验、用心经历这个世界,并学会把这些经历加工消化。学会原谅,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解。勇敢扩展自己的舒适范围,在矛盾与冲突中成长。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练习集中注意力,找到满足感,获得“自定义”的成功。最后,你将享受高度敏感带给你的一切,并且变得温柔而强韧。

在《高度敏感的力量》一书中,卡特琳·佐斯特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帮助高度敏感者全方位了解自己,也为那些不知敏感为何物的人上了一堂科普课。与此同时,她还列举了一系列帮助高度敏感者变得强韧的策略,比如冥想、瑜伽、非暴力沟通、亲近大自然等。高度敏感是一种难得的天赋,请真诚地面对自己,在无限的感知中学会成长。
“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怎么做,总会有人批评你。所以,请做你想做的事,请做你自己。”
生活五彩斑斓,愿你强韧如竹,明媚如光,自在如风。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4 00: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