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无望的孤独
看完《莎菲女士的日记》,对我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向内倾的个人化叙事话语,心理分析的、类似意识流的现代主义表现技巧,日记体式的第一视角呈现出的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和自叙传的特点......如同读郁达夫的《沉沦》一般,好几次我的阅读都难以为继(啊我到底是很浅薄了Orz) 一开始对丁玲感兴趣,是因为书上写,“她是最早敏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的性别眼光的作家,她的‘女性写作’堪称先锋”。她尊重女性的一切正常性爱欲求,并使之在文章里得到很大胆坦率的自我剖析。 当时那个封建的年代,与这样前卫热烈的女子碰撞之下,写出来的女性角色一定很特别吧。 ―――――― 莎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两个字吧,矛盾。 她是一个知识女性,怪癖、叛逆、自尊、高傲,憎恨一切丑恶卑俗,努力寻求最最理想的人和事物,但在现实和欲望的冲突中产生了幻灭感。 在她的身上,时而理智清醒,时而放纵任性。 莎菲热烈地喜欢着凌吉士,但也仅仅限于他好看的皮囊而已。 她大胆地直面自己的欲望。她喜欢他的柔发红唇,喜欢他颀长魁梧的身体,喜欢他嫩腻的皮肤和闪耀的眼睛。她渴望他来握住她的手,来紧紧地拥抱她,来热烈地亲吻她。 她嘲笑着禁欲主义者,“为什么会不需要拥抱那爱人的裸露的身体?为什么要压制住这爱的表现?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 即使在最后,在她发现了他灵魂的卑劣猥琐之后,她本欲直接拒绝她期待已久的表白,但也还是没忍住,“给一个如此我看不起的男人接吻。” 但她又不仅仅止步于皮囊。她叹息“那使我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的一个卑劣灵魂。”于是她悔恨先前和他所做的一切亲密,只想把他推开了。 她在追求着理想的外型和理想的灵魂的统一。在这样的挣扎中,她一边抗拒不了凌吉士的英俊而与之亲昵,一边厌恶他可怜的思想而把他推开。 在这段喜欢里,莎菲所有的一些小小心机和手段都会忍不住使我笑出来。太真实了。 “我要着那样东西,我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的让他自己送来。” “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献上他的心,跪着求我赐给他的吻呢。” 多么骄傲的一个女子。 而对于苇弟,她痛心于自己给不了他所期望的回应。因为她只能给他如姊姊一般的爱,所以她着实不愿意他这样为她付出。她明知苇弟是一个做一生的伴侣的最佳选择,也还是衷心地,“更愿有那末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领略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得的空虚啊!” 你看,莎菲从来不会因为感动去喜欢上一个人。 莎菲,从来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我迫切的需要着这人间的感情,想占有许多不可能的东西。” 莎菲这样说。 或者说,丁玲这样说。 我佩服她们的。我时常诧异于那个年代的知识女性身上所蕴含的力量。新旧交替,多样的思想观念冲撞融合。她们再也不甘心做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的传统女人,而是发出了大声地、时隔多年以后还是会使我震撼的、压抑不住的呐喊。她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反叛的光辉。 我又是很同情她们的。在觉醒之后,又是强烈的幻灭感。“梦醒了无路可走”,都市依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她们无法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孤独。无望。 故事的最后,莎菲决计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她生命的余剩。 “悄悄地活下去,悄悄地死去,呵,我可怜你,莎菲!” 夜。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 合上书, 一种很浓烈的幻灭感和孤寂感几近吞没我。 想来, 这也是莎菲在她那个小房子里的无数个夜晚,所经历的吧。 勉强可谓之共鸣了。 ―――――― 最后吐槽一下这个批注hhh感觉是个直男没错了! 我觉得吧,可能其实不是什么有贼心没贼胆。这是一个女孩子的,面对心爱的人面前的小骄傲和小别扭。她不愿意那么快被看透。她希望 新鲜感和神秘感来得更长久一些。尤其是面对凌吉士这样已经在情场里滚过好几遭的男人,莎菲更是如此。 很真实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