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书杂感
学海无涯,而生也有涯。读书应该在限制中求自由,才能进到“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的境界。文学和教育学是我最熟悉的两个学科,以后读书应该局限在此。
昨天,在上海图书馆一楼的图书外借室,首次借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之关系研究》,翻开,看了“韩诗外传”“诂经精舍”“学海堂”“对课”等部分,都是我最感兴趣的。没看完,又还回去了,改借了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它应该不是吕老的代表作,在百度吕老的简介中没提到这本书),里面专章谈到“婚姻”“教育”和“住行”等等。那里没有凳子,只能站着看,很累。
把我看累了的这本书由北师大文学院郭英德教授主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2年8月。
这是一本“跨学科研究”的书,主要涉及中文和教育两大学科群:隶属于中文学科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隶属于教育学科的教育史、课程教学论。这两个学科群,北师大都很强。
内容简介:迄今为止,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以及传播之关系,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之关系研究》旨在以文学与教育的互动为视角,分为若干专题,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学教育影响下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悠久传统和精神内蕴。
尤其是“对课”的研究,附有韵书目录,占30页。使我想起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国语小学,看到校园文化院墙上涂有韵书(好像是《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里的字句,当时我不觉得有什么意义(某些句子连我都觉得很陌生),如今倒觉得意义非凡。
下次去上图,我还想借出《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之关系研究》一阅。
附录: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雷对电,雾对霞。蚁阵对蜂衙。寄梅对怀橘,酿酒对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杨柳对蒹葭。班姬辞帝辇,蔡琰泣胡笳。舞榭歌楼千万尺,竹篱茅舍两三家。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圆对缺,正对斜。笑语对咨嗟。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百舌鸟,两头蛇。帝里对仙家。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长沙渺渺,雪涛烟浪信无涯。
疏对密,朴对华。义鹘对慈鸦。鹤群对雁阵,白苎对黄麻。读三到,吟八叉。肃静对喧哗。围棋兼把钓,沉李并浮瓜。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融雪啜团茶。 (选自《笠翁对韵·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