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的魔性江湖,90年代的集体记忆
在知乎上,有一个常常被问及的问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暴利行业?”
在无数的回答中,保健品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行业。去年年底,丁香医生的一篇文章就揭开了权健帝国的画皮。
虽然眼下保健品主打中老年市场,但岛主始终记得,当年电视台被红桃K、生命一号、中华鳖精等洗脑广告支配的那个下午……

Part.1
聊保健品之前,岛主想先说一个30年前的故事。
1988年的一天,一位43岁的浙江校办厂经理正在推销课外辅导资料时,偶然得知一名浙江大学教授有个包含枸杞、山楂、桂圆的配方,声称对小孩营养消化有好处。机敏的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教辅材料,亲自登门拜访并得到了配方,最终调配成一款儿童营养液。
随后,这款口服液被命名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位脑筋灵活的经理还为此发明了一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3年便销售过亿元。

这位经理就是现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是源于保健品。
或许这个故事放在今天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气功横行的90年代,人们对保健品的狂热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30%以上的家庭会买保健食品馈赠亲友,而在北上广等十大城市,10岁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的比例更是高达83%。

相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朋友,一定对口服液的三大巨头——生命一号、太阳神、红桃K记忆犹新。尤其是生命一号,岛主现在还记得它魔性的广告词:
“生命一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
“喝生命一号,考出好成绩!”
在搜集素材时,岛主还发现,这款神药的广告竟然还和数码宝贝一样,有很多形态。
比如最有名的小学生版:一名长着学霸脸的少年喝了口服液之后,立刻拿手在头顶画出了天使光圈,脸上的表情就和在考场上看到前桌答案时的我一样。

而在进阶版之高考特别篇中,主人公依旧是一名学霸脸的男生,高考前公然向七大姑八大姨索要礼物,开口就是生命一号,好像喝完它,考上清华北大如同探囊取物。
当年天真的岛主也抱着喝完数学题全会做的心态尝试过几瓶,就记得味道说甜不甜,说酸不酸,三分像药,七分倒像饮料。至于疗效,智商没上去,体重却上去了。

事实上,这些所谓能够提升记忆力,进而提升考试成绩的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氨基酸、牛磺酸、脑磷脂。看到这还算正常,起码都是对大脑有益的药物。
可是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大枣、枸杞、陈皮等中年人的标配。虽然这些在中医里也有安神补脑的功效,但如此土洋结合,实在不伦不类。此外,在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中,这些药物的比例更是一个疑问。
既然中西结合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神奇中医的主意。中华鳖精就号称是从中华鳖里提取了大量营养物质,配合传统中草药,能够益智健脑。

作为当时中国体坛的大红人,马俊仁说自己弟子常喝中华鳖精,更是让许多人深信它的保健价值。
曾经有一位怪叔叔来岛主家作客,手上拿的就是两盒中华鳖精,还口口声声说他家孩子就是喝了这个,语文也会了,英语也行了,一口气做10道奥数题都不费劲了。
结果所谓的中华鳖精,后来被曝光不过就是糖水,整个工厂甚至连一只“鳖”都没有,只有一只供观赏的鳖。
其实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乌龟爬得这么慢,怎么会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成绩?

Part.2
也许以上这些内服神药你都完美地避开了,但别忘了,还有外用的。
在那个还没有火箭少女101、SNH48的年代,女团的名字有且只有一个——就是青春美少女组合。简单直接的名字,配上“青春洋溢”的画风,火遍大江南北。

而由她们代言的背背佳更是成功收割了一批韭菜,不少父母都给孩子套上了“枷锁”。毕竟,含胸、驼背、近视……诸多顽疾,一套穿在校服里的“绳子”就能根除,听起来简直是神器。
在这里要多说一句,发明背背佳的人叫杜国楹。他从21岁开始创业,到目前为止他总共创立过5个品牌,分别是: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手机和小罐茶,绝对的电商鼻祖。

而用过背背佳的人一定都清楚,整个装置其实很简单,无非是限制住人的上半身姿势,如果或立或坐时能保持最佳姿态,就不会产生不适,但时间久了手臂却会发麻,另外身体也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戴久了驼背也就不难受了。
事实上,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长期伏案的上班族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点。而想纠正驼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健身,强化背部肌肉。只有背部有了强大的力量,才能有效防止驼背。

其实,无论是背背佳,还是同时期的眼保仪、哈慈五行针,再到各种标榜神奇功效的口服液,用一句某大品牌保健品代理商的名言总结再合适不过:“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保健品都有两个特性:一是没毒,二是没用。”
而这些保健品之所以能霸占我们的童年,甚至在今天经过变形,继续欺骗着我们的父母,一方面是依靠“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的逻辑,重复播放恶俗但有效的广告;另一招则可称为“因为所以就这么办”,在两个或三个事物之间建构似是而非的强关联,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并无关联或只是弱关联。

比如,为什么成绩不好?是记忆力有问题。提升记忆力,就喝某某口服液就对了!
但我们都知道,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人明明很聪明,一学就会,可是却注意力不集中,一节课只能听进去5分钟;有的人则是偏科严重,能记住英语、唐诗,可是数学公式却只能死记,不会理解。

但在“因为所以就这么办”的语式下,保健品被无限神化了,好像吃了之后就能和美国队长一样,释放所有潜能。当然,也许有人本身就是学霸,喝了口服液后继续文体两开花。很可惜,对于岛主这样的学渣来说,保养也罢,生活也好,从来就不是“因为所以”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