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少年——关于《天使艾米丽》
2009-07-31 21:42:00
前两天,老迪对我说,你应该看看天使艾米丽。 艾米丽,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只不过后来听人说奥黛丽.塔图的表演太诡异,遂被我打上了“无聊的文艺片”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而现在,每天无聊到爆,自然允许我有时间好好吹去表面的浮尘,仔细体味一番。于是,再迅雷上翻了半天,终于找到。然后双击,抱着被子看了整整2小时。 艾米丽确实诡异,诡异到当她面对镜头笑容嫣然绽放的时候,我甚至忘了自己孤身一人坐在昏暗的寝室里,四周是西伯利亚迢迢万里赶来的冰冷的空气。 一个出身在刻板而又神经质的家庭,目睹的自己母亲死得如此可笑而又凄凉的女孩,总是对身边的琐碎细节抱有兴趣:喜欢将手指插入米袋所带来的奇怪的快感,喜欢用勺子敲碎正在煮着的奶油层,喜欢每到一地就收集大小不一的石子然后在圣马丁河道上打水漂。等等等等,一切的细节在艾米丽那里都是自然而然却又举重若轻。 对细节的的疯狂迷恋的人都应该有颗童心。在她的相机里,云彩可以变成任何她想要的形状,在她的医生生涯中,她的病人可以是一条鳄鱼。 所以,艾米丽在偶然发现了墙壁里珍藏的童年记忆后,她决定用她的行动为她身边众多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边缘人带去些什么。或许是因为幼时总是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度过,抑或没有受到过伟大的革命传统教育,她的帮助比雷锋叔叔浪漫的多,掺杂着一些小小的手段和恶作剧。在扶盲人过马路的时候,没有了无处不在的“红领巾”,取而代之的是用带着好听的卷舌音的法语所描绘出的世俗又多彩的世界。 那个玻璃人,二十年来总是揣摩雷诺.阿的《船上的午宴》,不禁感慨到,最难画的,就是画面中最无足轻重,喝着咖啡的女子。 也正是在生活不起眼的艾米丽,悄悄的改变着一切。在帮助每个人后,面对镜头后的我们,嘴角上扬起好看的弧度。 其实她何曾是天使,她只不过是个少年,一个普通却又理想化了的少年 少年,老迪曾用它来形容某人,我觉得很好。在看完艾米丽后,我也找到了它真正的主人。它不同于孩子的懵懂与幼稚,更有别于成人的无奈与庸碌,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一群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残忍却又坚信人性美好一面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少年,都曾经有璀璨的梦想和无畏的青春。在我们的脑海里,人生是如此平坦,上学,毕业,然后轰轰烈烈的谈场恋爱,最终和无数电视剧里重复的那样和最喜欢的人在一起。香樟树永远开满了整个城市,从来不用去面对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不用担心在背上房贷的那一刻瞬间变为“60后”。 可,平凡就注定了平凡得令人唏嘘的结局,最后不得不臣服于现实。当我们消逝了进入游乐场之前的憧憬和兴奋,不禁发出一声叹息,不过如此。 于是,所有的白日梦都成了一句谎话,也从来就不会有救世主让世界突然改变。我们沉默了,沉默后才明白原来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出现或是离开,登上舞台的不是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而是每天在幕后按时上班,总是担心这个月奖金究竟会有多少的勤杂工。 于是我们只好继续沉默。 艾米丽帮助了所有人,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礼物,一份从少年到成人的礼物。影片的最后,我们的女主角坐在电动车的后座,飞驰在古老的巴黎街头。 再见,少年。我对着渐渐黑下去的屏幕,轻轻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