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花心72:紫藤挂云木
单位大院竹林边长廊上,有一架紫藤。四月花繁叶茂,流浪猫在里面扑蝶,古风盎然。有道是“曲廊斜度竹桥西,紫藤花下狸奴(指猫)睡”(清·左锡嘉《长昼》)。饭后在长廊小坐,抽抽烟,打打瞌睡,日子就慢下来了,感觉幸福约等于慵懒。这种藤本植物很早就伴着我们祖先的优雅生活,李白在唐朝的春天,曾唱过一曲《紫藤树》——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据去过日本栃木县足利公园的人说,那里有棵一百数十岁的老紫藤,遮盖面积达两千平方米!帅哥美女在其下弹琴或谈情、拍照或拍拖,浪漫、欢欣一如李白的诗意。当时紫藤已经是非常流行的风景植物,白居易曾在《陈家紫藤花下赠周判官》,道——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
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
——可见他是受邀特意去陈家喝酒赏花的。紫藤架下和煦的春风吹过,或有花朵飘落酒杯里以助兴。虽然这种花开起来就像瀑布倾泻,但营造的空间里,却有一种高贵的安宁。苏州博物馆里有一棵“文衡山先生手植”的紫藤花,证明四百多年前的文征明有多么爱它。历代画家都喜欢为紫藤花泼墨,尤以明代及之后留下的卷轴为多。乾隆就很喜欢当时的宫廷丹青高手余省所,曾在其作品中题诗道——
东风吹绽紫藤花,花下双雉毛羽华……(《花雉行·题余省所画》)

雉鸡在古人心目中常常代表君子,甚至联想到凤凰,紫藤与其匹配,可谓不凡。但也有人讨厌它性喜“攀附”。比如白居易在另一首诗《紫藤》里说,“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云云,与他那天在“陈家紫藤花下”的态度别若天壤,很可能是遇到小人心情恶劣,殃及紫藤。好在对紫藤花的这种观点并非主流,被湮没在大量赞美的诗文中而不显。为了“紫”气东来、飞黄“藤”达,许多人家门前都愿意种植此花,清代高燮一曲《望江南》轻唱——
拂槛两行甘露叶,当门一架紫藤花。此处是吾家。
——无比温馨美好的景象。明代福建藏书家徐熥很有意思,他可能坚信神仙藏在深山,曾有《访羽人不遇》的经历,说——
千峰万壑羽人家,钟磬无声日已斜。
闭却洞门春寂寂,晚风吹落紫藤花。

——当然,这“羽人”也可能是位道士朋友,那天出去云游了,老徐只好在其洞门前的紫藤花下惆怅一会。这让人油然想起花果山水帘洞,神仙鬼怪们在浪漫、喧闹的紫藤花间飞来舞去,似很和谐。2017年4月25日,东南网报道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湖寺旁的6棵百年紫藤花盛开,便是罕见而真实的“仙境”。古代寺庙附近常见此花,白居易《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有句“紫藤花下渐黄昏”;明代止庵法师的《天平圭禅师书至赋诗答之》中,亦有“紫藤花落寺门前”的描绘。
不过,在某些地方的人看来,紫藤花并无诗意,倒是“秀色可餐”。北京的紫萝饼便以它为原料,紫藤糕、紫藤粥等也曾流行民间,只是现代人较少想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