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英 顾长安《情商》摘抄
1、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学校 多子女、再婚、富二代、父母忙于工作……特朗普的家庭集结了当代所有的“问题家庭”中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他的孩子仍然能那么优秀? 2、格局放得越大,人生就越不可思议 3、西方教育更强调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独立,而长久以来,中国人对下一代的教育里恰恰缺少这一种教育。 我们努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一股脑儿地将钱花在孩子身上,让他们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东西,上最贵的学习班,找最有名的老师,学最贵族的运动。 这些学习并不能教给孩子创造的能力,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学习。 4、有一句话听起来特别让人心惊:“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结局。”这个观点虽然有些许偏激,也太过简单粗暴,但无数的事实在先,让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提高父母本身的格局。 什么是父母的格局?创造出丰厚的物质生活固然是一种提高格局的方法,但这并不是全部。父母的视野、父母的态度,才是影响格局的关键因素。 如果父母都不爱读书,怎么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如果父母本身就目光短浅,怎么能在孩子独立之前替他们规划人生? 5、把理想和激情结合起来,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凡事向着积极的方面去想,并且期待最好的结果,你就能拥有想要的成功。 6、沃顿商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下的一所商学院,始建于1881年,是美国第一家学院化的商学院,也被视为美国最好的商学院。这间号称“金融界的至尊”的学校培养了巴菲特、索罗·斯坦伯格、让·博莱尔曼等著名的商业大亨 7、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无须耳提面命,只要父母身体力行,孩子都会看在眼中,然后以这种行为为准则要求自己 8、伊万卡14岁进入模特圈,16岁登上知名杂志封面,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名模。成年后,伊万卡一边在特朗普家族的地产公司打理生意,一边自创品牌做珠宝设计、设计衣服鞋子,样样都大卖,2007年在曼哈顿中心开了自己的珠宝店。她和父亲一样热爱写作,并登上了畅销书作家榜,她曾被《福布斯》评选为“最有钱的‘80后’女富豪”。她有三个孩子,无论工作怎样忙都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9、在孩子受挫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而不要一味粗暴地批评,也不要一味地讨好孩子,要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从失败的经历中找出改进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好性格,教会他们不轻易放弃,懂得坚持,更要让他们明白去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不要过分看中结果,这才是解决孩子不服输的根本方法 10、特朗普说:“眼前的残局当然要去收拾,但千万不要让这些状况打击了你的士气,或是让自己不再专心追求目标。要知道这些不过是过渡期,终究会过去,将眼光放在更美好的未来。只要专心致志,美好的未来就一定会到来。” 11、特朗普说,有时候,你所遇到的阻力越大,你会变得越有干劲。不妨坚持一下,而不是缴械投降,即便遇到阻力,也别垂头丧气。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自己有多坚强,有多聪明。 12、播下山蕨和竹子的种子,然后给它们光照和水分。山蕨很快就从地下长了出来,茂密的绿叶覆盖了地面。然而,竹子却什么也没有长出来。 第二年,山蕨长得更加茂密。竹子的种子仍然没有长出任何东西。两年过去了,竹子的种子还是没有发芽。 到了第五年,地面上冒起了一个细小的萌芽。与山蕨对比,它小到微不足道。但是,仅在6个月之后,竹子就长到100英尺高。它花了5年时间来长根,竹子的根给了它生存所需的一切。 在我们挣扎的时间里,恰恰是我们长根的时候,挣扎过后,时机就来了。 13、家长永不放弃,就是孩子的最大动力。这是培养孩子永不放弃的最佳方法。 14、伊万卡每天的日程表里是满满当当的会议安排,她要处理突发的事件,还要为公司的前景做出规划。 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很多时候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早上起床跑步后,就开始工作。要知道,伊万卡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除了工作,她还必须留出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 15、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张王牌,或许是美貌,或许是智慧,或许是家世,或许是某项天赋。最后能不能获胜,能不能把手里的牌打得又对又好,还是取决于自己。 16、Think big:大胆想,努力做,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17、特朗普要求他们利用暑假去打工、实习。这不仅仅是要孩子们自己赚取零花钱,更是一种让孩子们接触社会的方式。 18、有种说法是,人的差距体现在业余时间。只要看一看一个人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基本上就能推断出这个人未来的成就了。 19、伊万卡建议,每周至少要有一天的时间用来学习。这种学习并不一定是要寻求更高的学位,哪怕就是学习烹饪或者学习弹钢琴,也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20、课堂不是唯一开阔视野的机会,把那些上网浏览花边新闻的时间拿来读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只要坚持下来,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改变 21、要想提高自己,就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坚持做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22、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特朗普说:“要想成功,必须让自己跟世界上其他98%的人不同。 23、孩子能在父母的引导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掌握更多的技能。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能、也无需抹杀,但不能因此放任孩子浪费宝贵时间,特别是现代生活里,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电子产品上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出一份合理的时间规划,教会孩子不拖沓,今日事今日毕。 24、父母要指导孩子认识到什么事情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读书,增加知识;弹琴,陶冶情操……这些都是值得花时间的事情。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不仅损伤视力,孩子还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父母要态度坚决地压缩这些被浪费的时间。如果孩子真的对这些活动有兴趣,父母可以帮他们报一些编写游戏、程序的兴趣班,将孩子的时间花在他们感兴趣并能得到提高的地方,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25、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不仅能让孩子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能让他们抓住更多机会 26、过分的谦虚则一定会被误解为没有能力。 27、自信是能让孩子发光的东西。 28、伊万卡说:“成功不会自己降临在你身上,而是要你争取。其中关键点就是‘自信’,没有自信,我绝对无法在年长男性主导的房地产界立足;没有自信,我就不可能在茫然未定的情况下推出珠宝事业。” 29、有一个成语叫“习以为常”,你付出得太多、太频繁,对方就会把这看成是平常的事情。 30、在匆匆忙忙送孩子进名校的时候,从来没真正想过为了什么。是为了他们有一个辉煌的未来?是为了完成自己曾经未曾实现的梦想?或是为了心底或多或少的小小虚荣? 我们太在意写在试卷上的那个分数了,我们以为越接近一百分,孩子就越成功;越接近一百分,我们的教育就越完美。 31、当我们的对话只剩下“作业做完了吗”“考了多少分”“闲事别管好好学习”时,那才是教育的悲哀。 32、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付出,看到父母的辛苦,孩子就会懂得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让孩子懂得感恩,他们才会在收到不如意的礼物时不哭闹;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不愤怒;在看到别的小朋友去国外旅游,而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时候,不埋怨、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最好的。 33、瑞斯博士说过:“模范,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们能够将之自我内化。”孩子学着父母的样子,做他们做过的事情,说他们说过的话,甚至当他们在会说话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已经刻在他们的心里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教他说“叫叔叔好”“叫阿姨好”“说谢谢”。然而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并不会刻意教孩子该怎么说。他们身体力行,自己做好模范,得到帮助时说谢谢,遇到人时问好,不用刻意教,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34、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35、我们可以教孩子:如果觉得这是困难的事情,可以从小事开始做起,多接触自然,从种植一种小植物开始,或者养一种小动物,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奇迹,让他们学会关注自身以外的生命,建立责任感,培养责任心。 从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比如公交上的让座、对社会的捐助、给流浪的动物一顿午餐……多多创造让他们可以付出的机会。甚至可以从做一项家务开始,比如整理他自己的书架,帮助母亲叠衣服、扫地、摆碗筷等 36、伊凡娜没有被离婚击垮,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品位,开发了一系列的时尚珠宝、高级定制服装等奢侈品,还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伊凡娜之屋”,并且大获成功。 37、父母如果能挖掘出孩子的优点和潜能,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父母的慧眼决定着孩子是在运动场上绽放光彩,还是做一个在电视机前吃薯片的看客。 38、作为父母要学会发掘孩子的潜力,并加以引导鼓励,就能将孩子带向成功之路。 39、孩子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并不是有别于“好孩子”行为的,就是不对的行为。请认真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他的潜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孩子的潜能也在变化和积累中。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这个储备阶段,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特长和才干,并给予肯定和认可,然后和他们一起成长。 40、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说着父母说过的话,做着父母做过的事,这些都是完全不需要教的。良好的榜样,容易造就优秀的孩子;而恶劣的榜样,则很容易把一切不良的习惯带给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时候,以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他还小,还不懂事。”是他们常常挂在口边的话,实际上这不过是父母偷懒和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 41、而另一个极端就是希望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规划发展:学什么东西、吃什么、穿什么、未来要做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按照父母的蓝图一步一步来,任何差错和越轨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这样的父母喜欢说“要听话”“听我的”“你还不懂,听爸妈的就行”。一旦孩子偏离了父母的设计,达不到父母的预期,这些父母便会失去耐心变得不耐烦,孩子自己也会觉得灰心失落,从而丧失一切学习的兴趣。 孩子在这种看似“精雕细琢”下渐渐不能独立思考,或者在“反正我什么都不会”“反正都要按他们说的做”的心理暗示下,逐步丧失自信。 42、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43、在被问到为什么的时候,不管父母知不知道答案,都要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父母在引导孩子寻找答案的同时,帮助他们找出新旧知识的关联,将能快速增长孩子的知识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算父母知道答案,也不要简单地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引导孩子思考,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45、当孩子违抗父母的命令,表达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说:“你这孩子一点儿也不听话,不讨人喜欢!”难道说,为了讨人喜欢,为了能得到父母的爱,孩子就要听父母的话,放弃自己的想法吗? 46、非常遗憾,绝大多数的家长除了抱怨还是抱怨,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47、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能听到父母这么说:“我都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总记不住?”“你怎么又做错了?”其实,当孩子犯错之后,当一切都成了既定的事实之后,这些话除了是父母表达的愤怒情绪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在对孩子错误的纠正上没有丝毫帮助。孩子从父母那里接收到的唯一信息就是:我不够好,我不优秀,我是一个没救的孩子!时间久了,父母就会拥有一个无比自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甚至会产生内心恐惧,影响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48、工薪阶层的父母对孩子表扬较少,批评较多。他们通常会对孩子说,“那样不好”“你错了”“住手”“闭嘴”等。而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倾向于说“很好”“对”“我爱你”等。 49、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多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责任感。 很多时候父母的指责都表现得很强势,孩子就算想说也没有招架之力,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多数孩子会选择沉默应对。父母只按自己的意愿过于控制或压制孩子的生活和想法,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并非真的是为自己孩子好。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力量不足,所以,暂时还不会爆发,可是,等到青春期来临的时候,爆发也许就是瞬间的事情,而且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50、很多家长不清楚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其实沟通,不是一味地说教,更多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再根据孩子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正如上文中特朗普的做法,他让自己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进行具体指导,这种帮助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运用好沟通的技巧很重要。 首先,尊重孩子,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长大后慢慢会有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那些想法只要不是荒谬和错误的,父母都应尊重理解孩子。 其次,信任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思考。孩子的思维不同于大人,孩子看事情的角度,在家人看来或许不妥,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这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去质疑孩子,而是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信任并理解孩子。第三,鼓励孩子说话,多赞美、少批评。 51、孩子再小,他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一旦他们被忽略,那么,矛盾就会更多、更严重。 52、交流沟通应该是心灵的坦诚相对,作为家长应该首先学会去了解你的孩子,并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自然就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知道了孩子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下一步的真情交流和沟通打下基础。其次,家长要学会正确疏导。 53、民国女神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的话:“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父亲如此放低身段,不管是那个时代还是现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54、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正如植物的成长需要阳光及水分一样。” 55、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坚持鼓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父母也知道要给孩子鼓励,但能坚持做下去贯穿始终的并不多。家长们下意识地就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斥责、利诱,更有甚者会以讽刺、羞辱和威胁来作为激励孩子的手段。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羞耻心 56、当我们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责备他们、指责他们,往往没有任何效果,这么做只会让孩子伤心难过或者产生抵触情绪,大人则是越说越生气。 57、父母需要将称赞具体化,不要将目光放在结果上,而要告诉孩子你所在意的点。 58、不管面临什么困难,都不要退缩和抱怨,把它当成是磨砺自己的机会 59、将你的鼓励丰富、具体起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进步和努力父母都看得到,并为之自豪。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更大的挑战,发挥出更多的潜能。 60、父母要用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而不是挑剔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从一句衷心赞美的话开始,建造他们有自信、有安全感的人生。 61、特朗普常常把《纽约观察家》上关于房地产的文章剪下来寄给伊万卡。 62、没有不想做好孩子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和不想教的父母。父母在责怪孩子不成才的时候,最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是不是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出了问题。 63、如果父母当面表达不了,可以通过书面留言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可以在孩子的枕头下放一张小字条,上面写上父母的爱或者父母不能当面说出口的歉意;可以记录关于孩子的某件小事,让孩子知道,关于他的一切,父母都记在心上;也可以在孩子书本里夹一张留言的便笺。 当父母收到孩子送给你的他自己创作的一幅涂鸦或者一首小诗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不屑一顾。因为这些正是孩子对你的爱的表达。 无论是你写给孩子的卡片、便条,还是孩子写给你的,都不要随意扔掉。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在你的办公室或家中显眼的地方,珍藏起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64、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被父母否定的次数过多,就会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出现自我否定。他们急于脱离父母的掌控,因此就显得叛逆。 65、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很难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无法正常对父母的期望做出判断,进而心怀自卑。 有时候父母喜欢拿孩子和自己做对比:“我小时候怎么样怎么样,你怎么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将这种负面评价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自卑就会慢慢产生。 父母要对孩子保持期望,但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鼓励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受外界的压力做违心的选择。 66、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更是他们的朋友,没有什么比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更棒的体验了。 67、孩子只有向父母敞开心灵,父母才能掌握孩子的想法,及时进行引导疏通,孩子才不容易走上歪路。 68、父母教养孩子,不是为了在条条框框里反复强调,让孩子循规蹈矩地生活,而是为了让孩子和自己都能得到快乐。 69、特朗普大多时候在早上5点起床,然后读一些报刊,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等。 70、父母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是父母读给他们听,也可以坐在一起分别读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分享各自的心得。 71、陪伴孩子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你甚至不需要做精心计划。一起运动、读书,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都是非常棒的主意。 72、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你所做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超越别人。 73、特朗普说:“钱很重要,钱很多时候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实现很多理想,但钱不是终极目标。只有你对工作和事业真正满怀热情时,你才能取得成功并且走得长远。” 74、父亲弗雷德有一个座右铭:只要你愿意去做,你就能做到一切。 75、父母应尽可能早地教给孩子理财知识,灌输给他们投资意识。 76、当孩子提出想去尝试某种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顾虑而反对。 77、父母当然是孩子永远的后盾,他们永远在孩子身边。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钱,用起来才心安理得,任何依靠别人的施舍的想法都是不对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会为了钱任人摆布。 78、他们一辈子都没在孩子面前说过任何一句对方的坏话,没有摔门而出、没有暴跳如雷。他们之间保持着朋友般的礼貌,用健康的方式去处理不健康的婚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