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iffra的唱片
前几年,EMI发行Cziffra全集的时候,自己没有入手,因为感觉对他还没到那份上。后来又想,或许遇见合适的机会,也考虑一套,不过目前已改成Erato标了。我最早听Cziffra的唱片,就是他著名的《匈牙利狂想曲》;随后在一些影片中,更直观地领略了这位钢琴家匪夷所思的天生快手。台湾的音乐学者樊慰慈先生曾将他的演奏形容为,拥有双倍咖啡因般的刺激性。但欣赏超技演奏日久,我会不自觉地想到,以匈牙利狂想曲为例,听了Gilels演奏其中的“第九号”,再对比Cziffra的名演,让我感到前者才是意式特浓,后者则更像是深度烘焙多些。。。。同样,就天生快手而言,Horowitz的演奏根植入脑海太深之后,还是感到Cziffra在那份“快意”之中,所呈现出的音乐表现稍欠那样的立体。
然而,何必如此比较呢?换个角度来看,没有完美到那个程度的快意,不也是其独特的魅力?天天听老霍的演奏,自己也不免跟着他的完美主义紧张,而Cziffra的畅快,以很多音乐本能的东西驾驭,确实是听不腻的。此处这张现场录音,是钢琴家50年代末在法国的演出,他的快手让当时的巴黎为之震惊。格里格的协奏曲是很美妙的英雄气概的演奏,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匈牙利民歌幻想曲》则是本色行当。但此处的李斯特,最让我认同之处,并非钢琴家独树一帜的超技风格,而是他精心设计的音乐表现。诚然,Cziffra并不是强调演奏之深度的钢琴家,也不是超技大师中,特别讲求文雅气派的人。但这些李斯特演绎恰恰反映出,钢琴家虽然以超技与自然的乐感纵横驰骋,却绝不滥用他的天赋。
哪怕在不失品位的前提下进行夸张,Cziffra也表现得相当谨慎。以他的演奏能力,将《第一钢琴协奏曲》从头飙到尾,应该不成问题。而在飚速弹法的前提下,对于各段的情境做出区分,因该也难不倒这位钢琴家。但Cziffra并没有这么做,对于这部结构复杂的作品,他有时选择的速度很有保留,整段的框架构思,也是十分端正的。有时这让我们忘记了,此人是快起来你都看不清他的手指,却还能弹得犀利、分明的一位钢琴家。《匈牙利民歌幻想曲》的演奏甚至更为精彩。Cziffra不滥用自由速度表现民歌韵味,可相对于协奏曲,此处在同样端正的结构中,偶尔会掠过钢琴家发飙的时刻。他将一些爆发性的琶音演奏得如同一只只黑箭——爆发力追近Hofmann,音色不华丽,而是高度集中,给人无坚不摧的印象。在乐曲结尾的部分,Cziffra在低声部弹出天塌地陷般的“狮吼”强音,足称钢琴演奏的奇观。
-
rick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22 2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