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三种
荐书三种
卢德坤

之前,我将《撒丁岛》视作一部“思想论集”小说。现在,回过头来,特别值得补充的是:《撒丁岛》首先是一部诗化小说。那些高深的思想,总是和一些优美的意象裹在一起。有些事情,比如石油泄漏,一点也不美好,可在汤姆·麦卡锡的诗性笔触下,你总能找到另一种观看的方式、描摹的角度。因之,书虽薄,给人的印象却丰富。此刻,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一个“降落伞”意象:天空中,一个跳伞员和一副降落伞“割裂”了开来。那降落伞,“没有了愤怒和执着的牵引,没有拖、拉、扯、拽,没有压力……就像它终于甩脱了自己所有的困扰,就好像不仅是这个跳伞者,而且整个人类形象汇聚着的焦虑和紧张,终于和它无关了”。汤姆·麦卡锡说,他为降落伞感到高兴,祝贺它的解放和无忧无虑。

德国思想史家、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已有多部著作介绍过来,他那种谈论高深事物的较通俗又富文学性的笔调非常值得欢迎。本书中,萨弗兰斯基通过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哲学的、文学的资源,来谈论“恶”这个话题,描述自由与恶的关系。这样说太抽象了,有兴趣的人得读原书,其论述详实、深刻、精彩。对我来说,读这本书,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下面这段话,被我视为文学箴言:“艺术中的令人迷醉,表现为对日常生活的节日般的、酒神的超越,或是黑色的、诺斯替派的破坏,或是忽而明亮、忽而昏暗的狂喜……肯定的是,艺术,倘若它对自己有勇气,会不断令人迷醉地把一部作品远远地推出世界,并且证明它不完全来自这个世界。”当然,首先,要对这个世界有较透彻的了解。

《堕落论》产生于二战后日本的废墟之上。它的背景、辐射范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又有广泛的普遍性,我们更应看重那种普遍性。坂口安吾在书中所谈话题非常广泛:日本的传统,武士道,战时生活,恶妻,文学,等等。这些话题,都是以论战性笔调出之,犀利极了,又时时显得真诚、诡谲、烫贴。有时候,眼看逻辑被推衍到荒唐的地步,又被拉了回来,落到地面,或一个更崇高的位置上。我认为,《堕落论》的最重要启示在于:搞清楚自己拥有什么,不拥有什么。因之,就可以不必眷恋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我们要摆脱不必要的“超我”的控制。没什么好羞耻的。当代中国,非常缺少坂口安吾式的犀利。即使面对同仁,坂口安吾的刀锋也是不怎么留情的。不信?可以去读读他关于织田作之助、太宰治的文章。
(刊2019年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
疯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7 1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