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聆听手记
查看话题 >古典音乐聆听手记
一直认为合适的时间听到合适的古典音乐是一种缘分,或早或晚都不好,太早则很难体会其中的意味,太晚则只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
十年前练琴的时候偶然听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当时觉得是鬼畜神曲(尤其提琴版),但脑海中有一种很直观的画面感浮现出来:让我想起了夏天小时候在公园玩耍时树影斑驳下迎着阳光看到一群野蜂,嗡嗡盘旋,或高或低,或远或近,避尤不及。最后一个乐句是神来之笔,仿佛是一只蛰了人的蜜蜂落荒而逃。
十年后听到他的第二首作品《谢赫拉莎德》(Scheherazade),又名《天方夜谭》,也有音译成舍赫拉查德和山鲁佐德。谢赫拉莎德就是那位为了拯救无辜女子被杀自愿嫁给国王,给国王讲了一千零一夜个故事的人。是不是很耳熟?果然,又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俄国因为历史问题、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以及苦难的洗礼,从而导致战斗民族的艺术往往带有饱受苦难但又血气方刚的感觉,在这血气方刚中忽然又有温柔。此曲第三乐章《年轻王子和公主》(也有说是青蛙王子和公主)就是十分的温柔 ,甚至唯美,心情愉悦闲适的时候听会引起极度舒适。(Nikolai Rimsky-Korsakov:Scheherazade,Op.35-III.The Young Prince and Young Princess.)
听到了两个版本虽略有不同,但感觉都不错。一个是1967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分享 Herbert von Karajan 的歌曲《Nikolai Rimsky-Korsa...》https://www.xiami.com/song/1773551019 (分享自@虾米音乐)
第二个版本是瓦列里·捷杰耶夫指挥,基洛夫交响乐团演奏。

这个版本相比第一个版本乐句和情绪处理的更加温柔,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俄国人自己演奏自己的曲子自带丰沛的情感。第二,捷杰耶夫1972年进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音乐学院(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伊利亚·穆辛,虽然捷杰耶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不是同处一个时代,但是也许同一所学校的教学传承以及环境氛围让他更好的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情绪。
分享 Kirov Orchestra/Vale... 的歌曲《Nicolai Rimsky-Korsa...》https://www.xiami.com/song/1773404682 (分享自@虾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