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推荐|那些怕和孩子们积极地谈论死亡的人怕的是什么?《蜘蛛先生的葬礼》
“死亡”教育是大人们刻意在孩子面前回避的话题,因为死亡意味着告别、伤心、撕心裂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死亡”这个话题离孩子并不遥远,当亲人离开时,当家里的小动物老去时,孩子心理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持续很久。
如何用积极的方式面对死亡?
我今天推荐一本2018桂冠童书《蜘蛛先生的葬礼》的绘本。

适读儿童年龄:3~6岁
主题:生命教育
李姗姗/著;毛微微/绘
出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蜘蛛先生的葬礼》用荒诞不经的游戏形式轻松化解了“死亡”这一沉重话题,孩子们在看完这本绘本后,将不会害怕提及“死亡”话题,而是更加客观地看待这场自然而然的告别,给孩子独特的生命教育。
这是一部可以搬上舞台的轻喜剧,角色都是由动物扮演,角色性格设计并非完全与动物形象脱节,而是从动物的个性特征中进行提炼加工。
男主角蜘蛛胖大叔善良重情义,多愁善感又颇具小幽默;知了是智者,宽厚又仁慈;金龟子贪玩爱热闹;蝴蝶年轻又美丽,机灵又聪慧。

作者李珊珊是近年来频频被儿童文学研究者提及的一位作家,作家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诗人。她以与儿子“小豆瓣”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灵感写作的“亲子诗”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用“很白很白的话”和“很纯很纯的心”,探索可爱和值得珍爱的儿童诗,诗句充满童真又富有哲理,并且入选2015年德国“白乌鸦书目”。
如果说戏剧形式是本书靓丽的外表,那么诗句一般优美的台词就是蕴涵丰富的内在。当你用饱含感情的语调读出葬礼游戏中昆虫们“缅怀”蜘蛛的台词时,一分钟内就会让人潸然泪下,这就是诗句的艺术魅力。
夏季里的一个黎明,蜘蛛先生给虫虫们发了一张黑色请柬,他自编自导了自己的葬礼。
当朋友们怀着悲伤欲绝的心情来参加他的葬礼时,却发现蜘蛛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一时间,惊喜、疑惑、愤怒等各种滋味涌上虫虫们的心头。他们质问蜘蛛先生:“葬礼到底怎么回事?”
蜘蛛先生说:“没错,我现在是活着,但总有一天会死的。”

在他的想象里,死亡是:他的血液将停止流动,感觉不到你们温暖的手;他的眼睛将紧紧闭着,看不到你们熟悉的脸;他的耳朵将失去听觉,听不到你们亲切的声音。 死亡就是失去所有知觉,再也无法感知到世界。
原来最近蜘蛛先生浑身痒痒,坐立不安,吃东西也没胃口,心里总是感觉紧张烦躁。以为“那一天”要到来了。因此,蜘蛛先生提议大家玩自己的“葬礼游戏”。

“生老病死这很正常,如果游戏能减轻蜘蛛的紧张和烦躁,我不反对,我们虫子都难免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 知了说。

于是大家搬出一个“棺材”——一只漂亮的核桃壳,蜘蛛四脚朝天地躺了进去。
朋友们回忆起蜘蛛先生“生前”对自己的好,想起他的善良、重情重义、乐于助人,以及自己对蜘蛛先生的亏欠。
“你总是那么照顾我,当一只饥饿的壁虎向我伸出长长的舌头时,是你以闪电般的速度救了我。当一只贪婪的蝙蝠向我露出尖利的牙齿时,是你不顾安危地赶跑了它。而我总是斤斤计较,总是误会你。”——田蛾
“您是那么乐于助人,当我还小的时候,有次遇到正在行军的蚂蚁,要不是您,把它们赶跑,恐怕我已经化作尘土了……”——蜜蜂
虫虫们入戏太深,甚至当蜘蛛从“棺材”里爬出来,大声宣布他没有死时,虫虫们仍然在抱头痛哭。
直到蜘蛛先生用最大的嗓门喊出一声“别闹啦!” 大家才发现,蜘蛛蜕去了全身的皮。原来蜘蛛先生一直担心的“那一天”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新华章。
朋友们终于从悲伤中脱身,蜘蛛先生的“棺材”也成了一顶“花轿”,大家高兴地簇拥着他走在路上。

在这场“葬礼游戏”中,蜘蛛先生感受到了朋友们的深情,更加确认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不久后,虫虫们又收到另一张请柬,这张红色的请柬是蜘蛛先生的结婚请柬,与开篇的黑色请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蜘蛛先生的未来将更加精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