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花心79:风扫石楠花
街头、小区里很多石楠树被修剪为圆形,春天开花时,像一只只绿白相间的大绣球。因为太常见,且花的味道似男性身上某物质,也就不觉珍惜。如果石楠树有知,内心一定失落,因为在古典文学中,它是美的重要承载物。否则,唐玄宗当年咋会因为怀念投缳不久的杨贵妃,而给石楠赐名为“端正树”呢?明末清初屈大均有一组《定情曲》,其一似指此事——
妾乃石楠花,名为端正树。
为君守岁寒,不忍辞霜露。
秋天的石楠叶子变红,还有好多圆溜溜的小红果子,虽不能吃,却好看。唐宪宗时一位宰相权德舆咏《石楠树》说,“石楠红叶透帘春,忆得妆成下锦茵。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仍似指玄宗与贵妃的深情。就直觉而言,石楠花、石楠树并非爱情吉祥物。必须将其放归自然,重新定义,那时,它忽然轻盈无比……元代陈樵的《山馆》中有个景象——
石楠花落无人扫,谁卧水阴歌《采嶶》。
安静洒落的石楠花像满地碎玉,之所以无人扫,或是因为舍不得吧?宋代贺铸《游庄严寺园》时遇见“石楠花落小池清”,似是水面的化妆术,柔媚得敞亮,又何必去干扰呢?而且在有不俗追求的人看来,石楠花很可能就是他(她)的精神伴侣呢!唐代李白曾作《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一道——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这个事很有趣:李腾空是宰相李林甫女儿,竟然上庐山修道去了,而李白鼓动自己太太去追寻这位女道士。可见当时道家文化影响力有多大。“风扫石楠花”表明,它是很不俗的植物,说不定在大众心目中有仙气,否则李白为何拿它来渲染女道士的生活环境呢?后世很多修炼场所都有此花身影,比如宋代王予可《题灵隐寺》说,“清磬一声猿鸟寂,石楠花落满经台”,简直美不胜收!宋代和尚释智圆还曾专门《留题因师院石楠花》,盛赞“阳和资万木,独此异群花”。其实就花朵本身而言,石楠花咋能与大多数花比美呢?那么,和尚道士们对它的喜爱,必有更深刻的原因——
老衲倒穿迎户外,山禽啼上石楠花。(明·管讷《和鹤年先生访补衲和尚诗》)
独倚坏垣伤往事,天风吹落石楠花。(明·王景《道院》)
——安宁、安详、安心,或能算个解释吧?就是说,石楠花虽素洁、渺小,但被很多古人赋予超然的内涵,完全与唐玄宗背道而驰了。这样一来,既“解放”了石楠花,也“解放”了人,甚好。宋代道家高人白玉蟾的《幽兴》,甚至否定了“解放”的人为感、刻意性,石楠花在其中更显无忧无虑——
一春病酒废登临,风搅石楠花满林。
山色有无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浮沉。
石楠及其花朵本是自然物,亦曾充当山家景,这是它最优美的存在方式。可能因唐玄宗的搅扰,才使它常见于后世宫廷、官府。五代时的“花蕊夫人”之一徐氏,有《宫词》提及“石楠红杏傍池开”,虽美,却欠吉祥。因为徐氏的身份与杨贵妃类似,也是皇家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