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游记【在旅行中经历一场地震】
2019年1月19日,我们来到智利海滨小镇La Serena度假。晚上十点多,我们从武器广场出来,准备打车回酒店,一只流浪狗朝我们一路小跑过来,因为我们见过的智利流浪狗都是懒洋洋的,很少在路上跑,还打趣了一下说这只狗怎么这么精神。正当我们穿过马路中间的安全岛时,突然感到地面开始晃动,并伴随着一些不知哪里来的响声,同时交通信号灯、路灯以及周围建筑里的灯全都熄灭了。我们意识到地震了,于是停下脚步。
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人类地震观测史上录得的最大地震就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都有数百人丧生。我们在拉美生活的这些日子里,不止一次有过震感,第一次是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半夜忽然感到晃动,于是赶紧叫醒孩子下楼,到楼下一看只有几个外国人跑到马路上,当地人对这样的轻微震感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这一次明显不是一般的小晃动,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强的一次震感。路边正好是一家酒店,很快就见到里面的人都跑了出来。一阵晃动结束后,没等我们反应,马路对面就有两位女士招手示意我们过去,我们赶紧走到她们面前,她们试图向我们解释刚才发生的事情并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过我们听不懂西语,说我们正准备回海边的酒店。一位刚好经过的男士见状上来用英语告诉我们,现在不能去海边,要往远离海边的方向走,我们问他大概需要多久才可以回去,他说至少要一两个小时以后。原来是要确定地震不会引发海啸之后,才可以回到海边。这时我们看到大家果然都开始朝远离海边地势更高的方向走,流浪狗们也都跟着人们在一起走。
路上车还很多,所以并不觉得黑。随着人流一起走到一个小广场看到聚集了很多人,路边有一幢唯一亮着灯光的高楼,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地社保局。楼下停了一辆警车还有一名警察,不时有人在向警察询问。我们又找了一名会英语的男士了解情况,他告诉我们暂时待在这就可以了,这里是安全的区域。于是我们停在原地,看到陆续又有很多人朝这边聚集。

过了不一会,空中突然响起了警报声,这时所有的人又都开始往远离海边的方向走,甚至有些人小跑了起来,不过大多数人都是井然有序地向上走。看到人行道上有些掉落的瓦片,我们意识到沿着路边走可能会有危险,所以尽量走在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又走到一片小广场,见有些人已经在这里停下来了,我们考虑是否也停下来,不过孩子坚持还要继续走,看来小朋友的求生欲还是挺强的,于是我们又接着向上走。直至来到一座小山旁,山上是一个小山顶公园,有几只流浪狗在这玩,我们决定就在这里等候。
事后看新闻知道,疏散警报在发出二十分钟之后解除了,但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还是继续等待。虽然停电了,不过手机还能上网,马上就查到了这次地震的记录。原来我们距离震中这么近,难怪震感这么强烈。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智利北部科金博大区19日发生6.7级地震,首都圣地亚哥震感强烈。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9日22时32分(北京时间20日9时32分),震中位于科金博大区埃尔基省科金博市西南15公里处,震源深度53公里。

交通信号灯失效,人们都涌上街头,但交通并没有瘫痪,车辆还是在陆续往外开。在我们停留的路口,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被一辆汽车蹭到,倒在旁边的绿化带,周围的五六个路人瞬时就冲过去连人带车扶了起来,再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协助检查人车状况。
虽然是夏天,不过夜里气温只有十几度,披着薄毯子的孩子和老人们应该都是从家里出来的,披着沙滩毛巾的应该是从海边过来的,我们旁边的几个男士拎着应急灯,人手一罐啤酒,大概是刚从酒吧出来的。并没有感觉到再有余震,远处电力也逐渐恢复,人群慢慢散去,我们也开始往回走。经过消防局,看到消防车全都开出来了,停在路中间待命,一路上也有警车在巡行。

我说要不要再找个会英语的人问一下警察情况,孩子说不用,看那些询问过警察的人们都在朝海边走,一定是已经安全了。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两个来出差的中国人,地震时他们正在海边酒店的床上睡觉,说看到墙皮都掉了,门也坏了,赶紧跑了出来,还给中国大使馆打了电话。回到我们住的酒店房间,床头柜的抽屉都滑开了,桌上的玻璃杯碎在了地上,我想幸好地震的时候我们不在房间里睡觉,否则迷迷糊糊的周围又没有其他人,一定会比我们现在要慌张很多。
这时已经过了半夜两点,我们走了起码十五公里以上,孩子进屋刚刷完牙,忽然又有了震感,我们立刻又跑下楼。在楼下待了一会感觉没什么事了,回到房间赶紧把行李收拾一下,给手机充上电,当然也不敢洗澡了,直接给孩子换好衣服,穿戴整齐,并告诉她这样做是为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以便迅速撤离。小朋友经过了一晚上的折腾,弦绷得很紧,和衣而睡坚持连鞋也不肯脱。后来躺在床上又有了几次不太强烈的震感,然后天就慢慢亮了。从我们的房间可以看到酒店屋顶有些瓦片滑落下来,跟我们夜里一路回来看到的景象差不多。

吃早餐时在餐厅看到电视上一直在滚动播出有关地震的报导。

住在一楼的一对老年游客,我猜应该是外国人,似乎很紧张,从我们半夜回到酒店时就看到他们已是整装待发的样子,一直用行李箱抵着房门。

与我们同行的朋友因为去参加夜里的观星团,所以地震时刚好在半路上,第一反应是以为车出了什么问题,后来由于路上有很多被震落的石块,被迫取消了行程返回。第二天我们本来预定了出海去看动物也因为这么一折腾而取消了,临时改去城里的博物馆参观,结果也全都不开放。
我问孩子地震发生的时候害不害怕,她表示并不害怕,说首先想到的是和之前在互动博物馆里看到的一样。圣地亚哥的互动博物馆是一个主要针对儿童的科技馆,其中专门介绍地质运动的部分还包括一个模拟8级地震的地震屋,我们进去体验过,里面模拟的是地震发生时地面的晃动以及室内和马路上的情况,跟我们实际碰到的差不多。图中右边是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左边是一个近十米长的水箱用来模拟海啸,中间是一个房屋积木模型,搭好后按下白色按钮会演示地震对房屋造成的破坏。

智利西临太平洋,东倚安第斯山脉,狭长的国土不是海岸线就是山,常年受到火山、森林火灾和海啸的威胁。智利人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防灾意识很强,同样等级的地震在智利伤亡人数都会少很多,7级以下的地震几乎不会有人员伤亡。智利沿海地区的路边都有疏散通道的指示牌,海岸线上安装有海啸预警系统,而且每一次的灾难都会令防灾措施全面升级。亲眼看到智利人在发生地震时都很从容,见我们语言不通还会帮我们解释,孩子在当地博物馆也学习了一些地震知识,所以我们这次完全没感觉到恐慌。
后来了解到民众的信心还建立在智利的建筑结构上,智利的地震专家占总人口比是世界最高的,建筑抗震规范也是最严格的,在经历过数次大地震之后,这里的建筑都被要求必须能经受九级以上的地震。

这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标志性建筑大圣地亚哥塔(Gran Torre Santiago),目前也是拉丁美洲第一高楼。刚来智利时,光看外表感觉这里的建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过地震再去了解才知道,在这里盖的每栋房子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来应对地震,而这座建在地震带上的三百米大高楼也是智利人对抗地震的信心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