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尔·布雷哈驰1月21日威格莫尔独奏会乐评翻译(自译)
一场来自拉法尔·布雷哈驰的精彩独奏会
莫扎特 - A小调回旋曲,K511;A小调钢琴奏鸣曲,K310
贝多芬 - 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1
舒曼 - G小调钢琴奏鸣曲,Op.22
肖邦 - 四首玛祖卡,Op.24;降A波罗乃兹舞曲,Op.53
由于状况远超于他的控制范围之内(就如它所发生的样子),拉法尔·布雷哈驰的威格莫尔独奏会于晚上八点开始,一个更加“欧洲的”开始时间: 首先,宣布独奏会将会在“五至十分钟”之内开场;其次,按照晚上八点开场,又邀请听众活动一下身子或是喝上一杯。当这位钢琴家来到舞台上时,他一再真诚地道歉:正好在音乐会原定的开场时间七点半之前,他得知了他的一位亲密的家人住院的消息。无论如何都决定继续演出的布雷哈驰,呈现了一场非常高水平的精彩演奏。演出延误的唯一提示是将中场休息时间缩短(十分钟),并且缩短了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时间(他选择走下台,又以极快的速度回到舞台上,然后进入下一个作品的演奏)。一切都非常能够令人体谅。
技术和音乐的卓越完好无损,除了一个非常,非常偶然的片段以外,却因此令整部作品显得更加引人注目。1787年,在莫扎特第一次布拉格旅行时,他的A小调回旋曲中饱含着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布雷哈驰为他的演出带来了一种非常完美的正确性,无论是在清澈透明的情感表达上,还是响彻于夜晚中的一种恒久性:对于踏板的完美运用。整体结构美丽精确,切分饱含着感情。在A小调奏鸣曲中,对于第一乐章的完整重复是在为了确保节奏而所上的一节客观课程,手指技术无懈可击(除了一个细微的片段以外),并且在框架上的天性也不容让人质疑。如歌的行板令人感觉更像是慢板,但在壮丽的最终章急板之前为了音乐厅而被完美的翻越,双手间的平衡也无可挑剔。
在那之后,几乎是直接进入了贝多芬的Op.110*; 只有在此处,才有一种没有被给予足够空间的轻微感觉。不过,布雷哈驰的音色非常华丽宏伟,富有光泽,其中还包含着极致清晰的线条。踏板被再次完美的运用,结合晚期贝多芬与威格莫尔音乐厅的声学效果并不是件易事;第二乐章,活泼的进行曲,可以发现来源于这位钢琴家对于作品的完美理解(它可以很容易地听起来过于支离破碎)。对位遍布于整部奏鸣曲,并且在后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人们想知道布雷哈驰的巴赫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在短暂的中场休息后,舒曼的第二奏鸣曲迎来了一场漫步。舒曼的奏鸣曲需要更多的演出(顺带一提,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也是如此)。出版于1839年的第二奏鸣曲是一部比例优美的作品,对演奏者极具挑战性,而又令听众们收益。布雷哈驰的热烈又高度精确的第一乐章,如狂风暴风雨般却又混合着清香的光辉灿烂变幻着的和弦,因为他那绝妙抒情,如歌般的连奏而走向了小行板。在谐谑曲中,富有节奏的演奏被极其完美的掌控――布雷哈驰的技术留出了最大化的对比――而最终章的急板包含了让音乐理想性流动的散板。
最后,这位作曲家与赢得2005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所有奖项的冠军得主布雷哈驰的关系最为密切。在1883年,肖邦的Op.24玛祖卡为威格莫尔的一个项目,大约在肖邦逝世的34年后――它们实际上出版于1836年。在四首玛祖卡的神奇诠释中,布雷哈驰精确地找出了它们富有表现力的心, 并且描绘了它们各自富有表现力的世界,首先找到了温柔,其次又找到了乐趣――在这里并没有错过舞蹈元素――而且还在第四首作品中发现了和谐的模糊暧昧之处。最后,伟大的降A波罗乃兹舞曲,Op.61,在整部作品中架构完美――这可以说成是一个丛林――与左手昭著的极速八度却又极其完美。气势恢宏。
科林·克拉克
注:“*”处为作者笔误,实际为贝多芬的Op.101
————————
翻译:Wintermeer
Lautloses Treiben Durch eine Zeit, die mir gehört Unter dem Purp...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