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锡:《韩国神话研究》中文版序

本书将神话定义为“具有神圣性本质的故事”,并以这一研究视角概括了韩民族的神圣观念,分析了与这些神圣性相关的部族集团、祭祀仪式、生产方式,通过与周边国家地区相关类型神话的比较研究,尝试揭示出韩民族神话所具有的特点。
我对神话产生兴趣并走上研究之路,始于1968年在首尔大学攻读硕士期间所写的学位论文《敘事巫歌研究》。作为巫俗神话的叙事巫歌是一种迄今仍然广泛流传于整个半岛的鲜活的神话,直到近来仍然不断有新的巫歌神话被发现整理。这些流传于民间由巫俗从事者演唱表演的怪异叙事当中,既有解释神的根本特点的神话,也有记述天地开辟、日月增减、人类诞生等内容的创世神话,还有说明神的出生过程、争夺统治权等内容的神话,这些口头流传的资料与文献中记载的建国神话具有相似性。我认为韩半岛的巫俗神话与建国神话本来根源于同一集团的具有类似特点的祭祀仪式之中,这一观点可以通过比较巫俗神话“帝释巫神歌”与高句丽“朱蒙神话”得到证实。本书首先将建国神话分为北方神话与南方神话,再对两者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各类型神话的特点;然后考察各个类型的巫俗神话,分析神话的叙事类型结构与神话的含义。
韩国神话虽然指在韩半岛产生形成的神话,但高丽朝以后的韩国建国神话主要以汉文形态记载于文献之中,韩国神话确实受到了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响。2001年本书出版后,我也陆续发表过一些论文,尝试从《易经》阴阳思想当中寻找韩国神话的本源,即 “阳轴”为太阳神体系的男神天神,“阴轴”为地神、太阴神体系的女神。两类神结合诞生出国家始祖,正是韩半岛神话的一大特点,这种特点与阴阳作用生出万物的易经思想是相通的。而且,韩半岛从很早就已经发展出了农业文化,我认为农耕集团举行的祈求丰收的祭祀是形成神话的基础。不知道以上研究观点会在中国学界引发怎样的回应。我也很想知道中国学界对于本书最后一章中涉及的韩半岛神话与东北亚各地神话比较研究的看法。
本套丛书主编叶舒宪先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硕学大家,其著作《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2015)在韩国学术界广受关注。特别是其将中国神话与文献资料、考古文物相结合来断定上古史年代的诸多研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作为 “图像神话学”的创始人,他更是受到学界的瞩目。著作能够参与叶先生的丛书项目,本人荣幸之至,不胜喜悦。
希望《韩国神话研究》中文译本的出版发行,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向中国读者展现出韩国神话学研究的面貌,并以此为契机,以神话为媒介,促进韩国与中国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最后,西安外国语大学刘志峰副教授将本书作为韩国神话研究代表著作推荐于“神话学文库”,并为本书的中文翻译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徐大锡谨识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