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口才有的魅力:卖鞋子的旁边还藏着一条能吃撑你的胡同。
汉口江边,每一条路都好吃。
连以“鞋城”而知名的大兴路也不例外。这里有最早的刘胖子、最早的老五烧烤,还有严氏烧麦的老分店。

因处于鱼龙混杂的汉正街,总觉得在这吃饭不点个白酒,就吃的太清淡了。
而实际上到了这里,大兴路小学、武汉第七中学、武汉人民中学的书香,巷子里腼腆的老板娘、幽默的婆婆和记忆中的无名小吃,一切老旧模样都在证明着,老汉口最深入人心的是这江湖气里的一丝柔情。

1
大兴路上的深巷美食
沿着大兴路走来,看到严氏烧麦和老五烧烤,先不要激动,把目光转向旁边大董家巷,巷子深处有一种味道叫“小巷韵味”。

☞现在的学生和曾经的学生
都爱的无名小吃
有人叫它火土肝,有人叫它三个一,还有人叫婆婆炸肝。
有人从初中开始吃,有人从小学就开始吃。总之,说吃了十几年的一点都不夸张。
巷子很深,门口没有任何招牌,只有普普通通的门牌号:大董巷30号。爹爹正在门口洗土豆,婆婆负责炸,阳光斜照在巷子里,让人舒服的静谧感。


全部的菜品就是土豆、牛肝、火腿肠和玉米肠,所以叫“三个一”。(听说以前叫三个五,暴露年龄的叫法~)

▵老武汉传统的大油锅里,切好的土豆条在翻滚,香气直窜
想吃什么直接跟婆婆说,选一样菜品婆婆就麻利得切一样,熟客在一旁感叹:婆婆几娴熟的手法哟!

所有的菜品都是2元一份,包括唯一的饮品:红豆稀饭,炸物还在锅里翻滚,就先点上一碗红豆稀饭解馋,婆婆说是只用红豆和白糖在土炉子上熬的,骄傲得给客人乘上满满一碗。


一勺下去,甜糯浓郁,不矫情地说,有小时候妈妈熬的红豆粥的味道。不爱甜的摄影师趁机偷偷喝了好几口。
菜品可以任意比例搭配,各选一样才8块钱,装得满满一碗,孜然酱、剁椒酱、辣椒酱三大盆摆在窗口随便加,婆婆再三叮嘱多加孜然酱,另外辣椒酱非常辣,千万要适量,不过这重口味配上红豆粥倒也相得益彰。


一定要说一下这个牛肝,处理的非常嫩且鲜香,不爱吃肝脏的人都能吃一大碗。
总之,是会再来第二次的刁角,但介意环境的就不要专门来了。


地址:大兴路大董家巷30号
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候人最多
☞小林牛杂
解决了午饭后,就在巷子口等待另一家传说中的美食开门:小林牛杂。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名字,这口大锅上面熏得发黑的招牌,视力再好的人都分辨不出来是什么。


▵食材还没备好,食客就排队等着了
吃了二十多年的老街坊都知道,这大锅里是牛骨熬出来的食材原味,这牛腰子绝对是能吃上瘾的味道,这老板也从小丫头,变成高中学生他妈了。


这一碗红油确实辣,但是不是辣心,只是辣嘴,最特别的是汤很鲜,没有厚重的油腻感,现在一想起来那个味道就饿了。

地址:汉口大兴路大董家二巷8号
2
鞋店旁边另一条巷子
大兴路上实在是不缺学校,沿江一号对面,一家卖“伪名牌”球鞋旁边的胡同里,就是武汉市人民中学,而中学的旁边,就是一家开了很多年的菜馆——全刀子。

☞全刀子家常菜馆
就挨着人民中学的校门,放学的时候,全刀子家常菜馆门口就已经坐满了人。据说老板曾经给外国专家开小灶,一手家常菜让人赞不绝口。

天还没黑,露天的院子早就坐满了人,甚至连门口的花坛都物尽其用,成了桌椅。朴素的餐具里普通的家常菜,黄焖圆子、粉蒸肉、梅子肉汤,甚至凉拍黄瓜,都能让在座的食客食指大动。
汉口大排档,讲就环境的就算了,会吃的班子会认同:这就是最适合老武汉人约饭的地方。


地址:大兴路69号
3
大兴路上的菜单
除了小胡同里,大兴路上的这些美食,也值得一尝。

☞严氏烧麦


儿时的回忆了,现在是6元4个大烧卖,每个烧卖里都有一块肉,肉粒和香菇都是实实在在的,油而不腻,胡椒味重,4个吃完就饱了,还有有免费的大碗茶,自斟自饮,几口烧麦下去,再来一碗茶,解油解腻。
现在想起那淡淡的胡椒味烧卖还是流口水。


地址:大兴路91号
☞老五烧烤

老五烧烤,大概是所有武汉人民都知道的一家烧烤店。这家是总店,开了好多年,从路边摊做大到现在,环境氛围上去了,分店越来越多,味道嘛,总觉得记忆里的才是最好。
瘦肉、肉筋、手打牛肉、凤爪、土豆、干子、腰子、 绿豆汤 、牛肉炒饭、 粥……菜单上的每种菜品都吃过,这里加了保温炉,很贴心,烧烤刷油比原来的少了,也健康些。

地址:大兴路91号
☞铁棚子热干面

就在严氏对面,小有名气的铁棚子热干面。以往年代自家房子不大就搭个棚子扩大面积,如今铁棚子依然在,人气也很旺,面很柔韧劲道,有嚼头,那芝麻的香味,现在还记得。配上面窝蛋酒,到位。

▵网络图
地址:大兴路(老五烧烤对面巷子内)
还有小黑烧烤、芳芳热干面、碗碗香……不起眼的位置,有味觉最深刻的记忆。


相信很多人都一样,
深深爱着汉口的各种美食、街道、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