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焦虑时刻
查看话题 >我的时间真的很不值钱。

距离年终总结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拖到现在才写这个,对看的人来说可能没意思很无聊,但这个是我2018年的一部分,于我而言很重要,因为似乎花在这些APP上面的时间没有价值。

31号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和串串的对话:
串串:“喜欢这种给自己做总结的人,一年看过多少本书,看了多少电影,做了什么事。特别好~”
我:“一年的时间沦为几个数字”
串串:“能化成数字,才说明你在认真生活”
而我多希望,数字能体现在我的银行卡余额上。

结合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数据报告
2018年一共听了
2438首歌、146个小时
网易云听到最多的歌词是“生活”
一共出现了53次
QQ音乐听到最多的是“我们”
共出现了383次
我在失败的生活里寻找一个爱我的人。
——李志 《寻找》
说说你枯萎的生活,对你想给的很多
——旅行团《于是我不再唱歌》
自从你走了,以后我的生活变得很多
——莫染《给英格兰友人》
那是你离开了北京的生活
——薛之谦
年度歌手是李志,共听了52次
其中《和你在一起》听得最多,12次
以及毛不易,共听了955次

《消愁》66次,《木马城市》58次,《借》55次,《无问》53次,《盛夏》50次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二零三》,却没排在里面。
《Crazy》是我今年听过最久远的一首歌,发行于1963年6月。

高中到大一那会,听了非常多的歌,什么都听。每次去KTV,不管他们点多冷门的歌我都会唱,他们还说我是中华小曲库(夸张了),而近两年,我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去听很多很多的歌,打开音乐APP都是很有目标性的听歌,比如去年一直反复听朴树,今年反复听毛不易听李健。或者偶然在街上听到好听的歌曲就“听歌识曲”收藏。

音乐似乎在我的生活中失去了颜色。

在喜马拉雅,一共听了353条声音,一共41.7个小时,相当于阅读了13本书,其中收听的六张付费专辑。其中67%的时间都沉浸在《界面》的声音世界里,听了517分钟。
3月21日是听的最久的一天,5月1日是听得最晚的一天,3:55还在听着梁文道《时间简史》。(我猜应该是没设置定时关闭,放到自动关机了吧,毕竟深夜的时间恐怕不是我学习的时间)

比如去年断断续续听《朗读者》,听《晓说》,渐渐知道了更多的音频节目,听人聊天是我18年的最爱了。
九月份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打开界面新闻,一边听一边洗漱收拾。
晚上的入眠曲就是郭德纲相声或者其他读书类音频。
导致现在睡觉永远会放点声音,虽然设定的十分钟定时关闭,可在关闭之前我都已经睡着了,2019年睡眠也要继续好下去呀!

2015年10月27号我注册了哔哩哔哩
一共使用了1150天
2018年共计看了734个小时
相当于每天都在一起看一部电影
最常看的视频是:
一门网课(就不说名字了吧)
Running Man2018
巨星毛不易比赛日常
734个小时,差不多平均每天两个小时,
一年的十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B站上面,
我的苍天啊!

突然想到了很久以前流行的话,就是“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是你真正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时间”等同于,别人都在努力,然而,我
在刷B站...

主要是B站对我而言真是宝库,我想要看的很多东西它都有,导致我看一些网课、电视节目、电影、纪录片都在哔哩哔哩看的。
比如我今年非常爱的《锵锵三人行》,播出了近二十年的节目,我得多久才能看完他们的所以内容。

但是我也不替自己辩解了,大数据告诉我,看的4164个视频中
综艺是我的最爱

最后,豆瓣书影音报告
豆瓣今年算是出的最早的了吧
好像十二月中就出了书影音报告

2017年5月4号注册了豆瓣,一共标记了323部影片和151本书籍。
2018年标记了120本书,246部影片,(包含标记自己曾经看的),实际今年只读了45本书,70部电影,20部纪录片。

完全猜不到居然我看的这两个这么冷门,因为在我看来都还不错。
《智慧中国:众创时代》
是来自国外的一位创业者,同时作为节目主持人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新科技和创业成功,以国外的视角来看现在目前中国的科技技术发展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无人机和3D打印房,都是让他们赞叹不已的。
《爸爸,我们去哪儿》
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有两个智障儿子,这本书记录的是他们的一些日常。
如果有一个智障儿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已经是晴天霹雳了,况且还是两个。作者自然是心痛的无奈的,也免不了有他人同情的的眼光。即使对于这样的事,作者也依旧以幽默的自嘲的口吻描写孩子的日常,可是依旧能感到压抑和苦痛,这本书并不是像某些书评所说的笑中带泪,至少我是一下都没有笑过。对于作者的“幽默”更多的是读到苦闷和无奈。他充满爱意的“嘲笑”他的两个孩子,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有平等的享受童年、学习、运动的机会。
淘子看完这本书,她说:这本是生活残酷的样子。

也万万没想到这部片子豆瓣只有5.7分。这是我9月看的唯一一部电影。
我看过的大部分由书改编成的电影都容易几乎完全照着书来,让人觉得没有新意,还会由于时长的原因省去某些情节导致影片叙事不协调不流畅,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算是由书改编挺好的一部电影,没有照搬书中的情节也还是保持了书中的主题和主线。
想到有一次和甜茶发给我一张电影截图,台词是“像这样,仅仅因为年轻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毫无内涵直到老去,终有一天会碰壁,在你茫然无措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也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大妈”。我当时并没有看懂,她说,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状态,我说我从没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后来的一刻,我觉得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自知,弱化说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又放大别人,似乎错的永远是别人,而自己也许可能过分的言辞只会说我是开玩笑的。电影院很多人都哭了,我没有流泪,但还是触动到我了。屁儿说她看完以后有认真的反省自己,是不是以前很过分的话其实对别人是很大的伤害,包括现在有时候开玩笑不知轻重也不知道是否别人真的有放心上,伤害到别人的内心。
如易遥所说的那样“将来你们只会说我怎么不记得...”“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不用承担任何后果...”“你们没杀过人吧,你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有多恶毒,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人。”
在面对一些事的时候,我们常常是旁观者,而旁观者不就是任由那些“恶”继续为非作歹吗,我们不去阻止某些行为又怕引火上身,也许,这是“帮凶”的一种--“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
虽然影片主讲的校园欺凌,但在日常生活中,这都需要去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
我在很久以前就觉得语言暴力比身体暴力更可怕,折磨一个人的心比折磨肉体更狠毒。

关于电影,今年最爱依旧是伍迪艾伦了。

看吧,我的时间真的很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