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命运,可能就是人类会做的事情吧。
王健是谁?相信圈子外的人即便经过一小会的思索,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不难猜想会有人反问:“你是想说王健林吗?”毕竟后者,才是曝光程度已经远远跨越各种圈子乃至阶层的名字。甚至本身就不太爱去争去“要”的王健,作为一名位列世界top20的大提琴演奏家,远不如马友友在国内的知名度,马先生是一位出生在法国的美国人,王健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突然提起王健,并不是显示一下自己的所知是多么丰沛,如果不是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听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也就不太会了解到大提琴这样的乐器,更不会知道王健这样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在新一期的十三邀节目里,许知远对王健的专访让我第一次对这个只是熟悉名字的人,了解到了演奏之外的很多故事,也在王健的言谈中感受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生。
专访的片花以及正片的开头,都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命运,叙述王健的音乐生涯乃至于他的整个人生,都绕不开一个特殊的事情。那就是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到访中国,时年十岁的王健作为演出代表之一,为斯特恩进行了大提琴独奏表演,而这一画面被录制进了纪录片《斯特恩在中国》,而这部纪录片在1981年拿到了奥斯卡奖。以此为契机,王健开始在国际上被古典乐爱好者们所认识,并在1985年获得资助前往耶鲁念书,随后更是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
当然,能走进世界顶尖大提琴演奏家的行列中来,王健个人的音乐天赋与努力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十岁时候的那场际遇也不能不认为是一个转折或者说助推。在专访里王健有聊到古典音乐的哲学性,有聊到历史上杰出的古典音乐家们与命运的关系,或妥协或抗衡,或激烈的嘶吼然后归于沉寂,亦或包容命运、和谐相处。但提及王健自己和命运的关系时,刚刚年满五十岁的他一楞神摆出副呆萌的表情,连连摇头道:自己还不够格去谈论自己和命运的关系。
但命运这个词,其实在王健的生活里,时不时高亮的闪烁着。
比如王健会开始拉大提琴,是由于自己父亲对他的启蒙,而父亲接触到古典乐完全是在西安一边求学一边打工时,路边的大喇叭里播放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用戏剧化一些的语言来说,那一瞬间就如同蒙受召唤进入新世界一般,然后就完全一个白丁身份去考取了西安音乐学院并学习大提琴,毕业后分派到了上海京剧院,带着王健开始了在上海的生活。而王健的母亲从提交申请也前往上海,到实际来到上海,一共花了九年时间,这期间王健都是自己的父亲在照顾,为了不让孩子有事可做不瞎闹腾,父亲就带着王健一起拉琴一起听古典音乐,王健就这么看起来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演奏大提琴地人生。接着便是十岁时给斯特恩表演,命运一词又在他地人生里抢眼地闪烁起来。 进而出国巡演、获得资助就读耶鲁,进入茱莉亚深造,走入顶尖大提琴演奏家的序列。
在对谈中给人感觉一种非常闲淡印象的王健,让许知远好奇他有没有过特别想要成功的欲望,毕竟作为一个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音乐家、德国DG唱片签约的首位华人演奏家、靠演出的收入就可以在24岁买得起超跑的人,时刻被名利所包围着。镜头前的王健面对许知远的提问,突然狡黠的一笑,然后非常坦然的回答:“当然有!“,如果有机会像马友友一样有名,他时非常想要的,只是想到需要付出更多,包括做很多自己不是很想做的事情,他就退缩了,觉得不行不行,不要不要了。这时候的他就和生活里的不少人一样,自己当然想要更大的成功更多的收获,只是面对需要付出的代价,他决定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当然,又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的退缩依然没有影响到他现时的成功,只不过是错过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罢了。
与很多成名的大师或者圈内人有不同的地方,王健对音乐很包容,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他都觉得只要打动人心就是好的作品好的表演,没有谁比谁更高级的说法,甚至在古典乐界,他也不觉得一定要追求过度的技巧和复杂性。音乐是一种超越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方式,用感性体验来引发理性思考的工具,把作品所包含的思考和情感通过表演来触及到听众的内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想要表达的东西,可能写一本书都不一定说得清,但是用音乐,只需要十秒钟,你就能感受到了。”
刚当父亲不久的王健,谈到自己女儿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和温柔,更是言谈间处处透露着作为老父亲的担忧。作为一个古典乐的演奏家,引领自己的女儿进入音乐的世界自不必说,但王健并不想早早的决定她未来的路。“毕竟想要作为一个演奏家,她不一定能超越我,那何必要选择那么难的路呢,如果她选择其他的路,那一定会超过我的。”
王健一向喜欢古典乐里那些带有希腊式英雄主义及其悲壮情绪的作品,但是却不敢把这些播放给自己的女儿听,他觉得自己这样敏感的人可以从悲壮里汲取力量,但不能保证自己的女儿也能如此,甚至担心这样的作品会给女儿带来负面的压力。然而他也清楚,人不可能永远不感受到悲伤是什么,他只是希望可以慢一些,可以迟一点。
“把一个小小的生命,带入到这个世界,她第一次看到光,第一次听到声音,第一次看到任何的事情,你都和她一同感受到无比的幸福。这时候,你也会觉得所有的身份、艺术、音乐全被扔到了脑外去了,只有眼前这个生命是你最踏实最靠谱的存在,让你感到最幸福的。”—— 这一刻的王健,只是一个幸福的父亲。也许,五十年前,他的父亲也有着相似的体验。
命运,一直在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