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从八个方向看奖项在当下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各行业都面临着深化调整,艺术也被裹挟其中焦灼前行。进入新的一年,2019开年便被中国艺术权力榜的周边刷屏,似乎在酝酿着更大的“艺术盛世”?然而,看上去时间很长的当代艺术发展,实际不过刚完成了一个转折点,如同中国艺术权力榜也要踏入下个年轮,新的征程和起点才要刚刚开始。在一个求变、求新的时代,珍惜过往努力的同时,更要清楚真正的任务是各环节“质”的突破,无论如何,理清路径与脉络,找到突破点才能更好地长久经营,奖项亦是如此。在此表态,只为形成讨论,期待更好的前景。
1.履历
艺术的价值难以被量化,但言说需要推介,履历往往就成为衡量的第一道标尺:毕业何处、师从何人、参加过什么展览、获得过什么奖项等等,都是其中的占比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平台的多元化和众多的奖项,使得获奖不再成为进入主流的唯一通道,作品本身所附着的价值含量,艺术家个人的综合素质等等也很重要。虽然获奖不再是最重要或首要的参考因素,但能被写进简历的仍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掂量下如果含金量颇高,自然也被选拔者高看一眼。
2.活力
每每到了年底,总会有很多艺术家拿奖到手软,从各式的评奖名单中我们就能窥探当下活跃的现状,获奖者或众望所归,或出人意料,“品质不一”似乎缺乏公平、公正、权威这三大标准。但事实是,除了体育竞赛,所有的评选都有侧重点,只是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推荐,因此各奖项的意义,还得从其创立的初衷和机制来看,或支持年轻者,或确认先行者,或记录观察···潮流涌来又退去,更多具有价值的艺术特质的涌现,需要截然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品评标准和认同,才能得以被发现和褒奖。充实和丰富各自的语态,在艺术体制尚不健全的中国,奖项仍为整个体制注入某种活力。
3.推动力
奖项是对艺术创造的承认和鼓励,但绝非艺术的目标,观念的更新才是艺术发展的更大前提,因此奖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方式,介入到当代艺术的推动当中。“一个奖项的建立,可以引起公众对于艺术家在艺术和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获得更多的关注,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更多国际上策展人和批评家可以关注到这样有活力的中国当代艺术,这也可以有效推动和刺激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CCAA奖项成立之初,希克就抱有美好的愿望,我们如今亦是。
4.影响力
现在各式奖项很多,却仍缺乏严肃、负责任的,具有影响力的奖项来一统江湖。但在艺术媒介和跨界如此丰富的当下,从开始建立到不断探索完善,奖项的价值需要靠评委眼光和好的平台机制来建立,也需要靠获奖艺术家日后的成就来证明,总之时间的筛选和发酵是关键。从无到有,从量到质,当代艺术并非是没有权威的艺术奖,只是还隐藏其中,尚未出挑而已,而时间的坚持成为最基础的必要。
5.助力
除了大历史的奖项架构,致力于支持艺术事业,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和奖励的机会,给与艺术的未来慷慨切实的帮助,无疑也极具意义。目前国内,大量的奖项都由企业和品牌赞助,评奖+展览/项目/活动,几乎成为所有奖项的两部曲,奖项不仅是荣誉,更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用切实的行动帮助艺术家走得更远。需要提醒的是,需得分隔公益和商业,避免粗暴的介入行为,给艺术以更多的耐心,才是共赢的良策。
6.记录与见证
在颁奖和相关活动的背后,是大量资料的收集,是文献库的搭建,这种收集整理虽非当下立显的功劳,但也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可以想象:如果把每年的入围以及获奖作品和相关资料拉出来,比较察看,一些意味深长的趋向,或没有趋向,都将被集中放大,成为一种“物证”,可作多重信息解读的采样,成为未来历史建构的珍贵资源。
7.反醒与前行
奖项,作为艺术凝聚下多重生态的截影,如今诸多问题的凸显,引起了众多的批评和讨论,反而有了反醒的参照和思考的聚焦点,譬如奖项的运作应该更规范严谨、更客观透明;应邀请当代真正的专家学者,要集精而非量大捧场;奖项均存在争议,需坚守自身的态度和立场;视野要开放而非泛泛;抱着理想和责任做事,不要半途而废··· 伴随着反馈,每一届都在反思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就有了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8.榜样的力量
作为最早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奖项搭建了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的桥梁;作为中国第一个非官方奖学金,罗中立奖学金它不仅推动了中国奖学金制,还实在为年轻人提供了平台,众多获奖者都成长为当代艺术的佼佼者;在摄影一直被当作边缘门类看待时,三影堂摄影奖是最早且唯一的当代摄影奖,正是它的推动,中国当代摄影才能更好的健康发展。除了这几个“第一”,由媒体创办的“中国艺术权力榜”等也已经走进下个年轮,随着时间的流转,希望奖项的发展都是不断递进的,未来我们也能沉淀出像美国的麦克阿瑟奖、英国的透纳奖、法国的杜尚奖等等,具备价值意义和历史影响的重要奖项。这也是整个当代艺术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