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doc life in Munich - 居留签证篇
签证申请
首先简介一下我的情况:我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博士后奖学金,前往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一年半,在这期间希望带我的妻子一同前往,因此需要办理我的签证(签证类型后面说明)和妻子的家庭团聚签证(也就是俗称的陪读签证)。下面大概从签证类型、准备材料、预约过程和办理过程四个方面说下我们申请签证的情况。
(一)签证类型。通常博士后应该申请工作签证,并由邀请单位提供工作合同。但由于我们属于奖学金资助,邀请单位不提供工作合同,因此在填写签证申请表的时候类型选择了“其他”(这一点在行前培训时由培训老师作了说明);我妻子则申请的是“家庭团聚签证”。我们在德国停留一年半,超过三个月,因此都属于长期签证。签证类型需要在网上预约时进行选择,可以留意一下。
(二)准备材料。我的材料相对比较简单:(1)使馆预约成功的电子邮件打印件 (2)护照 (3)签证申请表 (4)白底小两寸近期彩照 (5)德文邀请函 (6)奖学金证明及德文翻译 (7)博士毕业证学位证(因为我们是博后项目,在博士毕业前开始申请,所以需要这个材料)(8)保险材料(奖学金附带了我的保险)。这些材料都很容易准备,具体的要求在使领馆网站上申请长期签证的说明网页上有详细的说明,有些可能需要复印件,提前打印、复印好即可。
相比之下,我妻子的材料要更麻烦一些:除了和我相同的(1)使馆预约成功的电子邮件打印件 (2)护照 (3)签证申请表 (4)白底小两寸近期彩照 以外,还需要(5)经过双认证并附德文译文的中国结婚证书公证件 (6)未来在德国居住地址的租房合同 (7)配偶的护照复印件 (8)德语语言证明(由于我具有博士学历并且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可以免除妻子的德语语言要求)。
这里要提一下的是双认证结婚证书(注意是以陪读人的名义进行办理,就是给我妻子办理),首先要到公证处对结婚证进行公证,然后再到省外事办对结婚证进行认证(大意就是国家承认了,然后外国也承认了)。对结婚证进行公证需要到双方进行结婚登记的地区县级市以上的公证处进行办理(比如双方在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进行结婚登记,那么需要到某某市的公证处办理结婚证公证),办理时说明是出国用,需要德语翻译件,一般一周到两周时间可以完成办理。拿到公证书之后再到省外事办办理认证。
这里要吐槽一句,结婚登记是在男女双方户籍所在地办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大城市进行登记,隐性福利很多(比如办理手续正规,免费提供照相和培训服务等),而且将来办理这些公证材料的时候大城市的公证机构也会正规和透明的多。我之前查了,如果在北京办理,我们只需在网上进行材料提交和申请,费用不超过100元,然而我们是在四川成都周边一个县城领的证,那个县不属于成都市辖区,那个公证员公证收费、翻译收费、加急还收费,最后还在翻译件里面把我的名字写错了,中间还经历过公证处因临时停电不上班(没有任何通知)、公证员办理完跑去度假联系不上等一系列大坑小坑,最后还是找了一个中介机构帮忙完成了双认证。
另外,关于租房合同,个人理解是申请家庭团聚签证时用于证明抵达德国之后不会“露宿街头”,并不会对这一住所做过多要求(比如租期长短、是住公寓还是住酒店等)。
(三)预约过程。德国在中国有东北、北京、上海、广东、成都五个分支机构。根据德国领事馆的要求,办理签证需要在本人常住地办理,而根据成都领事馆的解读,如何确定某人属于那个辖区的方式为,如果该人在上学,那么出示相应的学生证或在读证明;如果该人在工作,那么出示相应的工作证明;如果不在上学也没有工作,那么就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申请签证是一人一号,不可一人申请两人办理。这些规定让我们当时有些纠结。当时我在北京读博刚刚毕业,因此我应该在北京申请签证;而我妻子长期在成都工作,因此她需要在成都申请。在电话咨询了北京和成都领事馆之后,我们决定都在北京申请签证(最终都成功拿到了签证);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没有按网上携签攻略的方案进行预约,而是分别预约了同一天的留学签证和家庭团聚签证(北京领事馆是上午办理工作、留学签证,下午办理家庭团聚签证)。据说8、9月份是签证的高峰期,我们7月初预约,只约到了8月下旬的签证时间。如果你比较着急,又肯天天刷系统,应该还是可以预约到靠前一些的时间(有些人会取消预约),但如果你打算更改预约时间,一定要先发邮件给领事馆取消之前的预约,不然系统中如果记录你同时有两次签证预约,会将两次预约都视为无效预约予以取消。
(四)办理过程。办理当天,首先看清预约邮件上的地址,到领事馆门口排队等候。门口工作人员并不完全按照邮件上的预约时间,而是从每到整点或半点(比如9点、9点半)放一批人进入,因此如果你早到了就可以提早进去。进去之后进行安检、按指示牌指引进入办事大厅,通过取号机领取号码,然后在里面排队等待叫号。本来我预约的9点半的时段,结果进去之后取到的是上午最后一个号码,也是上午最后一个办完的(大概到11点半才提交完材料)。办理过程会叫两次号,第一次把材料提交给一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开始对材料进行审核;之后会再次被叫到号码,告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需要补充材料,然后取回所有原件,领取缴费单到窗口缴费(我的奖学金项目免手续费,但需要支付邮寄护照的快递费,如果付款的话只能用现金,不能刷卡)。有了上午的经验,下午我让妻子早早到领事馆门口排队,据她说办理一路顺畅,全程无需英文和德语,只需要把材料交进去,然后窗口缴费即可。
据行前培训的老师说,我们的项目在领事馆有“绿色通道”,因此签证很快就申请完成,从办理到出签大概三个工作日。有趣的是,我妻子的签证比我的还提前一天寄到,在没打开之前还担心了很久,以为她的没申请成功被退回了(领事馆说被拒签不会提前收到任何说明和提示),万幸一切顺利~
注册
在慕尼黑城市官网上有关于注册的信息(https://www.muenchen.de/rathaus/home_en/Department-of-Public-Order/Registration-Deregistration.html)。上面写着,如果计划在慕尼黑逗留超过三个月,就需要在到达慕尼黑的两周之内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也即俗称的“落户”,registration,德文anmelden,微信群里和论坛里简称为“an”。顺便一提,在租房时提到的房子“可an”就是指你可以用这个房子去市政厅注册)。但由于注册需要提供房东的签名材料以及租房合同,所以在租到可以常住的住所之前你是没有办法去注册的,所以即使两周之内没有去注册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找到一个好的住所)。
注册手续十分简单,需要的材料只有一份申请表(https://www.muenchen.de/rathaus/dam/jcr:002cab0e-2206-4a43-8b61-0ff66da42b7e/Registration.pdf),以及一张房东提供的住所情况确认说明(https://www.muenchen.de/rathaus/dam/jcr:2c08134d-c663-452b-9eb5-3ce859ba5d37/Wohnungsgeberbest%C3%A4tigung_Internet.pdf),申请表一家人只需填写一张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租房合同上的入住日期一定要在去注册的日期之前,我们去注册的时候租房合同上写的入住日期还没到,我们和工作人员解释说房东说这样可以才来的,那个工作人员又去找了一个更资深的工作人员询问之后,又向我们确认了一遍现在是不是已经入住了,才给我们办理。我们是没有预约直接前往KVR进行办理的(貌似从2019年开始前往KVR办手续都需要在网上提前预约了),在前台领号之后大概排队一个小时左右,办理花费大概10分钟,没有手续费。
延签
“延签”即申请在当地的居留许可(residence permit,德文Aufenthaltstitel)。办理延签的前提是在当地办理了注册(或者“落户”,registration,德文anmelden)。我们从国内申请到的签证有效期只有半年,到3月份左右即将过期。之前在网上查过一些帖子,说延签手续复杂或者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决定提前两个月开始进行申请。
在慕尼黑负责延签的是当地移民局(Die Ausländerbehörde München),地址在Ruppertstraße 19, 80337 München,就是KVR那个大楼。由于没在移民局网站找到针对博后的延签说明,所以我先向移民局邮箱(auslaenderbehoerde.kvr@muenchen.de)发了邮件进行询问。邮件发出后两个工作日得到回复,告知了我应现在网上预约,然后准备好相应材料。
我的情况属于奖学金资助的博后项目,没有直接对应的预约选项,可以在留学或者语言班预约下任意选择。预约过程还是比较简单,首先选择预约几个人的延签(最多一次四个人,我选了两个,一次同时给我和我妻子延签),然后选择合适的日期和时段(貌似一般只能预约三周后的时间),然后再留下姓名和邮箱就可以了,之后会收到移民局的自动邮件提醒提示预约成功,在出发前一天还会收到移民局邮件再次提醒,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说一下我们准备的材料吧,我的材料非常简单:(1)本人护照、(2)照片(需要在国内申请签证时的那种2寸照片,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在这边任意自助照相机拍摄,价格是6欧4张),(3)居留许可申请表1份,(4)健康保险证明(只需要写着保险期限和金额的相关页面,具体保险项目的介绍不需要),还有(5)这边学校开具的邀请信。除了居留许可申请表需要打印1份之外,所有材料带1份原件即可,这边的工作人员会把所有材料扫描进电脑(包括照片),扫描完之后除申请表之外都会交还给你。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带上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提供的奖学金证明,工作人员好像也看了一下。
相比之下,妻子的材料要麻烦一些,首先也需要(1)本人护照、(2)照片和(3)保险证明,然后需要(4)结婚证书(在国内申请签证的时候办了一份双认证的结婚证公证件,里面有德文翻译,来的时候刚好一起带来了),(5)租房合同(里面一定要写住所的面积和每月租金,这个稍后说),(6)经济情况说明(比如说工作合同,但因为我妻子在这边没有工作,因此没有准备,并在申请表上注明了),(7)如有小孩,需要小孩的出生证明,如果是学龄儿童,还需要学校出具的确认信(因为我们没小孩就没具体研究)。
在这边签了三次租房合同,前两次都在租房合同上看到了房屋平米数,结果到最后一次租房时反而忘记了检查这一项,结果就是在延签时被工作人员没有在租房合同上找到相应的数字,需要找房东补写一个提交移民局的住房证明(Wohnraumbescheinigung zu Vorlage bei der Ausländerbehörde)。这个务必在签合同的时候找房东要一下。
签证当天我们提前用谷歌地图查好了线路,提前10多分钟到达移民局办公处,按照确认邮件中的信息找到楼层和等候大厅。预约的时间是9点35分,实际叫号时间大概推迟了5分钟左右(另外提一下屏幕上的叫号顺序是乱序的,较小的数字也可能被后叫到)。全程只需确认是来办居留许可,两个人分别办理何种类型的居留许可,然后把材料交给工作人员审核即可,我们两个人用了大概40分钟完成办理。我的因为材料比较简单,当时就完成了审核,而我妻子的稍有不顺,需要找房东签那份住房证明(然后将扫描件发至工作人员提供的邮箱studenten-ii3.kvr@muenchen.de,两三个工作日后在家里邮箱收到信件后,拿信件再去办理缴费和粘贴新的居留许可)。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张纸,上面写了到1楼1079柜台领取。到1楼柜台后把护照和那张纸递给工作人员,然后再等待10多分钟就领到了新的居留许可,由于我是奖学金项目,所以这次办理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