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能把脑核展现出来的传授者
我会告诉你需要从A走向B,但如何走过去,为什么要走过去,我很难呈现,或者说我只能呈现A到B的浅层途径。 我终于明白我高中时理科一般的原因了,可能是因为懒,或者直接,我运用的就是贴标签的方式。你是这个性质,好的,我记住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是这种性质?不好意思,没想过,或者说,偶尔闪现想法时,也没想出来。 搞清楚想问的是什么?再去找对应答案自然比乱猜一气要好。 为什么十八线小县城的文科通常整体情况不如理科?理科的目标较为明确,只要找出本质,题目会通透的多。 什么是本质?怎么找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小学里各式应用题基本是对加减乘除的性质的应用,如果你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给他讲清楚过程,那么他也只能通过关键词来猜测。 目前我能想到的一个方法是,多讲形成过程,少讲结论。这也是我们提倡开放式课堂的原因吧,搞清楚来龙去脉,你就懂了其本质。 一个物质不是因为具有某种属性才成为物质的,而是因为它先有了某种属性所以被称为这种物质。 高中的时候,我的化学尤其不好,我根本搞不懂这些抽象的物质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常常感觉它们跟我不在一个世界。 物理一般的原因是我只顾总结讨论,想记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答,但我还是没有弄懂到底为什么这样,这是它的什么本质导致的。我那时的物理笔记看似很不错,有分析,有总结,颜色各异,重点突出,只有一点,我不懂。 当时的物理老师劝我说,笔记不能这样记。然后什么也没说,我隐约感觉到不对,但我不知道该怎么从这A点走到B点去。 后来我选了文科后,还是没有问过我自己,它到底想考我什么? 但我能够自己总结总结规律和套路了,这使它看起来还可以。 可我过了一段时间就再也升不上去了,其实这时我就该想想,它想考察我什么? 回到小地方为什么文科相对较弱。大致两个方面,首先小县城的老师更多为一般本科学校毕业,在他们自己读书时,尚且没有明白这些知识的本质和考察点是什么,或者说,就算明白了,但并不知道怎么给学生呈现出来。
我的有些老师也会强调,要总结,重基础,把题目做透,会分析。目标是很清楚,但我们如何做到?只能靠一部分学生的悟性了。二是学生们,知识面不够宽广,本来存货量就不够,就算知道想考什么,也是干瞪眼。我的高中历史老师说,某12分值的题目就是很玄乎,看运气了。他也并没有去想想是为什么。 谨以此文勉励自己,将来成为传授者时,记得思考,记得传授,记得告诉学生具体过程,找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