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所想所悟
关于工作:
我向来同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工作还是时常会影响我的心情,从而影响我的生活。
我理想中的工作是,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对于我这种在国企上班的人来说是最大的烦恼。
近来接近年底,发现很多奖金并没有发给我,正常,因为我确实没有参与这些部分,但是,我做的事情不比任何一个人少,凭什么,我得到的要比别人少。特别是和同样年龄的人相比,这确实大大打击我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我烦恼确实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按照领导的话来说,你的努力总会被领导看到的,你做的事情也总会被领导看到的,即使他们没说,但是他们总是会有考量的,即使他们暂时没有做什么,但是他们心里总是知道的。
然而,在单位的事实是,领导说了,也做了,但是事情本来就是牺牲你的利益去照顾了别人,只是说没有牺牲那么多,还是稍微考虑了一下你们,这就要你们感激涕零。年龄,年龄,资历,资历。
我一度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我一度让自己陷入在其穷尽的抱怨中,可是,我决定想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我的不满而改变,不会因为我的烦恼而改变,既然是这样,我何必为难自己,何不放自己一条生路。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里面北大毕业生的父亲和他说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
有一个妇女,自己女儿差几分投不了档,她就去省里的招办,每天等招办主任寻找机会。她一个字都不认识,连招办主任办公室在哪里都不知道。于是就在门口,看谁的车最高级,就肯定是招办主任,最后居然找到了。她每天在招办主任家门口等,主任没辙了,说那你进来坐一坐吧。接着她开始在主任家干活,最后主任找到了一个降分录取的学校,她女儿上了大学。
故事二:
还有一个人,是领导的秘书,特别会伺候领导,每天开车接上领导以后,没等领导说话,就知道领导今天要去哪里。有一次领导喝多了,他一宿没睡,给领导泡茶醒酒,准备热毛巾,领导要吐,他就随时伺候,领导特别感动,等领导快退休的时候,亲自帮他解决了处级待遇。
“之后我爸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我说现在不是都有调剂,平行志愿什么的,这么大费周章也没啥用啊,而且我觉得要是有那么多精力,自己去做点事情不是更好,干嘛非得围着领导转悠。我爸说,他的本意是人情练达都是文章,社会到最后都是靠人来维持运转的,很多事情到时候可能改变结果的就那么几个人。当然我把他的话都当成了迂腐上一辈的潜规则,一概弃如敝履。 ”
这样的故事,我小时候肯定听说过无数次,即使到现在,我以为这两个故事的意图就是,努力会得到回报。可是实际上,这两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人情练达即文章。
也是因为工作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所以才会对工资待遇如此斤斤计较,若工作真如思猷所说是实现了我们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完成了我们的理想主义,可能你在工作中得到的乐趣就不仅仅是来自于工资收入了。
关于生活:
“ 我今年28岁,虚岁29,我爸在这个岁数的时候,我已经两岁了。报纸上和互联网(一种能随时随地交流信息的东西)上管我们叫九零后,意思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按这个说法您算三零后或者四零后吧)。之前这个词是形容八零后的,当时人们觉得这一代没救了,自私任性没有责任心,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国家要毁在这群人手里(虽然后来恰恰相反)。后来他们又用这套来形容九零后,说我们是脑残(就是非常幼稚脑子不太好使的意思),但是现在已经没人用这种词语这么形容零零后了,所有的人们都在鼓励零零后要勇于放飞自我,坚持做自己。我猜想其中的原因大概不能全部归因于时代的宽容。之前的媒体虽然迂腐但还稍微有一些责任感,而现在大家都想着如何趁他们还不成熟让他们从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所以可想而知接下来他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一零后身上,而零零后也会像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一样,整日忙碌,不发一声。 ”我是在某次逛街的时候突然发现,诶,这些年轻漂亮的导购们居然都比我小,我慢慢意识到之前被说脑残一代的90后现在已经开始成为社会上的主力了,我们承担起了让社会运转的责任,80后们呢?已经在当领导了吧,或者已经淹没在家庭事业中成为一代代不再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了。
我始终觉得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鲜明的特点,50、60年代的人,大概就是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而90代的我们,则是自私的一代,活的都是小我,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幸福就好,因为我们都无力改变这个社会,无力改变这个世界。而世界对我们并不公平,我们遭受到了房价大涨,我们自踏入社会就开始承担巨大的压力,我们每个月一半以上的收入都要拿来还房贷,我们还要养4个老人,我们还被要求多生点。所以,我们理应为自己而活,活得潇洒,活得洒脱。
2018年对我而言事比较重大的一年,这一年里,我结婚了,而且搬进了自己装修的房子,每天躺在自己买的沙发上,睡在自己选的床上,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零食,都是自己喜欢吃的。我觉得无比幸福,我常想起小时候,物资很匮乏,过年就是一袋瓜子、一袋蚕豆、还有一袋苹果,而这些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得到。但那时没有觉得自己家里穷,因为我们的家境在小镇上已经算是富有的了,因为爸妈从来不会拖欠学校要求上交的各种补习费,或者资料费,而很多同学还是时常需要被班主任催费。那时,我们家是少有的,爸妈每年都会接所有老师吃饭,请老师们好好照顾我,而老师们都是说,这娃很乖,学习完全不用操心,我就在那边害羞又偷乐,一边装着很懂事的样子,说还要好好学习,感谢老师们。现在回想起来,父母确实对我的教育做出了自己能尽的最大的力了,而这些和老师的交流无疑也让我从小在班级里,在学校里都处于很自信的地位,这对我以后学习所取得的成绩都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忆中小时候过的最丰盛的一个年,就是有一个叔叔买了三大袋零食,一袋糖,一袋果冻,一袋饼干,妈妈是从来不舍得花这么多钱来过这个年的,毕竟她有三个孩子要养,爸爸过年总想给我们添置很多东西,而他们的收入却是那么微薄。就那一年,我一直记到现在。后来生活好些了, 爸爸还会经常买各种各样的鞭炮,给我们玩,爸爸觉得别人有玩的也要给我们玩。
不过小时候我好像从来不会觉得自己穷,觉得自己穷是从大学开始的。那时买衣服,别人都是逛商城,我只能在小店里看看,那时根本不敢去商城逛,怕导购员不理,怕自己看中了买不起,没有台阶下。为了避免这种难堪,聪明的我从来都选择不去商场。
我明显地感受到生活条件在变好,现在买很多东西我都不需要过于思考了。这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也确实得益于我的工作收入,所以,苦恼的时候该常常想,毕竟生活已经改善了这么多了,你还想要强求写什么。对比永远只会带来伤害,你已经从无产阶级迈入中产阶级了,已经是巨大的飞跃了,不如就拿着自己的工资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自寻烦恼,知足常乐。
关于亲情:
世界上没有没由来的爱,即使父母的爱也是期望有回报的。踏入社会两年半,身边的朋友要么离得太远,要么慢慢不再是朋友,虽然最理解你的可能是丈夫或者朋友,但是最需要你的还是亲人,想想,父母都年过半百了,每年见面的时间也没有多长,他们能过腿脚利索的年也没有那么多了,所以,作为儿女,甭管自己过得如何,也应该毫不吝啬地父母好好准备一个新年礼物,为博一笑。
长大以后发现父母很多价值观和自己差别很大,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成为你的父母。为人子女,就是为人子女。
兄弟姐妹间就不用计较那么多了,只希望都过得越来越好。
于自家书房,2019年1月26日,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