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抹子夜的向日葵
声声慢
李清照
一株子夜的向日葵---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水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一篇我想刻意回避的一篇词。但我又不得不落下文字的一篇词。不想写,是因为它太具有情感的撞击力,它太凄婉,太感伤。杜甫有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史之乱使大唐江山支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花本无泪,鸟本无心,那是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在花鸟虫鱼无情物上的折射。《声声慢》抒写的看似你一个大宋弱女子李清照个人的哀怨。其实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你一个弱女子身上的折射。

不得不落下文字,因为《声声慢》是你诗词中的极品,是你生命中的绝响。我怎能回避?《声声慢》犹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最后乐章,缺少它就是一种灵魂的残缺。人们之所以不会接受曹雪芹八十回的《红楼梦》,就是因为不能接受这种灵魂的残缺。因此,便有了高鹗的《红楼梦》后四十回。
靖康(公元1126年),一个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年号。靖,太平也;康,安康也。可这一年,国家没有太平,有的是大宋的两位皇帝被俘;人民没有安康,有的是兵连祸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靖康之变。多像公元79年古罗马庞北古城的那场火山爆发,那样的让你措手不及,那样的具有毁灭性。大宋的安宁与傲慢犹如庞贝的繁荣与光荣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也在这靖康年间变成了难民南渡的记忆。你的家也碎了,碎在战火的废墟之中,你的丈夫也走了,走向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人生怎能没有温暖?否则就犹如秋中没有月出东山。人生怎能没有寄托?否则就犹如重阳佳节没有开满野菊花的山岗登临。楼兰城被风沙吞没了,楼兰古城边的湖泊也如善变的少女迁移漂泊了。但为楼兰湖注入清流的河却在月光下永远记下了湖泊的文字,为得追寻文字的河流,每天都在寻找自己眷恋的湖泊。
一个清秋的早晨,你又在寻找,但除了清冷,就是清冷,死一般的孤寂与忧伤。人说,乍暖还寒的季节,在你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清风冷雨的季节。一个身心都极度疲惫的人,即使沐浴在吹面不寒风的杨柳风中也不会有温暖。何以解雨,唯有杜康?难道这是真的吗?那是一杯杯淡淡的酒,熨不直九曲的愁肠,更不敌窗外的秋风。秋天的长空,最尊贵的客人是那自北南飞的大雁。他们每年就像赴一次美好的约会,结伴飞过高远的山。天,不再寂寞了,那长鸣于天空的中的大雁,肯定会在你的故乡栖息过那一只。但它们却无法为你带来故乡的问候。你已经没有故乡,触动你的只有忧伤?

诺亚执著的放飞希望,终于等来了世界毁灭后和平鸽给他衔来的一片橄榄叶。诗人你啊,失去的将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面。“太阳下山朝阳明天依然会爬起来,花儿谢了明年依然会照开。”今年的菊花在哎这样的秋天也如期盛开了。可诗人你的青春小鸟却一去不回了。人来了,容颜憔悴了,家国也彻底碎了。那还有心情陶醉的面对那盛开的菊花。
爱因斯坦曾风趣的解释说他的相对论“什么是相对论?同样一小时,坐在炉火边与热恋的情人对语,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在火车站候车的孤独的旅客那一个小时的等待却像一个漫长的世纪。这就是相对论。”每天的日出日落。对于诗人李清照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个漫长的世纪?守着那一扇小窗,你不停的问自己如何排遣自己这一天的时光。好不容易捱到暮云四合,正准备一头沉入梦乡,窗外有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雨打在窗外梧桐叶上的声音,在寂寞的夜晚,却是分外的响!唐玄宗驿道上听那雨打梧桐叶的声音,勾起的是对杨贵妃刻骨的思念与追忆。敏感的诗人你啊!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你又怎能入睡?

无可奈何的愁,无法排遣的愁,也是无法表达的愁,怎一个愁字说的清楚?你即使一株向日葵,也是一株无法得到阳光的那一株,因为你的心永远沉在子夜里。纵然等待,也只能是来世的阳光。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