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今日读了《王小波全集》中《沉默的大多数》这一篇,书是中学时买的,好多年了。
很早知道王小波,是因为“你好哇,李银河”这句话,使我一度以为是他只是个深情的才子,直到后来读到别人对他的评价。评价中说他小说写的很深刻、讲文革、揭露人性,由此对王小波产生了兴趣。一面理智深刻又一面深情刻骨,多重的色彩,在我的认知里这样的人是可爱的,鲜活的。
如今我又重拾这本书,希望自己再静下心读一读王小波,写一点东西,给自己。
“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 为何会选择这种方式呢?我也时常问自己,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不发声、选择沉默,怕别人不认同,怕被挑毛病,怕起纷争。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做了这沉默的大多数,事后想起总是后悔的。
“这些事使我想到了福柯先生的话:话语即权利。这话应该倒过来说:权利即话语。”如果权利等同于话语,我觉得有些发声真的十分沉重。王小波也提到了他接触的一些弱势全体如同性恋者。“我忽然猛省道: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它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这使我想到很多事,人们对同性恋依旧存在偏见,很多能说的不能说的,敢说的不敢说的,都在弱小的发声,渴望被听到。
“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人性的复杂,家庭观念的相互压制,总是让孩子在家庭里喘不过气,大人也是如此。在该沟通的时候沉默,发声的时候却不好好说话。我认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作为一个人,都要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好好说话、心平气和地说话。
“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别管他妈的。”哈哈哈读到这句话真的很痛快,王小波真可爱,我以前老觉得写文章很难,遣词造句、中心思想样样都得留心,还可能犯错,现在想来,担忧什么呢,不如先写下来罢了。
“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再次看出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的脑海中有很多想法,出于各种角度对这句话的赞同及喜爱,但是都不及一句“他是一个可爱的人”,坦诚地剖析自己,这样的人是可爱的。老爸常和我说真话不一定是对话,可是我总反驳他说我更想听真话,就算真话不一定好听,就算很傻也想做一个坦诚的人,无论如何都不想骗自己。
就写到这里,这篇文里有我没理解的地方,也有我自己的解读,这样正好,因为《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的,这篇读后感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