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状元殿试卷研究
摘要:
关键词:唐代 状元 殿试 试卷
前言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而兴于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取士选官制度。整个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唐朝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其中,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规格的考试。被录取的士子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也就是第一名就是状元。唐代殿试故而成为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制举的最高形式。
唐代皇帝会亲临殿廷主持殿试,极为正式隆重。同时,还会采取亲自策问应试者的考试形式。而在殿试中夺魁的状元,在殿试之中完成的答卷就是状元殿试卷。这些状元殿试卷内容博大精深、包罗宏富,蕴藏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粹和生命光华。其中有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有对历史兴衰成败的深知灼见……。历代状元殿试卷传承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流淌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而唐代殿试作为中国殿试制度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即发端阶段,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正是拟以唐代状元殿试卷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期与分类,采用纵横对比的研究手法,分析唐代状元殿试卷与唐代政治、文化的联系;通过探究其涉及的文学及文化问题,发掘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影响。
一、唐代状元殿试试卷的分期与分类
狭义上的状元殿试卷涵盖诗赋试题、殿试策问、状元对策、考官评语、皇帝御批、赏赐诗文、状元谢表等文献内容。而本文所研究的“状元殿试卷”泛指凭以成为状元的那篇诗文。唐朝的状元殿试试卷实际上是省试卷,因为历史上自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以后,殿试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殿试卷。
如若要把唐代状元殿试试卷作出比较科学的分期,个人认为应该在注意考察唐朝状元殿试试卷文体特点发展变化的同时,结合唐朝的三个历史阶段进行分期和分类。
大唐王朝历经289年,自高祖李渊完成大一统后,经过太宗贞观到玄宗开元年间一百多年的发展,达到国力强大、经济实力雄厚的全盛阶段。初唐到盛唐,煌煌气象,后世难以望其项背。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认为是唐的前期。
唐玄宗末年天宝年间至代宗初年,发生政变——“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虽然后期宪宗时期,也出现过短暂的中兴,但是朝廷内部的党羽之争也迅速瓦解了中兴的势头。因此,中唐的起始应该是“安史之乱”以后,一般唐代宗大历至唐文宗大和之间为中唐时期,大概就是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766-835),共六十四年的时间。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唐朝最后几十年的时间。晚唐皇帝大多无能昏庸之辈,唯有可以提及的只有武宗李炎的“会昌中兴”和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大中之治被称为大唐王朝最后的辉煌。
(一)唐前期的殿试卷
唐代前期也是早期考试多就时事政治或经义史事提几个问题,令应试贡士回答,策题、答案多用对偶较为工整的骈文体。
(二)唐中期的殿试卷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改变为诗赋取士。唐中叶以后,诗赋之风大盛,考试文体改策问为诗赋。赋题多取古事,并规定韵脚(通常为八字),对声韵格律提出严格要求;诗题多为古人诗句或成语,也极讲究韵律,或五言六韵,或七言八韵,这种诗赋通称律诗、律赋。格律的限制决定了诗赋之作不能有很长的篇幅,为了用很少的文字讲清陈年旧事,应试的贡士就不得不大量用典。因此,典故连篇也就成了中唐以后试卷的特点。
(三)唐后期的殿试卷
二、唐代状元殿试卷与社会政治文化关系
唐朝科举考试制度初设时,类型多样、科目众多、涉及内容广泛。通过对唐代状元殿试卷的分期与分类,我们可以看到站在科举制度顶端的人们对经典解释、国家事务甚至于自然知识的看法,也可以看到唐代为政者对当时治学风尚和社会问题的见解。状元殿的内容带有重要的时代讯息。
(一)唐前期历史反思与殿试卷
(二)唐中期社会生活与殿试卷
(三)唐后期政治生态与殿试卷
三、唐代状元殿试卷与唐代文学发展关系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唐代出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学样式,其中诗和文更是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