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买房经历
查看话题 >我身边的买房故事
来北京五年了,终于符合了"非京籍在北京买房,需在京无房且连续缴纳五年的社保"的要求,然而房价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房价。
13年春节,我第一次到男朋友位于通州的家,去见他的父母。在聊完性格、家庭成长背景之后,话题转向了北京房价--理由很简单,两人结婚得有个窝吧?彼时,通州房价3万上下,我筹划着:把父母给我的位于老家的房子卖掉,能凑够100来万。把首付付了,以后两人一起还房贷,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唯一的问题在于"非京籍在北京买房,需在京无房且连续缴纳五年的社保"的要求。于是拍着胸脯跟男友爸妈说,您俩老放心吧,我们能买的起房也负担得起以后的生活。
其实,男友家早就有先见之明地准备好了婚房。婚后,我俩搬进了位于三四环之间的新家,彼时周围的房价在5万左右。请了装修工人,干活的工人无不艳羡地说,能在这个位置有个房子,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祖坟冒不冒青烟,我不知道,只是觉得这个房子不如意的地方还有很多:面积小,只有70多平米;隔音效果也不好;离大门太远,出一趟小区就得走10分钟……我跟男友开玩笑说,这房子搁我老家,我连看都不看。然而这里是北京,没有迈进过房市的我根本不知道北京房市的残酷。有房和没房之间隔的是两个阶级,纵使我再挑剔,在北京的房价面前也得安静地趴下来。
13年年末,和男友领了结婚证。由于我上班地点太远、回家太晚,公婆主动提出想在我们附近租个房照顾我俩生活。我由此接触到了北京的房市。下午和老公刚在链家和我爱我家分别做了登记,晚上便有中介约我们看房。看的第一套房子位于某学校对面,离我们住处只有1站,房龄20年以上,外墙是很有年代特色的红砖头,需要通过一条极为逼仄的小道才能来到房前。不到50平米的开间,屋里几乎没有任何家具,中介要价3700。从来没有租过房子的我俩被房租吓懵了,几乎是落荒而逃。走在路上,我一个劲对中介叨咕:这房、这房都得一个月3700……中介尴尬地笑道:没办法,这是学区房,对面就是北京著名的高干子弟学校。这里的房子根本不愁租不出去,你要是不要,明天就没了。
第二天,中介继续带我们看房。仍然是房龄超过20年的老楼,上一个租户还没搬走,进去一片昏暗。租户说,这房子随时都得开着灯,不然就啥也看不清。灯是多年前的瓦斯灯泡,排风扇上积了厚厚一层油烟,窗户上的木头都发脆了……要价4200,70多个平米。这房子也太贵了吧,我跟中介抱怨。中介悠悠地说,我要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根本不敢嫌弃,我只住得起地下室。
有了这两次不愉快的看房经验,我们重新调整了一下我们的要求:不要学区房,房子小一点也没关系,离我们住的地方稍微远一点也可以,但是最好不要超过5站。
很快,中介又给我们来电话了,让我们看位于丰台的某个小区。同户型的房子,因为少了学区的加持,要比海淀的房子便宜500-1000左右,然而由于缺乏管理,小区里各种脏乱差,考虑到老人的安全只能作罢。大概看了一周左右,终于在六里桥附近找到了还过得去的房子,60平米的大开间,房主砌了道墙,隔成两室,有些简单的家具,能做饭,要价3500。
签约那天,房东穿着白背心趿了双拖鞋就来了。说到这房,房东喜笑颜开:这是原来村里的回迁房,他们家分了5套,这套最小。回迁之后,原来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分了好几套房,村民也成了村里的股东,每年享受分红……霎那间,自己身上那点小优越被暴击地体无完肤。
公婆搬进来以后,我们也常往这边走。这里的居民的确不太一样:几乎家家养狗,一到傍晚,全是遛狗大军;喂鸟的也不少,经常看到有人从豪车后备箱里拎出鸟笼……婆婆说,别的地方跳广场舞的一般都是老头老太太,这院里常常都有小年轻、小媳妇跟她们一起跳。
如果说,在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那么,在这个小区拥有房产的人一定不属于2000万中的一份子,他们是在房价攀升中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而更多人,只是房价下的蝼蚁。
小C是我的同事,名校硕士毕业。眼睁睁地看着公司周围的单间从1300涨到1700再到现在的2700,于是小C决定和老公定居天津,开始了跨省上班之路--地段好点的一室一厅,在天津只要2500,而北京至少4000起。在小C看来,比起高企的房租,一天百多元的通勤费都可爱起来了。小W,北大博士,曾长期居住在回龙观一带,4年前他的目标就是在回龙观买套一居室,能够住下他和他的猫。4年后,回龙观一带的房价从3万飙升到6万,小W一居室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博士毕业后打包起行囊赶紧回了老家。同样的还有小B,毕业于中国TOP1、TOP2的大学,在校期间就出版过诗集,评论文章散见于各种公号、杂志,是小有名气的才子。然而在房价面前,才子显然不如"财子":房租一涨再涨,向来以"知识分子"自傲的小B 不得不向万恶的金钱低头,甚至打起了摆地摊的主意。随着谈婚论嫁的临近,小B最终携未婚妻逃离北京,安居苏州。
当然,也有同事踏准了节奏,从而幸运地有了自己的小家。小Y 15年底有了孩子,夫妻俩一直租房住。我总劝他赶紧买房,理由很简单:房租越涨越厉害,已经快抵上房贷了,还不如买个房。最终小Y在借遍所有亲朋好友之后,倾家荡产地亦庄买了一套二手房,单价2万多,而今,已接近4万,按照如今的房价,他们早已掏不出首付。因为买房这件事,我成了小Y的恩人。小S也是幸运的买房大军中的一员,买房时,他不光借遍所有亲戚之后,还担上了20万高利贷,才凑够了130万的首付。买了房之后,小S立马提出了辞职,理由是,房贷压力太大,20万高利贷还必须在两年内还清,实在没有办法了,必须得换份工资高的工作。就这样,小S跳槽去了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金融行业。然而之前,小S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媒体人。
高房价之下,连感情都变得势力。朋友的男友是个北京土著,恋爱四年,却始终得不到男方父母的认可。 男方父母一直在劝彼此分手,不仅因为女方是外地户籍,更因为他们家拆迁分了四套房。在他们看来,女方是在高攀他们,惦记他们家的房产。今年中秋节,朋友去拜访男友父母,临走,男方父母扔给她一盒吃剩的稻香村月饼,而在2个月前,他们家小狗过世,却召集了家里的所有亲戚,为它办了场耗资几万元的盛大葬礼。"什么叫人不如狗",朋友向我抱怨。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朋友已经满足了婚恋市场上"好姑娘"的所有要求:年轻、漂亮、自给自足。然而,在男友家,她却被无情地打上了"捞女"的标签。
"婚恋不出四九城"几乎成了北京土著的共识。小Z是我上班路上认识的京城土著,在大学和老公相识相恋。她说,从小学到大学,她身边几乎都是北京土著,身边是有北京土著男孩娶外地姑娘,但绝少有北京土著女孩嫁给外地人。小两口最忙活的时候就是大年三十了,从西边娘家吃完年夜饭还得赶去北边陪公婆再吃顿年夜饭。小Z常和我搭同一辆顺风车上班,几乎每次她都姗姗来迟。有次,小Z又严重迟到了,我好奇地问她,你公司难道不打考勤吗?小Z答:打啊,但是我老板都习惯了。接着,向我吐槽起她的老板。她说,有一次老板批评她说她工作得过且过,没什么上进心。她反问老板:我为什么要有上进心啊,光我家里就有3套房。你辛辛苦苦打拼得来的房子、户口,我天生就有,我为什么要上进啊?老板哑口无言。
2017年,北京房价又经历了一阵暴涨。我所在的小区,由于学区的加持,房价已飙升到13万一米,我再也不敢说自己承担得起买房的首付了。溜孩子的妈妈们常聚在一起,谈起房价喜笑眉开,各个都是千万富翁,然而并没有人有勇气去兑现这笔财富。因为一旦卖掉,就很难买的起同样的房子,而绝大多数人有且只有这么一套房子,房价再怎么涨,也不过只是个数字。
小G是我朋友中唯一一个卖掉房子走人的。因为通州副中心的定位,他的房子从购买时的五千一平涨到了如今的六万一平,因为没有户口,孩子在北京上不了公立学校,而家庭条件又支撑不了昂贵的私立学校,索性卖掉房子走人。他说,就在他卖掉房子的第二天,他楼上同户型同面积的房子又涨了45万……如今的小G大概是人生赢家了,回老家买了套别墅,豪装下来不过200万,手上还有400多万的现金。更幸运的是,他完美避开了317新政,而他的邻居却因为总想卖个好价钱,错失了一个又一个买家。
同样幸运的还有小J。春节过后,小J便有了在北京购房的打算。小J说,房市太火爆了,看好的房要是不马上做决定,立马就被人抢走。于是,在跟中介吃完一顿饭后,小J立刻签了意向合同。首付不够怎么办,借!位于沙河的26平米迷你小房,总价竟然高达167万,而一周后,同户型的房子又涨了20万……我想不是小J疯了就是房价疯了。317新政出来,小J的房子已进入网签阶段,并没有受到新政影响。小J曾悻悻地对我说,幸亏买的早,不然多出来几十万首付不知怎么凑呢?
然而小T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苦苦熬了七年终于把借调身份换成了正式编制,并解决了妻儿的户口问题之后,对于他来说,当务之急就是买房。为此,每周都奔波于各条地铁线上。提起房价,小T一肚子懊恼,房价低的时候没有落编,买不了房,房价涨上来了,手上那点钱可怜巴巴,哪哪买不起。他的孩子今年9月就得上小学,逼得他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把老家大连120平米的大房一卖就赶紧投入北京的房市。先是看了通州的房子,90平米,首付150万,小T丝毫没有犹豫就交了三万定金,然而回来一合计就后悔了:房子太远,大人还可以将就,可是小孩上学就是个大问题;父母年纪大了,周边也没有好的医院,将来会是个隐患……第二天,小T就毁约了,好在房主是个通情达理之人,知道他的难处,没有索要违约金。小T又继续看房,相中了鲁谷附近的房子,50平米,总价400万,首付刚好是他可以承受的范围,离单位和孩子学校距离比较合适,缺点是面积太小,一家五口只能紧巴巴地挤在一起。而这次,他赶上了317新政。如果继续买,他将要多掏100万左右的首付,如果不买,将赔偿三十万的违约金。而卖家也与他同病相怜--想卖了小房子卖个大房,却不料卡在了317新政。最终,小T选择了违约。他的理由是,317新政之后,这套房在中介的价格已经下跌了50万,即便损失30万,账面上并不算亏,而且新政过后,卖家多买家少,可选择的房子就多了,可以再继续看看,万一还有更合适的呢?
现在的小T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两居室,房租每月六千。不着急于买房之后,小T的生活终于过得像个小康了:旅行、马拉松、聚会……而半年前,他对我说:买了房之后恐怕连吃饭的钱都没了。但是,房子仍然是小T悬在心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妻儿也不断催促他看房,可越看心里越没底:虽然房价降了吧,首付比例提高了,贷款更难了,尤其是二手房;想出手吧,又怕房价再降,自己抄底抄在半山腰;想一直租房吧,又怕改天房东一翻脸就不租了……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
小T很疑惑,都说房价降了,但怎么感觉更不敢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