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奢侈品,爱大众品,造作创始人舒为:用原创设计打造有温度的生活
文丨sun
首发丨光芒glamor(微博、公众号同名)

今天的主角要从“造作”说起。
造作,是一个诞生于2014年的家居品牌,短短几年,已经名声四起。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家居品牌的认知或选择就是北欧、日本或德国一些知名品牌,国内原创家居品牌一直很平静,没激起什么水花,直到“造作”登场。
罗永浩曾公开赞扬“造作是最有希望成事儿的中国家居品牌”,虽然老罗自己的品牌如今陷入危机,但这句评价的分量并未因此打折扣,因为“造作”开疆辟土的势头正越来越猛。
而这一切都与“造作”背后的女人,创始人舒为有关。
“我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太多失败的人”,舒为曾这样自评。对于一个喜欢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来讲,这样的自我认知必然属于中肯范畴。

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带着“学霸”的标签一路成长,16岁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9岁创办自己第一家广告公司,实现小额财富自由。后来前往斯坦福大学读MBA,2009年毕业去了人人网做职业经理人,那时正是人人网的巅峰时期,舒为一共管理三个事业部,一百多号人,2011年底,离开。人人网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段打工的经历。
离开后舒为创立了Civo,一款陌生人社交软件。Civo的世界观是平等,承载了很多虚无缥缈的小知识分子情怀,让人与人之间平等地交换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么看来Civo是想打造一个心灵的桃花源,不幸是坚持了两年半后即关停。
“今天回过头来看,也许Civo做得过早。我一直坚信Civo的理念是对的,只是时间点,也许有一天我会重拾Civo” 。
紧接着,舒为带着原来Civo的部分团队四处考察,又“孵化”了“造作”。能随意掌控自己的人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追求,放在舒为身上,有点像信手拈来。

当然很多人在评价这种顺遂又闪耀的人生时,会提到运气,这是一部分,并且无法掩盖舒为是一位绝对实力派。她像一位善战的勇士,敢于随时抛开一切,重新开始。
忙总:在您涉足家居行业之前,你是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
舒为:家居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是男性,因为它的供应链很复杂,同时家居环境主体用户又是女性,所以相对视觉东西也会比较多。比如一整个系列灯具,黄铜、金属、实木,它们需要一个肌肉很发达很强壮的身体,然后同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脸。

忙总:您很早就开始创业了,但几次创业彼此之间似乎没什么连接,造作是如何产生的呢?
舒为:关于做造作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切需求,衣食住行四个口里边,相对来讲住这个领域市场足够大,每个人都需要家居的消费,包括对自己家居空间的构建,它是一个特别真实的状态。
家居是你内心状况的写照,不管是家具、小饰品、小东西,你所有能够看到摸到的一切,关上门都是你的家,你的家居。房子只是一个空旷的盒子,里面装的所有事物才是你的生活,家居就是家本身。

忙总:在消费行为上,这一代消费者与上一代比有哪些变化呢?
舒为:上一代的消费者可能标签更直接,“我会需要买一个美式或者是欧式”,或者是当时还有些奇怪的,比方韩式之类的名词,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是互联网带大的一代,整体来讲的话,他们的审美和对商品的认知比上一代消费者更成熟、自我意识更强。他们会说“这件东西我喜欢, 我是喜欢这个事物本身”,更忠于眼睛那一瞬间的反应。其实是整个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且知识层次相对越来越高,这样的一个反馈。

这代年轻人的居室空间面积其实是比上一代消费者要小的,因为房价一个整体的变迁,所以对家具会需要轻量,适应小空间的需求,比方说色彩不能更浓重,尺寸不能太大,或者是体积感不要太强等等,还有便携、可拆卸等等这些特性。
忙总:您觉得造作最受欢迎的点是什么呢?
舒为:我觉得在这一块,从企业的角度上讲就会说很多很多,但是其实用户直观的反馈,就是颜值高、好看。我们用户就是第一时间问到造作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很漂亮那一家的东西,那我觉得这一点上其实是很难去做到的,然后我们去实现了一部分美的价值,这很让我骄傲。

忙总:现在年轻人对家居的要求,如果做一个排序的话,会把美放在第一位吗?
舒为:我觉得我们不能讲它放在第一位,因为所有的消费者,特别是对于大众消费品,家居属于大众消费品,一个家庭支出可能要好几万,甚至于10万、20万。那这样的大宗消费品,理性的元素肯定是要考量的。
忙总:作为创业者,同时也作为女性,年龄方面你会有焦虑吗?
舒为:很多女生对自己年龄会有焦虑,我不会。像我今年是37岁,81年的,我自己结婚也很晚,我从内心里面感觉不到年龄的一个焦虑感,每天像小孩子一样在办公室里蹦来蹦去。然后我会很早,比方说20多岁,我就说我自己已经奔三了,那30多岁,我说自己奔四了,我会自称中年人,有很多自嘲跟调侃的东西,也可能是我不太敏感,不太感受到这一点。

忙总:那有过急迫感吗?比如说今年已经37岁了,我应该去干什么?或还应该做些什么?
舒为:应该是没有,因为怎么讲,我念书很早,然后我大学毕业也非常早,那所以其实你问我内心实际的心理年龄,我可能应该是70后的心理年龄,我同学全是70后, 但这么多年可能就老觉得自己是群体里边最年轻的那一个,所以养成这么一个性格,觉得年龄不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

然后也没有所谓按部就班,因为我还不知道怎么谈恋爱的时候,周围人就谈恋爱了, 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婚姻的时候,别人已经结婚了,所以看着所有东西先走一步,觉得这很自然。所以年龄感可能从小就会有点缺失,没有所谓既定的说我到什么时间点要做完什么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而且我觉得也不应该有。
忙总:有个梗说每一位做老板的都不是普通人类,你平时的工作强度是怎样的?
舒为:早十晚九,十一个小时,回家在搞一下的话,可能一天十二个小时左右工作时长。管供应链很长时间,下工厂和进到库房的时间也很多,一直以来工作强度都很大,最长的时间那可能刚刚创业的时候,记不起来,可能几天几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