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读书灯
记忆里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小小破破的连环画,讲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如果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部独属于自己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那么于我来说,张骞的故事,就是人生最初的一本伊利亚特。仿佛人的一生就应当如此,宏伟的城池,英雄的史诗,骏马,美酒,和歌谣。
1
幼年时读书没有什么选择,所读的大多是一些古旧的书籍,唐宋的诗词,和明清的小说。
人在一个幼稚的年纪里,是不可能耐得住性子去读一本大书的,所读过的篇章,其实也都是囫囵吞枣,断章取义。如今回头去看,觉得这也是一种可惜。人与书之间的缘分,相知的总是少数,错过的才是大多。奇妙的是,这些当时被粗糙吃下的读物,却能在时间里停留下来,并逐渐发酵出其特有的味道。
孔明病逝前的最后一个夜晚,在五丈原上的冷风里,说了几句感伤的话;孙猴王大闹天宫时,长驱直入,不断地突破自身生命的边界;好汉们在梁山泊排过座次后,此后的东征西讨,是一天接着一天的艰难与凶险。这些故事的碎片,本不会在一个男孩的心里得以停留,那时怎么会懂得这些情感?神奇的是,它们真实地停留了下来,当时间过滤了众多事情之后,就像是水落石出,它们终究得以呈现。
2
初中学校旁有一间流动图书室。当时一楼是桌球厅,二楼是机房,三楼才是图书室,小小的一栋三层建筑物,却也吸引着那个年纪里不同兴趣的学生们。机房自然是最为火爆的,那几年梦幻西游风行全国,不知有多少人每天从早餐的2元钱里省下1元钱,只为了能在机房里开心地玩1个小时的梦幻西游。
图书室虽然小,但是里面的书籍却都比较新,欧美的经典名著,各式的人物传记,还有武侠故事,民间传奇。阅览区的桌椅很少,也正因如此,图书室里一些细微的动作都会呈现出来。有人读书读到一半,忍不住地哭出声来;有人不紧不慢地誊抄着什么东西,空气里有书写的声音。后来看托纳多雷的时光三部曲,他在《天堂电影院》里所表达的情感,其实在那间小小的图书室里,我已经体会到了一些。
此后的岁月里,商业地产的浪潮接连在这个国度里上演,无数人的命运在这场浪潮中沉浮起落。曾经就读的初中学校,因为楼盘的开发,先是被挖去了田径场,后来则直接迁址腾地。学校旁的这栋三层建筑物,自然也不能脱身其中,一并被挖掘机推倒在地上。而那间流动图书室,也就此成为了历史。
3
在韶城的那几年,去购书中心读书时,要坐船穿过北江。是的,你没有看错,除了跨越重洋需要坐船,横渡长江需要坐船,在韶城穿过一条小河时,也是需要坐船的。那艘摆渡船容积不大,每次往返江岸时,也都是三三两两的乘客。但它却有几分古典的气息,仿佛是摆渡自己,也摆渡了众生。
传统的新华书店已在小城里逐渐地没落下来,如今的购书中心已是一种多元化发展的书城,除了卖书之外,还卖很多周边的文创商品。书籍阅览区里,其实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小学生的辅导教材。高中里课业繁重,千军万马独木桥,需要将越来越多的心思放在学业上,不再能漫无目的地随心阅读了。
那几年里,哈利波特已完结了终章,郭敬明,韩寒的青春文学也已抵达繁荣的高点,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还在不断地发行,身处于其中时,难免会看个几本。彼时纸刊的读物还走在它最后的旅途里,在移动互联网改变一切之前,每一方小小的报刊亭,每一册小小的刊物,仍然让人怀有几分小小的期待。
在这个省份里,韶城是一个处于北境的城市。在韶城度过的几年光阴,也有几分北境的纯粹与寂寥。
4
定王台曾有一段属于它的光辉岁月,但我抵达那里时,它已经没落了。
景帝之子在长沙驻守时,每年都会挑选上好的大米,命人运送到长安孝敬自己的母亲,返程时带回一些长安的泥土。积年累月之后,用这些泥土在此地筑台,因此叫做定王台。后来这里承接了黄泥街的书市生意,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书香街区。万物有时,定王台书市在辉煌之后,同样是夕阳西下。
有一次和朋友去定王台买书,在科技类的图书区里几度流连,买下了数本物理类的专业书籍,从基础理论的概述,到一些进阶的相对论,群论等。当时是觉得,既然决定了做这门学问,无论如何要把它学个通透。走下书市一楼时,心中动摇,又在门口的书摊里买了一本考公的教材。朋友很是疑惑,我说,如果最后还是没有学会,就给自己一条退路吧。这个小小的细节,其实已经预示了后面的一些事情。
大学的图书馆离宿舍区较远,步行要走二十分钟,所以去图书馆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只记得在那里读过了一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几本物理类的参考书。很好的一段光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珍惜。
5
成年之后的阅读,会逐渐地趋于理性。看见了人间的广阔,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不再热烈地大声咋呼,开始学着沉下心来,重新去理解一些以前读过的,却错过了的,或者一知半解的篇章。
浩瀚的书城,新锐的图书馆,CBD里的金融书吧,创意园里的文艺书店,在这个海滨城市里,可供阅读的场所似乎很多。随意走入一处大型建筑物,似乎都能找得到一家小书店,但同时好像又缺少了一些什么。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迫切地需要的是什么;时间不够,很多的人与事其实也只能打个照面。
有一年里,在做一个烂尾的项目,心里有些气馁。每天下班后,会步行走过几个街口,去购物公园的那家西西弗书店看会儿书。那家书店其实很小,里面摆放的书籍却很契合当时的心境,店里的音乐安静而舒适。在那间书店里曾拥有过的一段阅读时光,是在这个城市里所经历的一份很好的记忆。
成年之后的阅读,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
6
时间继续往前走,静心的阅读开始变得有几分奢侈。你看着自己能抓住的时间越来越少,而需要去面对的事情却越来越多,生活是不可能有十万分的如意的,总有一些灰头土脸的岁月,需要独自去穿越。
这个时候才真切地感觉到,其实阅读是一件如此难得的事情。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夜里,开一盏灯,读一卷书,喝一杯茶。那个曾经心有山海的少年,似乎就能再次出现在眼前,即使只存在于一个瞬间里。
吹灭读书灯后,如果能一身都是月,那固然是最好。若是没有月光也无妨,静静地把书卷合上,安心地睡一个长觉,然后再去面对新的一天,那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呀。
-
刘恬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2 13:30:02